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7, Vol. 19 ›› Issue (1): 5761.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10
李 君, 黄志龙, 李 佳, 柳 波
LI Jun, HUANG Zhilong, LI Jia, LIU Bo
摘要:
东南隆起区为松辽盆地的一级构造单元, 由松辽盆地南部区域构造演化研究可知, 东南隆起区在嫩江组沉积末期和古近纪的构造反转抬升作用下一直处于隆起状态, 使嫩江组剥蚀严重, 并且未接受上白垩统的四方台组、明水组及第三系沉积, 导致沉积盖层变薄, 对沉积物的成岩演化、排液作用、已形成的地温场、压力场有较大的影响, 不仅控制了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 还改造了烃源岩的生烃行为。因此, 该区的成藏条件比较复杂, 发育残留油气藏、次生油气藏及晚期成熟源岩控制的油气藏等类型的油气藏, 其成藏模式的建立, 对探索油气分布规律有非常大的意义。
[ 1 ] 刘振武. 松辽盆地北部构造回返期的油气藏[ J] . 江苏地质,2005, 29( 3): 143-146. [2 ] 俞凯,闫吉柱, 杨振升,等.十屋断陷构造格架演化与油气的关系[ J]. 天然气工业, 2000, 20( 5): 32-35. [3 ] 林春华,陈均亮, 包丽. 新构造活动对松辽盆地含油气系统的影响[ J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1, 20( 4): 12-14. [4 ] 张青林,佟殿君, 王明君.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 J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5, 29( 2): 182-188. [5 ] 李君,黄志龙,王海. 烃源岩生烃时效性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以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梨树断陷为例[ J] .天然气工业, 2006, 26( 9): 14-16. [6 ] 赵力彬,黄志龙, 马玉杰. 松辽盆地南部德惠断陷深层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J]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17( 2): 177-182. [ 7] 戴金星,卫延召,赵靖舟. 晚期成藏对大气田形成的重大作用[ J] . 中国地质, 2003, 30( 1): 10-19. [8 ] 宋岩,王喜双.新构造运动对天然气晚期成藏的控制作用[ 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14( 2): 103-106. [ 9 ] 付孝悦.天然气成藏与保存[ J ]. 新疆石油地质, 2004, 25( 2):212-214. [10 ] 孙大明,李明诚.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天然气成藏条件定量研究[ J]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27( 4): 83-86. [ 11 ] 黄志龙, 唐为清, 郝石生. 天然气扩散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J]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1994, 18( 3): 8-13. [12 ] 黄志龙,郝石生. 天然气扩散与浓度封闭作用的研究[ J ]. 石油学报, 1996, 17( 4): 36-41. [ 13 ] 李一平. 四川盆地已知大中型气田成藏条件研究[ J] . 天然气工业, 1996, 16(增刊): 1-12. [14 ] 张子枢.水溶气浅论[ J]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5, 6( 5): 29-34. [15 ] 王雪吾,刘济民. 我国水溶性天然气资源分析与预测[ J ]. 天然气工业, 1994, 14( 4): 18-21. [ 16 ] 孙永祥. 初探地下水溶解气及其对气藏形成的影响[ J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1, 19( 2): 33-41. [17 ] 孙永祥.再探地下水对气藏形成的影响[ J ].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2, 19( 3): 41-47. [18 ] 王青,张枝焕,钟宁宁,等. 水溶—— 释放作用对气藏形成的影响—— 以克拉2气田为例[ J ]. 天然气工业, 2004, 24 ( 6): 18-21. [19 ] 郝石生,张振英. 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变化特征及地质意义[ J] . 石油学报, 1993, 14( 2): 12-22. |
[1] | 冉逸轩, 王健, 张熠.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基岩气藏形成条件与有利勘探区[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66-76. |
[2] | 苟红光, 林潼, 房强, 张华, 李山, 程祎, 尤帆. 吐哈盆地胜北洼陷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天文旋回地层划分[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89-97. |
[3] | 关蕴文, 苏思羽, 蒲仁海, 王启超, 闫肃杰, 张仲培, 陈硕, 梁东歌.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地区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77-88. |
[4] | 程焱, 王波, 张铜耀, 齐玉民, 杨纪磊, 郝鹏, 李阔, 王晓东. 渤中凹陷渤中A-2区新近系明化镇组岩性油气藏油气运移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46-55. |
[5] | 易珍丽, 石放, 尹太举, 李斌, 李猛, 刘柳, 王铸坤, 余烨.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物源转换及沉积充填响应[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56-66. |
[6] | 张磊, 李莎, 罗波波, 吕伯强, 谢敏, 陈新平, 陈冬霞, 邓彩云. 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沙三段超压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57-70. |
[7] | 王小娟, 陈双玲, 谢继容, 马华灵, 朱德宇, 庞小婷, 杨田, 吕雪莹. 川西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78-87. |
[8] | 夏明军, 邵新军, 杨桦, 王忠生, 李之宇, 张超前, 原瑞娥, 法贵方. 海外岩性油气藏储量分类分级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37-44. |
[9] | 李恒萱, 温志新, 宋成鹏, 刘祚冬, 季天愚, 沈一平, 耿珂. 塞内加尔盆地演化过程与岩性油气藏勘探前景[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45-53. |
[10] | 王雪柯, 王震, 计智锋, 尹微, 姜仁, 侯珏, 张艺琼. 滨里海盆地东缘石炭系盐下碳酸盐岩油气藏成藏规律与勘探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54-62. |
[11] | 刘计国, 周鸿璞, 秦雁群, 邹荃, 郑凤云, 李早红, 肖高杰. 非洲Muglad盆地Fula凹陷白垩系AG组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82-91. |
[12] | 洪国良, 王红军, 祝厚勤, 白振华, 王雯雯. 南苏门答腊盆地J区块中新统Gumai组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及有利区带[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138-146. |
[13] | 聂礼尚, 马静辉, 唐小飞, 杨智, 张婉金, 李鸿蕊. 准噶尔盆地东部帐篷沟地区中新生代构造事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81-91. |
[14] | 柳忠泉, 赵乐强, 曾治平, 田继军, 李正强, 罗锦昌, 胡美玲. 准噶尔盆地阜康断裂带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成藏条件[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126-137. |
[15] | 李国欣, 石亚军, 张永庶, 陈琰, 张国卿, 雷涛.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地质认识新进展及重要启示[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1-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