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2, Vol. 24 ›› Issue (4): 7074.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2.04.013
罗健1,戴鸿鸣1,邵隆坎1,王玮1,李楠2
LUO Jian1, DAI Hongming1, SHAO Longkang1, WANG Wei1, LI Nan2
摘要:
以石油地质学、油气地球化学等理论为依据,对四川盆地下古生界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下志留统龙 马溪组富含有机质的暗色泥页岩的发育及分布作了分析。利用暗色泥页岩沉积厚度、总有机碳含量、有机 质类型以及有机质成熟度4 个指标对页岩气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价,发现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拥有巨厚的 泥页岩沉积、较高的有机碳含量、良好的有机质类型以及十分重要的过成熟条件,从而推断出研究区具有 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并进一步划分出研究区页岩气聚集的有利勘探区带。
[1] 蒲泊伶.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08:1-69. [2] 李建忠,董大忠,陈更生,等.中国页岩气资源前景与战略地位[J].天然气工业,2009,29(5):11-16. [3] 刘洪林,王红岩,刘人和,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发展现状及关键问题[J].天然气工业,2009,29(9):114-115. [4] Curtis J B. Fractured shale-gas systems[J]. AAPG Bulletin,2002,86(11):1921-1938. [5] 邹才能,董大忠,王社教,等.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37(6):641-653. [6] 《页岩气地质与勘探开发实践丛书》编委会.北美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新进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1-10. [7] 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四川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70-90. [8] 张金川,徐波,聂海宽,等.中国页岩气资源勘探潜力[J].天然气工业,2008,28(6):136-140. [9] 王兰生,邹春艳,郑平,等.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存在页岩气的地球化学依据[J].天然气工业,2009,29(5):59-62. [10] 王顺玉,戴鸿鸣,王海清,等.大巴山、米仓山南缘烃源岩特征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0,11(增刊):4-16. [11] 曾艳涛,文志刚,杨立国.海相烃源岩有机质类型的“双重属性”初探———以安徽南陵—无为地区浅水台地相碳酸盐岩为例[J].海相油气地质,2009,14(3):73-78. [12] 黄籍中.四川盆地页岩气与煤层气勘探前景分析[J].岩性油气藏,2009,21(2):116-120. [13] 王世谦,陈根生,董大忠,等.四川盆地下古生界页岩气藏形成条件与勘探前景[J].天然气工业,2009,29(5):51-58. [14] 曾祥亮,刘树根,黄文明,等.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与美国Fort Worth 盆地石炭系Barnett 组页岩地质特征对比[J].地质通报,2011,30(增刊):372-384. |
[1] | 徐兴荣, 苏勤, 孙甲庆, 曾华会, 肖明图, 刘梦丽. 高精度组合剩余静校正方法及其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5): 132-139. |
[2] | 王 鹏,常 旭,桂志先,王一博 . 基于S变换的低信噪比微震信息提取方法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4): 77-83. |
[3] | 雷 扬,吴闻静,梁正洪,陈 兵,刘远志. 羌塘盆地盒子波技术调查干扰波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3, 25(4): 106-110. |
[4] | 崔宏良,白旭明,袁胜辉,程展展,葛黛葳,王晓东. 模拟退火静校正技术在低信噪比地区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5): 94-9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