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4, Vol. 26 ›› Issue (3): 8992.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4.03.015
刘义坤,王永平,唐慧敏,王凤娇,陈凌云
LIU Yikun, WANG Yongping, TANG Huimin, WANG Fengjiao, CHEN Lingyun
摘要:
应用 MIFA 方法计算了大庆油田 M 区块某检查井 21 块岩样的分形维数,并应用分形维数大小将储层划分为三大类,同时又应用毛管压力曲线形态分类方法对储层进行了分类。 结果表明:应用毛管压力曲线形态和利用分形维数对储层分类的结果一致;同一类别的储层不仅毛管压力曲线形态相近而且储层微观参数也相近,且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储层的物性变差,尤其是储层的非均质性变强。 通过统计 21 块样品的水洗程度,发现分形维数越大,样品的水洗程度越弱,也进一步验证了分形维数越大,储层的物性越差和非均质性越严重。
[1] 计秉玉,李彦兴.喇萨杏油田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技术对策[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23(5):47-53. [2] 朱建华.核磁测井在海拉尔地区储层分类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27(3):136-138. [3] 刘舒野.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在油藏分类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4] 李彦山,张占松,张超谟,等.应用压汞资料对长庆地区长6 段储层进行分类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9,21(2):91-93. [5] 卜军.余家坪长2 段沉积相及储层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 [6] 汪新光,李茂,覃利娟,等.利用压汞资料进行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以 W11-7 油田流沙港组三段储层为例[J].海洋石油,2011,31(1):43-46. [7] 郑艳荣,屈红军,冯杨伟,等.安塞油田H 区长6 油层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岩性油气藏,2011,23(5):28-32. [8] 李卫成,张艳梅,王芳,等. 应用恒速压汞技术研究致密油储层微观孔喉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J].岩性油气藏,2012,24(6):60-65. [9] 王剑峰.呼和诺仁油田A 区块南二段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J].岩性油气藏,2013,25(4):50-53. [10] 贺承祖,华明琪.储层孔隙结构的分形几何描述[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8,19(1):15-23. [11] 马立民,林承焰,范梦玮.基于微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的定量储层分类与评价[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12,34(5):15-19. [12] 杨宇,孙晗森,彭小东,等.煤层气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定量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3,20(1):31-34. [13] 张婷,徐守余,杨珂.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分形维数应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0,34(3):44-47. |
[1] | 何文渊, 陈可洋. 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Doshan斜坡带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11. |
[2] | 陈星州,童亨茂,李冰,杨烁. 辽河东部凹陷火成岩储层识别技术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5): 40-46. |
[3] | 卫平生,潘建国,谭开俊,王伟锋,许多年,高斌. 地震储层学研究的“四步法”及其应用———以准噶尔盆地裂隙式喷发火成岩地震储层学研究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6): 10-16. |
[4] | 徐赢,覃新平,吴迪,陶长州,潘有军,翟亚梅. 基于模型地震反演储层预测技术的应用———以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4): 85-89. |
[5] | 李敏同,李忠权,麻成斗,段新国,李洪奎. 地震反演约束下的敖南油田南部下白垩统黑帝庙油层砂体精细对比[J]. 岩性油气藏, 2010, 22(Z1): 74-79. |
[6] | 李国福,苏云,黄倩. 弹性波阻抗反演技术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0, 22(Z1): 80-84. |
[7] | 李国良,蔡 佳,甘华军,廖计华. 南阳凹陷边界断裂带砂体反演及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10, 22(2): 99-102. |
[8] | 刘全新,方光建. 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实现地震叠前反演[J]. 岩性油气藏, 2010, 22(1): 87-92. |
[9] | 王威,李臻,田敏,周锦程,李凝.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方法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J]. 岩性油气藏, 2009, 21(2): 121-1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