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0, Vol. 22 ›› Issue (2): 111115.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0.02.021
邢文礼1 ,张尚锋 1,杜家元 2,陈维涛 2,易雪斐1
XING Wenli1,ZHANG Shangfeng1,DU Jiayuan2,CHEN Weitao2,YI Xuefei1
摘要:
层序界面的识别是层序地层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通常识别层序界面的方法是应用岩心、地震、测井及古生物等资料进行综合判断。对于稀疏井网条件,由于地震资料分辨率以及钻井取心段的限制,充分挖掘并利用测井资料就成为解决层序划分与对比问题的关键。文中以珠江口盆地珠江组层序划分为例,采用自然伽马形态法、声波时差识别法和小波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进行了层序界面的识别,总结出了稀疏井网条件下充分挖掘测井信息。进而划分层序界面的方法。
[1] 朱筱敏.层序地层学[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1—7. [2] 姜在兴.李华启.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应用『M1.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1-2. [3] 陶宗普。邓宏文,苏宗富,等.层序界面的转换性质与济阳坳陷下第三系三级层序统层[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27(3):409—412. [4] 蔡佳,姜华,赵忠新,等.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南部H 层序沉积体系及沉积相演化特征[J].岩性油气藏,2008,20(3):53—58. [5] 王英民.对层序地层学工业化应用中层序分级混乱问题的探讨[J].岩性油气藏,2007,19(1):9-15. [6] 冯有良.大民屯凹陷沙四段一沙三段层序地层格架及岩性油气藏预测[J].岩性油气藏,2008,20(4):14—19. [7] 顾家裕.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格架概念及模式[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5,22(4):6—10. [8] 易定红.石兰亭.贾义蓉.吉尔嘎朗图凹陷宝饶洼槽阿尔善组层序地层与隐蔽油藏[J].岩性油气藏,2007,19(1):68—72. [9] 杨怀宇,陈世悦,刘继山.准噶尔盆地乌一夏地区二叠系夏子街组层序格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3):1-6. [10] 谢锐杰.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三下段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8,20(3):39—43. [11] 尹艳树,张尚锋,尹太举.钟市油田潜江组含盐层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及砂体分布规律[J].岩性油气藏,2008,20(1):53—58. [12] 邵磊,庞雄,乔培军,等.珠江口盆地的沉积充填与珠江的形成演变[J].沉积学报,2008,26(2):179—185. [13] 王卫红,姜在兴,操应长,等.测井曲线识别层序边界的方法探讨[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3,25(3):1-4. [14] 李江涛,余继峰,李增学.基于测井数据小波变换的层序划分[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32(2):48—50. |
[1] | 张本健, 徐唱, 徐亮, 周刚, 丁熊.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三段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3): 154-163. |
[2] | 唐群英,尹太举,路遥,蔡文,吴军,任强燕. 川东北普光地区须家河组裂缝特征描述[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2): 42-47. |
[3] | 黄思静,王春梅,佟宏鹏,黄可可. 四川盆地东北部二叠系长兴组礁岩中的放射轴状纤维状胶结物[J]. 岩性油气藏, 2010, 22(3): 9-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