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2, Vol. 24 ›› Issue (5): 8993.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16
郑剑1,林新2,王振宇1,屈海州1,杨飞1
ZHENGJian1, LIN Xin2, WANGZhenyu1, QU Haizhou1, YANGFei1
摘要:
奥陶系鹰山组海相碳酸盐岩为塔中北斜坡地区的主体产层和储集层,区内多个井区的沉积环境和 储层岩性十分相似,但储层物性差别很大。利用层间岩溶、埋藏岩溶、构造作用以及流体性质等方面的差 异,详细分析了鹰山组储层差异性。结果表明:层间岩溶期孔洞层发育的区块差异性是导致储层差异性的 根本原因;断裂裂缝发育的区块差异性造成了流体运移通道的差异性;埋藏期3 期流体运移方向的差异 性最终导致了储层发育及油气聚集的差异性。
[1] 周新源,杨海军,邬光辉,等.塔中大油气田的勘探实践与勘探方向[J].新疆石油地质,2009,30(2):149-152. [2] 滕团余,潘建国,张虎权,等.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分析[J].岩性油气藏,2010,22(4):14-19. [3] 贾承造,张师本,吴绍祖,等.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地层[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3-64. [4] 王振宇,李陵,谭秀成,等.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类型识别[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5):11-16. [5] 胡媛,张子明,王恩辉.塔里木盆地不同类型斜坡带特征及其控油作用[J].岩性油气藏,2010,22(4):72-79. [6] 陈景山,李忠,王振宇,等.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与储层分布[J].沉积学报,2007,25(6):858-868. [7] Luczaj J A,Harrison W B III,Willams N S. Fractured hydrothermal dolomite reservoirs in the Devonian Dundee Formation of the central Michigan Basin[J]. AAPG Bulletin,2006,90(11):1787-1801. [8] 刘忠宝,孙华,于炳松,等.裂缝对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岩溶发育的控制[J].新疆石油地质,2007,28(3):289-291. [9] 张承泽,于红枫,张海祖,等.塔中地区走滑断裂特征、成因及地质意义[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5):22-26. [10] 夏日元,唐建生,邹胜章,等.碳酸盐岩油气田古岩溶研究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地球学报,2006,27(5):503-509. [11] 张虎权,卫平生,潘建国,等.碳酸盐岩地震储层学[J].岩性油气藏,2010,22(2):14-17. [12] 吕修祥,杨宁,解启来,等.塔中地区深部流体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作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3):284-289. [13] 赵文智,朱光有,张水昌,等.天然气晚期强充注与塔中奥陶系深部碳酸盐岩储集性能改善关系研究[J].科学通报,2009,54(20):3218-3230. [14] 朱光有,张水昌,梁英波,等.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高含H2S 天然气TSR 成因的同位素证据[J].中国科学D 辑:地球科学,2005,35(11):1037-1046. |
[1] | 闫雪莹, 桑琴, 蒋裕强, 方锐, 周亚东, 刘雪, 李顺, 袁永亮. 四川盆地公山庙西地区侏罗系大安寨段致密油储层特征及高产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98-109. |
[2] | 周刚, 杨岱林, 孙奕婷, 严威, 张亚, 文华国, 和源, 刘四兵. 四川盆地及周缘寒武系沧浪铺组沉积充填过程及油气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25-34. |
[3] | 张晓丽, 王小娟, 张航, 陈沁, 关旭, 赵正望, 王昌勇, 谈曜杰. 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87-98. |
[4] | 杨学锋, 赵圣贤, 刘勇, 刘绍军, 夏自强, 徐飞, 范存辉, 李雨桐. 四川盆地宁西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99-110. |
[5] | 陈康, 戴隽成, 魏玮, 刘伟方, 闫媛媛, 郗诚, 吕龑, 杨广广. 致密砂岩AVO属性的贝叶斯岩相划分方法——以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1-121. |
[6] | 计玉冰, 郭冰如, 梅珏, 尹志军, 邹辰. 四川盆地南缘昭通示范区罗布向斜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储层裂缝建模[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37-145. |
[7] | 白雪峰, 李军辉, 张大智, 王有智, 卢双舫, 隋立伟, 王继平, 董忠良. 四川盆地仪陇—平昌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地质特征及富集条件[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52-64. |
[8] | 岑永静, 梁锋, 王立恩, 刘倩虞, 张鑫哲, 丁熊. 四川盆地蓬莱—中江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成藏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89-98. |
[9] | 薄尚尚, 田继先, 李曜良, 王晔桐, 王昊, 孙国强.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99-112. |
[10] | 张文播, 李亚, 杨田, 彭思桥, 蔡来星, 任启强. 四川盆地简阳地区二叠系火山碎屑岩储层特征与成岩演化[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136-146. |
[11] | 包汉勇, 刘超, 甘玉青, 薛萌, 刘世强, 曾联波, 马诗杰, 罗良. 四川盆地涪陵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古构造应力场及裂缝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4-22. |
[12] | 张坦, 贾梦瑶, 孙雅雄, 丁文龙, 石司宇, 范昕禹, 姚威. 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古地貌恢复及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11-120. |
[13] | 孙汉骁, 邢凤存, 谢武仁, 钱红杉.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演化[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21-135. |
[14] | 翟咏荷, 何登发, 开百泽. 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晚二叠世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32-44. |
[15] | 李毕松, 苏建龙, 蒲勇, 缪志伟, 张文军, 肖伟, 张雷, 江馀.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二叠系茅口组相控岩溶刻画及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69-7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