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3, Vol. 25 ›› Issue (4): 106110.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3.04.020
雷 扬,吴闻静,梁正洪,陈 兵,刘远志
LEI Yang,WU Wenjing,LIANG Zhenghong,CHEN Bing,LIU Yuanzh
摘要:
多期高原隆升运动导致羌塘盆地地表岩性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且地下断裂发育。 前期获得的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单炮记录中干扰波类型繁多,有效信号常淹没其中。 通过野外地震组合方法对干扰波进行压制必须对其传播特征及属性进行全面的分析。 首先利用单炮记录结合雷达图技术分析了探区主要干扰波的类型、传播方向、速度、频率和波长等特征,然后通过抽取不同组合基距的共接收点道集,分析了不同组合基距接收对干扰波的压制效果。 分析发现:单点接收时(组合基距为 0 m),对探区干扰波压制效果差;随着组合基距增大,对高频、低速、较短波长的干扰波压制效果逐渐变好;当达到最大组合基距 160 m 时,能较好地压制高频、低速、短波长的干扰波,提高原始资料的品质,而对高速、较长波长的干扰波压制效果较差,必须进一步增大组合基距或利用多道混波处理技术才能对其进行更好的压制。 利用盒子波技术调查干扰波有利于对低信噪比地区干扰波进行全面的认识,更有利于在地震资料采集及多道混波处理过程中压制干扰波,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1] 凌云,张汝杰,高军,等.方形排列干扰波调查方法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0,35(2):175-184. [2] 郭建,魏福吉,吴长祥.利用盒子波技术设计野外观测系统[J].石油物探,2005,44(5):474-478. [3] 李代芳,杨雁清.干扰波调查技术在JS 地区的应用[J].石油物探,2003,42(3):402-405. [4] 彭涛,成云,刘建,等.哈密坳陷方形排列干扰波调查方法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2010,31(3):263-265. [5] 王文攀,段天友,高文博,等.盒子波在调查干扰波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11,33(5):91-93. [6] 雷扬,吴闻静,刘远志,等.羌塘盆地地震资料采集检波器组合方法研究[J].复杂油气藏,2012,5(2):36-40. [7] 倪宁辉,鲍峥,薛曙,等.盒子波技术在下扬子地区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石油勘探,2006,11(5):35-40. [8] 王正军,卢文生,高建华.盒子波技术在干扰波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24(2):36-37. [9] 卫东,倪良建,田雨东.盒子波调查技术在塔中沙漠区的应用[J].新疆石油地质,2005,26(6):701-703. |
[1] | 西智博, 廖建平, 高荣锦, 周晓龙, 雷文文. 辽河坳陷陈家断裂带北部构造演化解析及油气成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27-136. |
[2] | 牛成民, 惠冠洲, 杜晓峰, 官大勇, 王冰洁, 王启明, 张宏国. 辽中凹陷西斜坡古近系东三段湖底扇发育模式及大油田发现[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33-42. |
[3] | 贺勇, 邱欣卫, 雷永昌, 谢世文, 肖张波, 李敏. 珠江口盆地陆丰13东洼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74-82. |
[4] | 谢瑞, 张尚锋, 周林, 刘皓天, 姚明君, 蒋雪桂. 川东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致密储层油气成藏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108-119. |
[5] | 余海波. 东濮凹陷构造特征及古生界有利勘探区带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72-79. |
[6] | 阴钰毅, 姚志纯, 郭小波, 王乐立, 陈思谦, 余小雷, 岑向阳.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二叠系隐伏构造特征及勘探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4): 79-88. |
[7] | 郭美洁, 时保宏, 董雄英, 李昊东, 何川. 黄骅坳陷埕海斜坡古近系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3): 82-92. |
[8] | 缪欢, 王延斌, 何川, 李建红, 张伟, 张雨建, 龚训. 渤海湾盆地埕北断阶带断裂发育特征及其控藏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2): 105-115. |
[9] | 马正武, 官大勇, 王启明, 刘尧均, 李晓辉. 辽中凹陷古近系东三段湖底扇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2): 131-140. |
[10] | 徐诗雨, 林怡, 曾乙洋, 赵春妮, 何开来, 杨京, 黎洋, 祝怡. 川西北双鱼石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气水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63-72. |
[11] | 熊加贝, 何登发. 全球碳酸盐岩地层-岩性大油气田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187-200. |
[12] | 邵晓州, 王苗苗, 齐亚林, 贺彤彤, 张晓磊, 庞锦莲, 郭懿萱. 鄂尔多斯盆地平凉北地区长8油藏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59-69. |
[13] | 赵小萌, 郭峰, 彭晓霞, 张翠萍, 郭岭, 师宇翔. 鄂尔多斯盆地安边地区延10砂质辫状河相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124-134. |
[14] | 尹兴平, 蒋裕强, 付永红, 张雪梅, 雷治安, 陈超, 张海杰. 渝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龙一1亚段页岩岩相及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41-51. |
[15] | 卢恩俊, 柳少波, 于志超, 鲁雪松, 成定树.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南带断裂活动特征及其控藏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161-17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