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当期目录

《岩性油气藏》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有限公司
  • 甘肃省石油学会
  • 周  期:双月 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 国际刊号:ISSN 1673-8926
  • 国内刊号:CN 62-1195/TE
  • 编辑出版:《岩性油气藏》编辑部
  • 创刊时间:1989年

刊出日期:2012-10-20

  • 简明目录
  • 带摘要目录
学科前缘

各种速度分析与反演方法的对比研究

王华忠,冯波,李辉,王雄文,胡江涛

2012, Vol.24(5): 1–11    摘要 ( 491 )    HTML( ) PDF (1078 KB)  ( 77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01

地震波反演成像方法的理论分析与对比

任浩然,王华忠,黄光辉

2012, Vol.24(5): 12–18    摘要 ( 596 )    HTML( ) PDF (564 KB)  ( 847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02

讨论与争鸣

低渗透油层不能产生高速非达西流 --对《低渗透储层容易产生高速非Darcy流吗?》一文的讨论

窦宏恩

2012, Vol.24(5): 19–21    摘要 ( 441 )    HTML( ) PDF (515 KB)  ( 602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03

油气地质

潜江凹陷王场油田油气成藏规律

郭飞飞,张帆,张武,唐文旭

2012, Vol.24(5): 22–26    摘要 ( 473 )    HTML( ) PDF (756 KB)  ( 481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04

莺歌海盆地底辟本质及其与天然气成藏关系

韩光明,周家雄,裴健翔,王立锋

2012, Vol.24(5): 27–31    摘要 ( 437 )    HTML( ) PDF (965 KB)  ( 711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05

叠合断陷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分析———以东海丽水—椒江凹陷为例

田兵,庞国印,王琪,唐俊,廖朋

2012, Vol.24(5): 32–37    摘要 ( 418 )    HTML( ) PDF (948 KB)  ( 58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06

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 油藏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何金先,闫金鹏,齐亚林,张晓丽,朱贝尔,覃雨璐

2012, Vol.24(5): 38–42    摘要 ( 548 )    HTML( ) PDF (716 KB)  ( 477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07

川中蓬莱地区须二段气藏特征及有利含气区预测

赖锦,王贵文

2012, Vol.24(5): 43–49    摘要 ( 500 )    HTML( ) PDF (1042 KB)  ( 415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08

姬塬油田长9 油藏断层特征及对油藏的影响

成良丙,曲春霞,苟永俊,何右安,王进,王芳

2012, Vol.24(5): 50–54    摘要 ( 483 )    HTML( ) PDF (930 KB)  ( 378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09

鄂尔多斯盆地英旺地区长9、长10 油层组油源及成藏分析

何雁兵,傅强,金艳,李元昊

2012, Vol.24(5): 55–60    摘要 ( 423 )    HTML( ) PDF (919 KB)  ( 347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10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 油层组超低渗砂体成因分析

王宏波,李相博,廖建波

2012, Vol.24(5): 61–64    摘要 ( 436 )    HTML( ) PDF (720 KB)  ( 429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11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长8 储层裂缝特征研究

李哲,汤军,张云鹏,张凤博,杨争光,吴雪超

2012, Vol.24(5): 65–70    摘要 ( 478 )    HTML( ) PDF (1009 KB)  ( 441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12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9 油层组物源区分析

牛小兵,梁晓伟,辛红刚,李廷艳,淡卫东,王昌勇

2012, Vol.24(5): 71–75    摘要 ( 476 )    HTML( ) PDF (826 KB)  ( 415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13

东营凹陷古近系超压封闭层特征及其封盖能力研究

汪旭东,查明,曲江秀,高长海,陈中红,张守春

2012, Vol.24(5): 76–82    摘要 ( 447 )    HTML( ) PDF (883 KB)  ( 34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1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风地区风城组白云质岩类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殷建国,丁超, 辜清,王仲军,王贵文,史基安

2012, Vol.24(5): 83–88    摘要 ( 509 )    HTML( ) PDF (1149 KB)  ( 43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15

塔中北斜坡地区奥陶系鹰山组储层差异性分析

郑剑,林新,王振宇,屈海州,杨飞

2012, Vol.24(5): 89–93    摘要 ( 383 )    HTML( ) PDF (925 KB)  ( 449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16

技术方法

模拟退火静校正技术在低信噪比地区的应用

崔宏良,白旭明,袁胜辉,程展展,葛黛葳,王晓东

2012, Vol.24(5): 94–97    摘要 ( 427 )    HTML( ) PDF (864 KB)  ( 346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17

频率衰减属性在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杨璐,贺振华,文晓涛,杨小江,盛秋红

2012, Vol.24(5): 98–102    摘要 ( 483 )    HTML( ) PDF (803 KB)  ( 515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18

AVO 流体反演技术在川东北某区烃类检测中的应用

李宁,苏云,田军,秦广胜

2012, Vol.24(5): 102–106    摘要 ( 451 )    HTML( ) PDF (1053 KB)  ( 47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19

油气田开发

凝析气单井吞吐采油注采参数优化设计

王冰,刘月田,马翠玉,李二鹏,张婷静

2012, Vol.24(5): 107–110    摘要 ( 421 )    HTML( ) PDF (801 KB)  ( 469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20

多孔介质高温高压多组分气体-原油分子扩散系数研究

叶安平,郭平,王绍平,徐艳梅,程忠钊

2012, Vol.24(5): 111–115    摘要 ( 497 )    HTML( ) PDF (807 KB)  ( 534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21

基于灰色主成分的聚合物驱操作成本预测方法

周庆

2012, Vol.24(5): 116–119    摘要 ( 367 )    HTML( ) PDF (684 KB)  ( 38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22

洛伦茨曲线在杏六区吸水剖面研究中的应用

胡伟,刘德华

2012, Vol.24(5): 120–123    摘要 ( 469 )    HTML( ) PDF (728 KB)  ( 515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23

排状交错水平井井网面积波及效率研究

周瀛,唐海,吕栋梁,赵春明,廖兴武

2012, Vol.24(5): 124–128    摘要 ( 549 )    HTML( ) PDF (825 KB)  ( 69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24

学科前缘

各种速度分析与反演方法的对比研究

王华忠,冯波,李辉,王雄文,胡江涛

2012, Vol.24(5): 1–11    摘要 ( 491 )    PDF (1078 KB) ( 77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01

速度估计与建模是勘探地震学的核心技术。速度估计问题是一个标准的反演问题。原则上,反演问 题应该在贝叶斯框架下进行,但是石油工业界根据生产实际形成了一套速度分析与建模的技术系列。针 对目前速度估计与速度建模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试图把各种速度估计方法都纳入贝叶斯估计框架下进 行审视。该框架的基本逻辑是建立2 种目标泛函:成像空间中的相关最佳泛函(或聚焦最佳泛函)和数据 空间中的逼近误差的方差最小泛函。在此目标泛函的基础上,利用梯度导引类的优化算法或Monte Carlo 类的全局寻优算法,甚至扫描(枚举)算法实现各种尺度下的速度估计及模型建立。在上述理论框架下,系 统地分析目前典型方法技术的共同特征,可以指出新的速度估计方法的发展方向。

地震波反演成像方法的理论分析与对比

任浩然,王华忠,黄光辉

2012, Vol.24(5): 12–18    摘要 ( 596 )    PDF (564 KB) ( 847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02

全波形反演、旅行时层析、最小二乘偏移和偏移速度分析具有相同的反演框架,以Bayes 估计理论 为基础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对比,证明了全波形反演能够利用最多的地震信息,但多重因素的叠加 加大了其实用性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以特征波形反演为指导,对提取的地震波场的特征化信息进行了 地震反演,并对其反演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对比。

讨论与争鸣

低渗透油层不能产生高速非达西流 --对《低渗透储层容易产生高速非Darcy流吗?》一文的讨论

窦宏恩

2012, Vol.24(5): 19–21    摘要 ( 441 )    PDF (515 KB) ( 602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03

没有任何一位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低渗透储层容易产生高速非达西流。Forchheimer 公式一直被 应用于高速气体渗流,该式经变形可得到气体渗流方程,导出的非达西渗流湍流系数理论方程与经验公 式是一致的,进而认为Forchheimer 公式中的非达西流湍流系数经验公式是正确的。有学者之所以否定 Forchheimer 公式中的非达西渗流湍流系数经验公式的正确性,其主要源于错误地描述了湍流阻力系数与 雷诺数的函数关系。进一步研究给出了Forchheimer 公式的线性化求解非达西渗流湍流系数的方法。

油气地质

潜江凹陷王场油田油气成藏规律

郭飞飞,张帆,张武,唐文旭

2012, Vol.24(5): 22–26    摘要 ( 473 )    PDF (756 KB) ( 481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04

通过对潜江凹陷王场油田潜江组油藏的生烃潜力、沉积体系、储集条件、构造条件、温压条件、油气 分布规律、油气生排烃史以及油气运聚史的研究,对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研究区潜江组具 有较好的成藏条件,其成藏主要受烃源岩展布、优质砂体、断层及背斜构造等因素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建 立了王场油田油气成藏模式:源内-混源-垂向-侧向多期运聚成藏。王场油田潜江组油藏紧邻生烃洼陷, 油气主要分布于王场背斜,油气主成藏期与断层活动期相匹配,油气主要通过断层和砂体进行阶梯式运 移,其中断层的侧向封堵性决定了油气的运移方式及成藏方向。

莺歌海盆地底辟本质及其与天然气成藏关系

韩光明,周家雄,裴健翔,王立锋

2012, Vol.24(5): 27–31    摘要 ( 437 )    PDF (965 KB) ( 711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05

底辟是南海北部边缘西区莺歌海盆地特有的异常地质体。研究认为:底辟构造是深部泥底辟与浅部 流体底辟的结合体,其一直并长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同底辟类型间天然气勘探潜力不同,高、中能量 底辟区勘探潜力较大;同一类型底辟构造,底辟非塌陷区勘探潜力更大。

叠合断陷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分析———以东海丽水—椒江凹陷为例

田兵,庞国印,王琪,唐俊,廖朋

2012, Vol.24(5): 32–37    摘要 ( 418 )    PDF (948 KB) ( 58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06

通过对东海丽水—椒江凹陷的构造、沉积地层和成藏要素的分析,系统阐述了其成藏条件。结果表 明:丽水—椒江凹陷古新世主断陷期分为4 幕断陷,其中初始断陷Ⅰ幕以湖相沉积环境为主,之后过渡为 海相沉积环境,该凹陷存在3 组烃源岩及3 套储盖组合,其中下古新统月桂峰组湖相暗色泥岩有机质丰 度高,且其类型以Ⅱ型为主,生烃潜力良好,为该区主力烃源岩;古新统储集层以砂岩为主,其中灵峰组和 月桂峰组砂岩为Ⅲ—Ⅳ 类储层,明月峰组砂岩为Ⅲa—Ⅱb 类储层,物性受凹陷内顶封型异常高压系统改 造优化。断陷早期的(扇)三角洲、滨湖、滨海砂体和上灵峰组上部及明月峰组下部的浅海泥构成的下储盖 组合靠近主力烃源岩层,且异常高压系统增储滞排,因此储盖配置条件良好,勘探前景佳。预测凹陷内洼 槽带生烃中心上方、灵峰潜山两侧及丽西次凹西斜坡的优势成藏构造带是研究区内有利的远景勘探区带, 并识别划分出三大类共11 个有利构造带。

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 油藏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何金先,闫金鹏,齐亚林,张晓丽,朱贝尔,覃雨璐

2012, Vol.24(5): 38–42    摘要 ( 548 )    PDF (716 KB) ( 477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07

姬塬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重点油气勘探区域之一。系统研究姬塬地区长2 油藏的烃源岩、储集层、 油气运移以及油气圈闭条件等,并综合分析了长2 油藏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姬塬地区紧邻盆地延长组生烃中心,油气供应充分,长2 油藏的油气主要来自长7 烃源岩;主要储层是水下分流河道砂 体,岩石成分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极少量长石岩屑砂岩,为近中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成岩作 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长7 地层产生的异常高压是长7 烃源岩产生的油气自下 而上运移到长2 地层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区长2 油藏的圈闭主要是构造-岩性圈闭,局部地区发育有构造 圈闭和岩性圈闭。长2 地层发育厚度较大的分流间湾泥岩均充当了长2 油藏必备的遮挡和封盖层。

川中蓬莱地区须二段气藏特征及有利含气区预测

赖锦,王贵文

2012, Vol.24(5): 43–49    摘要 ( 500 )    PDF (1042 KB) ( 415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08

川中蓬莱地区须二段显示出了良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但由于储层孔隙结构和测井响应特征较为 复杂,直接影响了其勘探开发效果。为了寻找须二段天然气有利聚集区,综合利用钻井岩心和薄片等资 料,对成藏要素,即生、储、盖、运、圈、保的自身条件及其匹配关系等进行了探讨与总结,并对有利含气区 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须二段气藏具有充足的油气来源,且位于油气运移的有利方向,上覆的须 三段泥岩为其有效区域盖层;具有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及良好的保存条件;研究区总体位于有利的构造- 沉积相带,沉积作用是储层发育的基础,成岩作用是决定储层质量的关键,裂缝是决定储层产能的重要条 件。对须二段有利含气区的预测研究可为其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同时也有助于类似气藏有 利含气区预测的研究。

姬塬油田长9 油藏断层特征及对油藏的影响

成良丙,曲春霞,苟永俊,何右安,王进,王芳

2012, Vol.24(5): 50–54    摘要 ( 483 )    PDF (930 KB) ( 378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09

姬塬油田长9 油藏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部分井地层厚度减薄,邻井构造突变。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地 层对比、构造对比、岩心观察等发现姬塬地区发育21 条北西西向正断层,弥补了该区块关于断层的证据。 天环坳陷的形成与长7 烃源岩分布及生烃高峰期在时空上匹配,促进了油气侧向运移并成藏,使凹陷东部 油藏相对富集,断层形成后油藏重新调整,造成断层下方油藏被破坏。

鄂尔多斯盆地英旺地区长9、长10 油层组油源及成藏分析

何雁兵,傅强,金艳,李元昊

2012, Vol.24(5): 55–60    摘要 ( 423 )    PDF (919 KB) ( 347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10

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英旺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9、长10 油层组发现了油气藏。通过烃源岩特 征分析、油-源对比、成藏特征分析等发现,英旺地区长9 油层组烃源岩为一套好烃源岩,但其生成的油气 可能优先侧向运移到了志丹等地区成藏,对英旺地区长9、长10 油层组油气藏贡献不大。英旺地区长9、 长10 油层组中的油气主要来自华池—太白—正宁—英旺一带的长7 油层组烃源岩。烃源岩成岩演化过 程中产生的异常压力为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孔隙和裂缝为油气运移的主要输导体系,油气沿孔隙-裂缝 输导体系进行垂向-侧向运移,遇砂体即充注成藏。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 油层组超低渗砂体成因分析

王宏波,李相博,廖建波

2012, Vol.24(5): 61–64    摘要 ( 436 )    PDF (720 KB) ( 429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11

砂质碎屑流是对“鲍玛序列”和“浊积扇”等深水沉积理论的部分否定和完善。根据野外露头、岩心观 察,样品分析与测试,砂体特征分析及砂体形态描述等,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 油层组超低渗厚 层块状砂体主要为砂质碎屑流沉积,改变了传统认为湖盆中心只发育规模较小浊流沉积的观点。进一步 研究认为,砂质碎屑流等深水重力流沉积主要受深水沉积坡折带控制,华庆地区长6 油层组超低渗砂体 属典型缓坡型砂质碎屑流沉积类型。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长8 储层裂缝特征研究

李哲,汤军,张云鹏,张凤博,杨争光,吴雪超

2012, Vol.24(5): 65–70    摘要 ( 478 )    PDF (1009 KB) ( 441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12

下寺湾地区延长组长8 储层属典型的低孔、低渗砂岩储层。裂缝可作为低渗透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 和主要渗流通道,对油气聚集成藏及开发具有重要作用。裂缝特征及识别是该区储层评价研究的重要内 容。基于下寺湾地区的区域地质、测井、钻井和岩心等资料,从构造应力场研究、薄片观察、常规测井识别 等方面对该区长8 储层的裂缝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古构造应力场与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对比, 确定了研究区裂缝发育的优势方位为北偏东70°;通过岩心薄片分析,认为研究区长8 储层微裂缝发育,连 通性较好;应用“深侧向电阻率与声波时差交会图”与“常规测井裂缝响应特征”相结合的裂缝识别方法,对 该区单井裂缝进行识别,认为常规测井资料识别的裂缝多发育在泥岩段。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9 油层组物源区分析

牛小兵,梁晓伟,辛红刚,李廷艳,淡卫东,王昌勇

2012, Vol.24(5): 71–75    摘要 ( 476 )    PDF (826 KB) ( 415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13

长9 油层组沉积时期陇东地区可能存在多个物源供给区。物源分析是研究长9 油层组三角洲发育 特征的基础,也是对砂体进行评价和预测的依据。通过石英含量相对变化、重矿物组合特征、石英阴极 发光分析、岩屑组分分析及古盐度恢复等研究发现,陇东地区同时受西南、西北、南部及东北等多个方向物 源的影响和控制,其中主要物源来自陇东地区西南部,次要物源来自陇东地区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西南 部主物源母岩为祁连构造带的中—高级变质岩与火山岩,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次要物源分别来自南秦岭 构造带、阿拉善古陆和阴山古陆的花岗岩及低—中级变质岩,以上几个方向的物源在元城—华池—马家 砭—太白一带交汇。

东营凹陷古近系超压封闭层特征及其封盖能力研究

汪旭东,查明,曲江秀,高长海,陈中红,张守春

2012, Vol.24(5): 76–82    摘要 ( 447 )    PDF (883 KB) ( 34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14

东营凹陷古近系地层的超压现象十分普遍。依据超压区泥岩的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了封闭层在纵向 上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岩石学特征及封盖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超压封闭层的埋深主要 为2 400~2 800 m,在平面上表现为洼陷中心深而洼陷边缘和中央隆起带浅的特征;其岩性为一套深灰 色泥岩、灰质泥岩和砂质泥岩的组合,厚度为500~900 m,砂泥比平均值为0.092,单层泥岩的最大厚度 大于10 m。全岩矿物的X 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组成封闭层的泥质岩中含有大量的碳酸盐矿物和黏土矿 物,泥岩的成岩作用发生在伊/蒙混层矿物的迅速转化期,且对应于第一期和第二期碳酸盐的大量产出段。 超压封闭层能封闭剩余压力大于14 MPa 的超压,这与其具有较高的排替压力(平均为5.45 MPa)密切相 关,此外封闭层的厚度及成岩作用的强度也是影响其物性封盖能力的重要因素。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风地区风城组白云质岩类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殷建国,丁超, 辜清,王仲军,王贵文,史基安

2012, Vol.24(5): 83–88    摘要 ( 509 )    PDF (1149 KB) ( 43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15

通过岩心、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风地区二叠系风城组储层特征及控 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的粉砂岩、泥岩和凝灰岩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白云石化作用, 白云石晶体以细晶和粉晶为主,呈团块状、星点状,顺层或顺微裂隙分布于凝灰质或泥质基质组分中。孔 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晶间孔、溶孔和裂缝,其中溶孔和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沉积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和 构造作用共同影响白云质岩类储层物性。沉积环境决定白云质岩类岩石的分布范围;白云石化作用增强 岩石脆性;构造活动下发育大量裂缝,其作为储集空间及渗滤通道,使得溶孔在裂缝周边发育。

塔中北斜坡地区奥陶系鹰山组储层差异性分析

郑剑,林新,王振宇,屈海州,杨飞

2012, Vol.24(5): 89–93    摘要 ( 383 )    PDF (925 KB) ( 449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16

奥陶系鹰山组海相碳酸盐岩为塔中北斜坡地区的主体产层和储集层,区内多个井区的沉积环境和 储层岩性十分相似,但储层物性差别很大。利用层间岩溶、埋藏岩溶、构造作用以及流体性质等方面的差 异,详细分析了鹰山组储层差异性。结果表明:层间岩溶期孔洞层发育的区块差异性是导致储层差异性的 根本原因;断裂裂缝发育的区块差异性造成了流体运移通道的差异性;埋藏期3 期流体运移方向的差异 性最终导致了储层发育及油气聚集的差异性。

技术方法

模拟退火静校正技术在低信噪比地区的应用

崔宏良,白旭明,袁胜辉,程展展,葛黛葳,王晓东

2012, Vol.24(5): 94–97    摘要 ( 427 )    PDF (864 KB) ( 346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17

地震资料常规处理中,在剩余静校正量较小的情况下,采用线性方法求解能够较好地解决静校正问 题。对于复杂地表结构地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经常规静校正后仍然存在很大的剩余静校正量,传统的反 射波剩余静校正容易陷入局部极值,出现“周期跳跃”现象。快速模拟退火静校正技术能够解决大的剩余 静校正量问题,特别适用于表层构造复杂地区及低信噪比地区。

频率衰减属性在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杨璐,贺振华,文晓涛,杨小江,盛秋红

2012, Vol.24(5): 98–102    摘要 ( 483 )    PDF (803 KB) ( 515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18

针对BL 地区长兴组地层碳酸盐岩礁滩相岩性油气藏具有埋藏深、油气分布不均匀的特征,提出了 应用频率衰减梯度属性和低频伴影现象相结合进行油气检测的思路。首先介绍了频率衰减梯度和低频伴 影现象的方法原理;其次结合研究区长兴组地层的储层物性参数建立地质模型,运用黏滞弥散型波动方 程模拟和分析了该类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模型分析表明利用频率衰减梯度属性和低频伴影现象识别此 类储层的含气性是可行的。实际资料的应用证实频率衰减梯度属性和低频伴影现象对该类储层都有较好 的指示,其预测结果能够相互验证,提高了储层预测及流体检测的准确性,为BL 地区长兴组地层碳酸盐 岩礁滩相岩性油气藏及类似油气藏的油气识别及流体检测提供了思路。

AVO 流体反演技术在川东北某区烃类检测中的应用

李宁,苏云,田军,秦广胜

2012, Vol.24(5): 102–106    摘要 ( 451 )    PDF (1053 KB) ( 47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19

由于传统的AVO 技术不能直观地评价储层的含油气性,提取的AVO 属性与实际井的含气性符合 程度不高,因此,在川东北某区进行含油气性预测时,引入了AVO 流体反演技术对该区的含气性进行量化 分析。此方法在川东北某区须家河组四段进行了应用,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的含气情况相符合,并且在预 测区域试钻获得工业气流,为该区的储层预测提供了有利的佐证。

油气田开发

凝析气单井吞吐采油注采参数优化设计

王冰,刘月田,马翠玉,李二鹏,张婷静

2012, Vol.24(5): 107–110    摘要 ( 421 )    PDF (801 KB) ( 469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20

凝析气单井吞吐可以有效提高油田采收率,因此对凝析气单井吞吐采油注采参数的优化具有重要 的生产指导意义。根据对国外B 油藏实例井凝析气吞吐效果的研究,建立了组分模拟数值模型,并应用 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凝析气周期注入量、周期注入速度、焖井间及采液速度对凝析气单井吞吐累积增 产油量与换油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凝析气单井吞吐采油注采参数进行了 整体优化设计,最终得到该区块最优采油注采参数:注入量为283.2×104 m3,注入速度为11.3×104 m3/d,焖 井时间为10 d,生产井产液速度为1 590 m3/d。

多孔介质高温高压多组分气体-原油分子扩散系数研究

叶安平,郭平,王绍平,徐艳梅,程忠钊

2012, Vol.24(5): 111–115    摘要 ( 497 )    PDF (807 KB) ( 534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21

目前气体-原油分子扩散系数的研究对象多为单组分气体-原油体系,而且多在低温或者低压下在 PVT 筒中进行实验,与实际的注气过程相差较大。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了多孔介质中高温高压下多组分气 体-原油的扩散系数,测试了全直径岩心中多组分气体-凝析油、多组分气体-重质原油在60 ℃,20 MPa 条 件下的扩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原油组分对扩散有一定影响,但对于最终扩散程度影响不大;气体在凝析 油中的扩散系数高于其在重质原油中的扩散系数;扩散系数以幂函数形式逐渐增加,最终逐渐趋于平缓。

基于灰色主成分的聚合物驱操作成本预测方法

周庆

2012, Vol.24(5): 116–119    摘要 ( 367 )    PDF (684 KB) ( 38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22

聚合物驱开发具有采油速度快、持续时间短、开采成本变化规律复杂等特点,其操作成本构成和预 测方法与常规水驱有所不同。科学预测聚合物驱操作成本是有效控制油气操作成本、准确制定成本计划 的关键。结合聚合物驱的开发特点,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给出了操作成本的影响因素,并 建立了聚合物驱操作成本的预测模型。实例证明这一预测方法能较好地预测聚合物驱开发操作成本,达 到提高预测精度的目的。

洛伦茨曲线在杏六区吸水剖面研究中的应用

胡伟,刘德华

2012, Vol.24(5): 120–123    摘要 ( 469 )    PDF (728 KB) ( 515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23

大庆油田杏六区油藏经过43 a 的注水开发,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油层吸水的不均匀程度较为 严重。通过与常规吸水剖面对比,运用洛伦茨曲线详细分析了杏六区2 口注水井之间吸水剖面的不均匀 程度,认为是由储层非均质性及人为因素所引起,并对比了单井在措施调整前后吸水剖面的改善情况,以 及整个区块油藏在不同时期吸水剖面的变化。同时,在分析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基础上,引入表征吸水剖 面不均匀程度的“不均匀系数”,定量测定各层的吸水状况和吸水剖面的不均匀程度,认为该油藏吸水剖 面极不均匀,并提出适合杏六区油藏的调整措施,为该区后续的注水开发和相应的措施调整提供了依据。

排状交错水平井井网面积波及效率研究

周瀛,唐海,吕栋梁,赵春明,廖兴武

2012, Vol.24(5): 124–128    摘要 ( 549 )    PDF (825 KB) ( 69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24

根据低渗透油藏排状交错水平井井网注水开发特点,在流管模型和Beckley-Leverett 方程的基础上, 从理论上推导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排状交错水平井井网面积波及效率和油井见水时间的计算公式,解 决了低速非达西渗流的面积及效率理论计算问题和生产井见水时间的确定问题。理论推导计算结果与油 田现场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科学、合理,可用于定量表征排状交替水平井井网条件下储层的动 用程度,为低渗透油藏开发设计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