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2, Vol. 24 ›› Issue (5): 3842.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07
何金先1,闫金鹏2,齐亚林3,张晓丽1,朱贝尔4,覃雨璐1
HE Jinxian1, YAN Jinpeng2, QI Yalin3, ZHANGXiaoli1, ZHU Beier4, QIN Yulu1
摘要:
姬塬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重点油气勘探区域之一。系统研究姬塬地区长2 油藏的烃源岩、储集层、 油气运移以及油气圈闭条件等,并综合分析了长2 油藏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姬塬地区紧邻盆地延长组生烃中心,油气供应充分,长2 油藏的油气主要来自长7 烃源岩;主要储层是水下分流河道砂 体,岩石成分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极少量长石岩屑砂岩,为近中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成岩作 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长7 地层产生的异常高压是长7 烃源岩产生的油气自下 而上运移到长2 地层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区长2 油藏的圈闭主要是构造-岩性圈闭,局部地区发育有构造 圈闭和岩性圈闭。长2 地层发育厚度较大的分流间湾泥岩均充当了长2 油藏必备的遮挡和封盖层。
[1] 王威,李臻,田敏,等.姬塬地区上三叠统长2 油层组物源分析[J].复杂油气藏,2009,2(2):20-23. [2] 刘显阳,邓秀芹,赵彦德,等.姬塬地区长9 油层组油气运移规律及模式探讨[J].岩性油气藏,2011,23(5):9-15. [3] 史建南,郑荣才,韩永林,等.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 油层组岩性油藏成藏机理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9,21(3):129-133. [4] 郑荣才,牛小兵,梁晓伟,等.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延长组原油性质与来源分析[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1,33(2):142-145. [5] 何金先,段毅,张晓丽,等.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8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7(6):18-22. [6] 张晓丽,段毅,何金先,等.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1,22(5):866-873. [7] 段毅,马春林,余永进,等.鄂尔多斯盆地董志—正宁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J].沉积学报,2011,29(5):1002-1009. [8] 刘军锋,段毅,刘一仓,等.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成藏条件与机制[J].沉积学报,2011,29(2):410-416. [9] 王昌勇,郑荣才,李忠权,等.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 油层组岩性油藏特征[J].地质科技情报,2010,29(3):69-73. [10] 陈永胜.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 沉积相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8. [11] 张晓丽,段毅,何金先,等.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延长组长2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J].地质科技情报,2012,31(1):51-55. [12] 陈斐,魏登峰,余小雷,等.鄂尔多斯盆地盐定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2 油层组沉积相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0,22(1):43-47. [13] 田建锋,刘池洋,梁晓伟.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 油层组石油富集规律及其差异性[J].现代地质,2011,25(5):902-908. [14] 赵虹,党犇,陈永胜,等.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2 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9,29(5):579-583. [15] 刘涛,黄可可,魏文文,等.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 油层组砂岩储层特征的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2011,31(2):198-203. [16] 赵鹤森,陈义才,唐波,等.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长2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1,23(4):70-74. [17] 李彦婧,高潮,邓杰,等.东—韩地区延长组长2 油层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J].岩性油气藏,2012,24(1):52-56. [18] 于兴河.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19] 刘晓娟,林艳波,范正平.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 油层组成岩作用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5):857-862. [20] 朱世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 油层组储层发育的沉积成岩机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6. [21] 查明,曲江秀,张卫海.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机理[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1):19-23. [22] 姚泾利,王克,宋江海,等.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石油运聚规律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7,19(3):32-37. [23] 梁晓伟,韩永林,王海红,等.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裂缝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岩性油气藏,2009,21(2):49-54. [24] 周瑞,胡学智.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灵盐定地区油藏类型及其控制因素[J].石油实验地质,2001,23(4):390-394. |
[1] | 张卫卫, 刘军, 刘力辉, 张晓钊, 白海军, 杨登锋. 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古近系文昌组岩性预测技术及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118-125. |
[2] | 李志远, 杨仁超, 张吉, 王一, 杨特波, 董亮. 天然气扩散散失率定量评价——以苏里格气田苏X区块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76-84. |
[3] | 马乔雨, 张欣, 张春雷, 周恒, 武中原. 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横波速度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111-120. |
[4] | 龙盛芳, 王玉善, 李国良, 段传丽, 邵映明, 何咏梅, 陈凌云, 焦煦. 苏里格气田苏49区块盒8下亚段致密储层非均质性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2): 59-69. |
[5] | 侯科锋, 李进步, 张吉, 王龙, 田敏. 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未动用储量评价及开发对策[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4): 115-125. |
[6] | 田清华, 刘俊, 张晨, 王文胜, 黄丹. 苏里格气田下古生界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2): 33-42. |
[7] | 柳娜, 周兆华, 任大忠, 南珺祥, 刘登科, 杜堃. 致密砂岩气藏可动流体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苏里格气田西区盒8段与山1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14-25. |
[8] | 冯强汉, 阳生国, 熊哲, 高航, 张佳超, 杨懿, 杨振. 苏里格气田西部S48区气水分布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5): 61-69. |
[9] | 崔连可, 单敬福, 李浮萍, 崔璐, 种健. 基于稀疏井网条件下的古辫状河道心滩砂体估算——以苏里格气田苏X区块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1): 155-164. |
[10] | 马峥, 张春雷, 高世臣. 主成分分析与模糊识别在岩性识别中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5): 127-133. |
[11] | 杨特波, 王继平, 王一, 付斌, 薛雯, 郝骞. 基于地质知识库的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建模——以苏里格气田苏X区块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4): 138-145. |
[12] | 魏新善, 胡爱平, 赵会涛, 康锐, 石晓英, 刘晓鹏. 致密砂岩气地质认识新进展[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1): 11-20. |
[13] | 王 靖,孙赞东,吴 杰,苏 勤,臧胜涛. 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叠前保幅性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3): 105-112. |
[14] | 潘光超,周家雄,韩光明,朱沛苑,刘 峰. 中深层“甜点”储层地震预测方法探讨—— 以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 A 凹陷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1): 94-100. |
[15] | 孙卫锋,张 吉,马志欣,郝 骞,石林辉,张志刚 . 苏里格气田水平井随钻地质导向技术及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6): 132-1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