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0, Vol. 22 ›› Issue (3): 118120.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0.03.023
侯斌,桂志先,许辉群,何加成
HOU Bin, GUIZhixian, XU Huiqun, HEJiacheng
摘要:
地震属性包含的地球物理信息十分丰富,但地震属性种类繁多,并且与储层特征对应关系复杂,单属性分析难以确保预测的准确性。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具备较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使用该方法可以综合利用多属性进行油气预测,提高预测精度。该文采用梯度下降神经网络算法,避免陷入局部极小值,有效加快网络收敛速度,使网络达到全局最优,提高了预测效果。
[1] 朱广生,刘瑞林,编译. 人工神经网络———勘探地球物理学家的工具[J].国外油气勘探,1993,5(2):155-173. [2] 熊翥. 21 世纪中期油气地球物理技术展望[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117-150. [3] 赵政璋,赵贤正,王英民.储层地震预测理论与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207-231. [4] 陈遵德.储层地震属性优化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13-17. [5] 李庆忠.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若干问题探讨[J].岩性油气藏,2008,20(2):1-5. [6] 刘伟方,段永华,高建虎,等.利用地震属性预测碳酸盐岩储层[J].岩性油气藏,2007,19(1):101-104. [7] 熊翥.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M].岩性油气藏,2008,20(4):1-8. [8] 赵力民. 波形分类技术在隐蔽油藏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28(6):53-55. [9] 边立恩,贺振华,黄德济.饱含流体介质的地震波场特征及频率分布[J].岩性油气藏,2008,20(3):74-78. [10] 曹卿荣,李佩,孔凯,等.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刻画河道砂体[J].岩性油气藏,2007,19(2):93-96. |
[1] | 杨杰,卫平生,李相博. 石油地震地质学研究新进展———“2011年石油地震地质学学术研讨会”侧记[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1): 1-6. |
[2] | 郑红军,曹正林,阎存凤,徐子远,孙松领. 利用地震岩石物理模拟预测三湖地区生物气成藏单元[J]. 岩性油气藏, 2010, 22(4): 20-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