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hologic Reservoirs ›› 2007, Vol. 19 ›› Issue (1): 27-31.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05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WEI Pingsheng, PAN Shuxin, WAN G Jiangong , LEI Ming
[ 1] 杨华,付金华,喻建. 陕北地区大型三角洲油藏富集规律及勘探技术应用[ J] .石油学报, 2003, 24( 3): 6-10. [ 2] 赵占银,江涛,姜呈馥. 保乾大型三角洲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 J] . 中国石油勘探, 2003, 28( 3): 45-49. [ 3] 邱桂强,王居峰,李从先. 东营凹陷砂三中东营三角洲地层格架与油气勘探[ J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1, 29( 10): 1195-1199. [4 ] 隋淑玲,谭俊敏. 东营凹陷低位三角洲砂体隐蔽油气藏研究[ J]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 11( 2): 25-28. [5 ] 冯有良,李思田.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层序低位域砂体沉积特征[ J] . 地质论评, 2001, 47( 3): 278-286. [ 6] 刘招君. 湖泊水下扇沉积特征及影响因素—— 以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双阳组为例[ J] .沉积学报, 2003, 21( 1): 148-154. [ 7] 赵文智,张光亚,王红军. 石油地质理论新进展及其在拓展勘探领域中的意义[ J] . 石油学报, 2005, 26( 1) : 1-12. [8 ] 杜金虎,易士威,雷怀玉. 二连盆地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与油气分布规律[ J] . 中国石油勘探, 2004, 29( 3) : 1-4. [9 ] 候启军,冯志强. 松辽盆地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研究[ J] . 石油科学, 2004, 1( 2): 44-54. [ 10] 周荔青. 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斜坡区大中型岩性油田形成条件[ J]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24( 4): 362-379. [11 ] 张文昭.鄂尔多斯盆地大油气田形成的主要地质规律[ J]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 1999, 13( 6): 391-395. [12 ] 任建业,林畅松,李思田,等. 二连盆地乌里亚斯太断陷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幕式充填演化[ J] . 沉积学报, 1999, 17( 4 ): 553-559. [ 13 ] 林畅松, 潘元林,肖建新, 等. “构造坡折带” —— 断陷盆地层序分析和油气预测的重要概念[ J]. 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0, 25( 3): 260-266. [ 14] 邓宏文,王红亮,王敦则. 古地貌对陆相裂谷盆地层序充填特征的控制—— 以渤中凹陷西斜坡区下第三系为例[ J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22( 4): 293-303. [15 ]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等. 青海湖综合考察报告[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9: 7-74. [16 ] 朱大岗,孟宪刚,赵希涛,等. 西藏纳木错和藏北高原古大湖晚更新世以来湖泊演化与气候变迁[ J ]. 中国地质, 2004, 31( 3): 269-277. [17 ] 朱大岗,孟宪刚,赵希涛,等. 西藏纳木错晚更新世湖滩岩[ J ].地质论评, 2003, 49( 4): 432-438. [ 18] 卫平生,王建功,潘树新,等.河口坝、沿岸坝的形成及成藏机制—— 以松辽盆地西、南部沉积体系为例[ J ]. 新疆石油地质,2004, 25( 6): 592-595. [19 ] 傅强,周航辉,张金川. 光北地区沙四段滨浅湖的垂向演化及其地震相解释[ 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0, 20( 3): 15-19. [20 ] 伊强,周京津,郭志远,等. 惠民凹陷沙河街组滨浅湖碎屑滩坝及特征[ J] . 西部探矿工程, 2006(增刊): 213-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