岩性油气藏 ›› 2010, Vol. 22 ›› Issue (2): 1417.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0.02.003
张虎权,卫平生,潘建国,孙 东,王宏斌
ZHANG Huquan,WEI Pingsheng,PAN Jianguo,SUN Dong,WANG Hongbin
摘要:
碳酸盐岩地震储层学是地震储层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该文对碳酸盐岩地震储层学的特殊性、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针对性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论述,并提出碳酸盐岩地震储层学是碳酸盐岩储层油气勘探与开发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将推动碳酸盐岩地区油气勘探的可持续发展。
[1] 杨杰,卫平生,李相博.石油地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和研究方法[J].岩性油气藏,2010,22(1):1-6. [2] 卫平生,潘建国,张虎权,等.地震储层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关键技术[J].岩性油气藏,2010,22(2):1-6. [3] 马永生,张新元.碳酸盐岩储层沉积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202—214. [4] 刘存革,李国蓉,吴勇.新疆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成因类型与评价[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4,24(1):91—96. [5] 黄思静,Qing Haimo,胡作维.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和白云岩成因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J].地球科学进展,2007,22(5):495—503. [6] 陈广坡,潘建国,陶云光.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综合预测评价技术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石油物探,205,4_4(1):33—36. [7] 王士敏,鲁新便.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J].石油物探,2004,43(2):153—158. [8] 董春梅,张宪国,林承焰.有关地震沉积学若干问题的探讨f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6,41(4):405--409. [9] 魏嘉,朱文斌,朱海龙.地震沉积学一地震解释的新思路及沉积研究的新工具[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8,31(2):95—101. [1O] 李斌,宋岩,何玉萍.地震沉积学探讨及应用[J].地质学报,2009,83(6):820—826. [11] 王宏语,樊太亮,高志前,等.塔中地区奥陶纪古地貌及其对储集层的控制作用[J].新疆石油地质,2007,28(1):15—19. [12] 肖玉茹,王敦则,沈杉平.新疆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受控因素[J].现代地质,203,17(1):92-99. [13] 夏日元,唐健生,关碧珠,等.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岩溶地貌及天然气富集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20(2):133—137. [14] 孙东,张虎权,潘文庆.塔中地区碳酸盐岩洞穴型储集层波动方程正演模拟[J].新疆石油地质,2010,31(1):4_4—46, [15] 莫午零。吴朝东.碳酸盐岩风化壳储层的地球物理预测方法f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6):704—707. [16] 梁彩芳.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新疆地质,20o3,21(3):375—376. [17] 胡广杰,杨庆军.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油藏连通性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5,27(2):227—229. [18] 卫平生,张虎权,王宏斌,等.塔中地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地球物理预测方法[J].天然气工业,2009,29(3):38—40. |
[1] | 姚秀田, 王超, 闫森, 王明鹏, 李婉.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新生界断层精细表征及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4): 50-60. |
[2] | 刘爱群, 赫建伟,陈殿远,王丽君,鲁统祥. 近海复杂断块区地震成像及储层精细描述关键技术研究————以南海西部北部湾盆地涠 12-1 油田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1): 100-104. |
[3] | 孔祥宇,于继崇,李树峰. 复杂断块老油田精细地层对比综合方法的提出与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09, 21(1): 120-124. |
[4] | 崔艳敏, 陆正元, 钟伟. 肇州油田芳169 区块断层封堵性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08, 20(3): 83-8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