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0, Vol. 22 ›› Issue (2): 7983.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0.02.014
李士春1 ,冯朝荣2,殷世江3
LI Shichun1,FENG Chaorong2,YIN Shijiang3
摘要: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延长组层序地层分析,将延长组划分为5个长期旋回,22个中期旋回 在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沉积体系及其砂体展布特征。研究区发育北东、南西2大物源体系,其中北东物源(强势物源),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提供了富县一旬邑一宜君地区的沉积。发育2~3支分流河道砂体;南西物源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提供了陇东地区和镇泾地区沉积,发育4~5支分支河道砂体,纵向上具有良好的继承性。西南部砂体主要发育于长8油层组,东北部砂体主要发育于长6、长2+3油层组.东南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低幅度构造的组合区成为油气的有利聚集区。
[1] 蔺宏斌,姚泾利.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沉积特性与物源探讨f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0,15(5):7—10. [2]宋凯,吕剑文.杜金良.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方向分析与三角洲沉积体系[J].古地理学报,2002,4(3):59-66. [3]武富礼.李文厚.李玉宏.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j].古地理学报,2004,6(3):307—315. [4]魏斌,魏红红.陈全红.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2003,33(4):447—450. [5]杨友运.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沉积体系和层序特征[J].地质通报,2005,24(4):369—372. [6]李文厚,邵磊,魏红红,等.西北地区湖相浊流沉积[J].西北大学学报,2001,31(1):57—62. [7]王桂成,马维民,赵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三叠系延长组沉积特征[J].西北大学学报,2003,33(5):608—612. [8]郭艳琴,李文厚 胡友洲.等.陇东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早中期物源分析与沉积体系[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6,34(1):1-4. [9]张杰,赵玉华.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震层序地层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7,19(4):71—74 [10]朱小燕,李爱琴,段晓晨,等.镇北油田延长组长3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J].岩性油气藏,2007,19(4):82—86. [12]内蒙古地质矿产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 [13]陕西地质矿产局.陕西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 [14]甘肃省地质矿产局.甘肃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 [15]宁夏地质矿产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16]陈永波,雍学善 刘化清.沉积体系域控制下的岩性油气藏预测方法研究及应用— — 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中生界延长组岩性油气藏为例[J].岩性油气藏,2007,19(2):62—66. [17]赵靖舟,杨县超.武富礼.等.论隆起背景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区三叠系油藏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J].地质学报,2006,80(5):648—655. |
[1] | 冉逸轩, 王健, 张熠.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基岩气藏形成条件与有利勘探区[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66-76. |
[2] | 张培军, 谢明贤, 罗敏, 张良杰, 陈仁金, 张文起, 乐幸福, 雷明. 巨厚膏盐岩形变机制解析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以阿姆河右岸东部阿盖雷地区侏罗系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36-44. |
[3] | 尹路, 李博, 齐雯, 孙东, 乐幸福, 马慧. 天然氢气规模生成的成因类型与成藏特点[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11. |
[4] | 王义凤, 田继先, 李剑, 乔桐, 刘成林, 张景坤, 沙威, 沈晓双. 玛湖凹陷西南地区二叠系油气藏相态类型及凝析油气地球化学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49-159. |
[5] | 乔桐, 刘成林, 杨海波, 王义凤, 李剑, 田继先, 韩杨, 张景坤.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侏罗系三工河组凝析气藏特征及成因机制[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69-180. |
[6] | 闫雪莹, 桑琴, 蒋裕强, 方锐, 周亚东, 刘雪, 李顺, 袁永亮. 四川盆地公山庙西地区侏罗系大安寨段致密油储层特征及高产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98-109. |
[7] | 苏皓, 郭艳东, 曹立迎, 喻宸, 崔书岳, 卢婷, 张云, 李俊超. 顺北油田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衰竭式开采特征及保压开采对策[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78-188. |
[8] | 邱玉超, 李亚丁, 文龙, 罗冰, 姚军, 许强, 文华国, 谭秀成. 川东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构造特征及成藏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22-132. |
[9] | 杨学锋, 赵圣贤, 刘勇, 刘绍军, 夏自强, 徐飞, 范存辉, 李雨桐. 四川盆地宁西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99-110. |
[10] | 王洪星, 韩诗文, 胡佳, 潘志浩. 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白垩系火石岭组凝灰岩储层预测及成藏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35-45. |
[11] | 程焱, 王波, 张铜耀, 齐玉民, 杨纪磊, 郝鹏, 李阔, 王晓东. 渤中凹陷渤中A-2区新近系明化镇组岩性油气藏油气运移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46-55. |
[12] | 易珍丽, 石放, 尹太举, 李斌, 李猛, 刘柳, 王铸坤, 余烨.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物源转换及沉积充填响应[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56-66. |
[13] | 张晓丽, 王小娟, 张航, 陈沁, 关旭, 赵正望, 王昌勇, 谈曜杰. 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87-98. |
[14] | 何文渊, 陈可洋. 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Doshan斜坡带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11. |
[15] | 张磊, 李莎, 罗波波, 吕伯强, 谢敏, 陈新平, 陈冬霞, 邓彩云. 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沙三段超压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57-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