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当期目录

《岩性油气藏》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有限公司
  • 甘肃省石油学会
  • 周  期:双月 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 国际刊号:ISSN 1673-8926
  • 国内刊号:CN 62-1195/TE
  • 编辑出版:《岩性油气藏》编辑部
  • 创刊时间:1989年

刊出日期:2007-03-15

  • 简明目录
  • 带摘要目录
论坛与综述

隐蔽油气藏的概念与分类及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庞雄奇, 陈冬霞, 张 俊

2007, Vol.19(1): 1–8    摘要 ( 571 )    HTML( ) PDF (432 KB)  ( 37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01

对层序地层学工业化应用中层序分级混乱问题的探讨

王英民

2007, Vol.19(1): 9–15    摘要 ( 451 )    HTML( ) PDF (236 KB)  ( 678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02

勘探创造力的培养

张 霞

2007, Vol.19(1): 16–20    摘要 ( 568 )    HTML( ) PDF (166 KB)  ( 77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03

油气地质

低渗透油田富集区预测技术研究-以松辽盆地扶杨油层为例

赵应成, 王天琦, 田光荣, 张巧凤, 王建功

2007, Vol.19(1): 21–26    摘要 ( 359 )    HTML( ) PDF (1216 KB)  ( 536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04

湖岸线和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关系研究 —— 论“坳陷盆地湖岸线控油”

卫平生, 潘树新, 王建功, 雷 明

2007, Vol.19(1): 27–31    摘要 ( 394 )    HTML( ) PDF (891 KB)  ( 488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05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6 油层组物源区分析

郑荣才, 王昌勇, 李 虹, 雷光明, 谢春红

2007, Vol.19(1): 32–38    摘要 ( 419 )    HTML( ) PDF (877 KB)  ( 59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06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沉积充填模式及其控制因素 ——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为例

于兴河, 姜 辉, 李胜利, 陈永峤

2007, Vol.19(1): 39–45    摘要 ( 506 )    HTML( ) PDF (593 KB)  ( 76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07

大型咸化湖盆地层岩性油气藏有利条件与勘探方向

陈启林

2007, Vol.19(1): 46–51    摘要 ( 514 )    HTML( ) PDF (503 KB)  ( 444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08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湖盆演化及其成因分析

刘化清, 袁剑英, 李相博, 完颜容, 廖建波

2007, Vol.19(1): 52–56    摘要 ( 560 )    HTML( ) PDF (635 KB)  ( 651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09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长期隆升背景下的油气成藏模式

李君, 黄志龙, 李佳, 柳波

2007, Vol.19(1): 57–61    摘要 ( 466 )    HTML( ) PDF (521 KB)  ( 427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10

吐哈盆地胜北洼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与油气勘探方向

杨占龙, 彭立才, 陈启林, 郭精义, 李在光, 黄云峰

2007, Vol.19(1): 62–67    摘要 ( 419 )    HTML( ) PDF (694 KB)  ( 552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11

吉尔嘎朗图凹陷宝饶洼槽阿尔善组层序地层与隐蔽油藏

易定红, 石兰亭, 贾义蓉

2007, Vol.19(1): 68–72    摘要 ( 368 )    HTML( ) PDF (653 KB)  ( 69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12

断陷型盆地温压系统与油气成藏——以伊通地堑莫里青断陷为例

石兰亭, 李本才, 巩固, 李楠, 丁冶

2007, Vol.19(1): 73–76    摘要 ( 480 )    HTML( ) PDF (500 KB)  ( 391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13

南庄地区三叠系长6 储集层研究

朱小燕, 王斌婷, 胡建基, 苟迎春

2007, Vol.19(1): 77–80    摘要 ( 403 )    HTML( ) PDF (643 KB)  ( 44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14

地球物理

储层预测中的非线性反演方法

刘全新, 高建虎, 董雪华

2007, Vol.19(1): 81–85    摘要 ( 542 )    HTML( ) PDF (830 KB)  ( 49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15

三维F-X域粘弹性波动方程保幅偏移方法

杨午阳, 杨文采, 刘全新, 王西文

2007, Vol.19(1): 86–91    摘要 ( 548 )    HTML( ) PDF (389 KB)  ( 466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16

松辽盆地薄互层河道砂岩地震预测技术

张巧凤, 王余庆, 王天琦

2007, Vol.19(1): 92–95    摘要 ( 376 )    HTML( ) PDF (740 KB)  ( 25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17

二维地震连片相对保幅处理及储层预测技术在塔西南地区的应用

陶云光, 袁 刚, 陈新安, 牛慧赟,孔 旭,赵卫东

2007, Vol.19(1): 96–100    摘要 ( 390 )    HTML( ) PDF (972 KB)  ( 635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18

利用地震属性预测碳酸盐岩储层

刘伟方, 段永华, 高建虎, 张喜梅, 孙勤华

2007, Vol.19(1): 101–104    摘要 ( 388 )    HTML( ) PDF (828 KB)  ( 844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19

地质因素和资料因素对地震属性的影响

辛广柱, 刘 赫, 彭建亮, 邵红君

2007, Vol.19(1): 105–108    摘要 ( 338 )    HTML( ) PDF (786 KB)  ( 489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20

模型正演技术在碳酸盐岩油气藏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刘军迎, 雍学善, 高建虎

2007, Vol.19(1): 109–112    摘要 ( 400 )    HTML( ) PDF (834 KB)  ( 582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21

聚焦点控制照明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初探

吕 彬, 李 斐, 李振春, 叶月明

2007, Vol.19(1): 113–116    摘要 ( 404 )    HTML( ) PDF (467 KB)  ( 451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22

几种叠后时间偏移方法在西部低信噪比地区应用效果比较

苏 勤, 吕 彬, 李 斐

2007, Vol.19(1): 117–119    摘要 ( 363 )    HTML( ) PDF (375 KB)  ( 559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23

油藏开发

凝析气藏水平井产能计算模型及方法研究

郭康良, 郭旗, 程时清

2007, Vol.19(1): 120–123    摘要 ( 372 )    HTML( ) PDF (239 KB)  ( 797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24

靖安油田ZJ2 井区侏罗系油藏水驱状况研究与调整对策

刘晓彦, 谢吉兵, 廖建波, 张家彬

2007, Vol.19(1): 124–129    摘要 ( 381 )    HTML( ) PDF (495 KB)  ( 536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25

TH 油田凝析气藏水平井试井合理压差的确定

李冬梅

2007, Vol.19(1): 130–133    摘要 ( 315 )    HTML( ) PDF (233 KB)  ( 558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25

论坛与综述

隐蔽油气藏的概念与分类及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庞雄奇, 陈冬霞, 张 俊

2007, Vol.19(1): 1–8    摘要 ( 571 )    PDF (432 KB) ( 37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01

目前国内外都非常重视隐蔽油气藏的勘探, 中国隐蔽油气藏勘探前景广阔, 已经成为中国油气储量增长的重要方向。笔者把很难依据现有资料或地质理论判明圈闭和油气存在的油气藏称为隐蔽油气藏。可以按隐蔽油气藏判别的难度、隐蔽方式、油气富集动力学机制等对其进行分类。“隐蔽油气藏”是勘探范畴的术语, 是据圈闭的隐蔽性和油气藏寻找的难易程度提出来的, 随着勘探技术和勘探理论的发展, 隐蔽油气藏圈闭的范围是不断变化的。在勘探实践中, 需要注意不能把岩性地层油气藏、非构造油气藏与隐蔽油气藏等同起来, 仅强调后两者的研究, 某些特殊类型的油气藏的勘探容易被忽视。岩性地层油气藏在目前仍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体, 而隐蔽油气藏是各类以非构造为主的圈闭类型的一种通俗表达, 也包含某些目前识别和评价难度较大的构造油气藏。

对层序地层学工业化应用中层序分级混乱问题的探讨

王英民

2007, Vol.19(1): 9–15    摘要 ( 451 )    PDF (236 KB) ( 678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02

层序分级混乱是制约层序地层学工业化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层序分级混乱的原因主要在于不同学者对层序发育主控因素的理解不同, 对层序界面的把握有别, 混淆了旋回性和阶段性。该文提出了在层序地层学工业化应用中克服层序级别混乱问题的对策, 从油气勘探开发的实用性出发, 提出3 个层次、六级层序、兼顾旋回性和阶段性的分级方案, 以三级层序作为标准层序, 将其按一定原则可组合成一、二级层序, 按一定原则可细分为四、五、六级层序。三级层序划分的唯一标准就是以不整合面为界, 内部没有明显的不整合面, 并可根据首次水进面和最大水进面划分出多个体系域。四级层序就是体系域, 不具有旋回性。按地震资料可分辨性将三级层序分为A、B 两类。3 个层次大体上与盆地分析与资源评价、区带评价与目标预测、油藏描述与滚动勘探开发3 个大的勘探阶段相对应。四级层序在沉积相编图和岩性地层圈闭发育有利区带预测中最为重要。

勘探创造力的培养

张 霞

2007, Vol.19(1): 16–20    摘要 ( 568 )    PDF (166 KB) ( 77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03

勘探是种创造性活动。提高勘探的发现能力, 就要重视培养创造力。要从确立有战略眼光的目标及课题出发, 以满足人的事业心等高层次的需求来激发创造力。认为从有利于人的创造力发挥为目标营造一个良好的组织环境, 加强个人思想素质来培养提高形成创造力。

油气地质

低渗透油田富集区预测技术研究-以松辽盆地扶杨油层为例

赵应成, 王天琦, 田光荣, 张巧凤, 王建功

2007, Vol.19(1): 21–26    摘要 ( 359 )    PDF (1216 KB) ( 536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04

我国大型浅水湖盆中低渗透储层是十分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 该文以松辽盆地扶杨油层为例, 系统论述了低渗透储层的特点、成藏条件及勘探难点, 提出了利用地质和地震相结合, 有效预测主力河道发育区和含油相对富集区的方法体系, 形成了一套在低渗透储层中“贫中找富”的勘探思路及技术对策。

湖岸线和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关系研究 —— 论“坳陷盆地湖岸线控油”

卫平生, 潘树新, 王建功, 雷 明

2007, Vol.19(1): 27–31    摘要 ( 394 )    PDF (891 KB) ( 488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05

研究了坳陷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分布与湖岸线的关系, 认为湖岸线附近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的有利相带。研究表明湖岸线具有“控砂、控圈、控藏”的特点: ①湖岸线附近发育着丰富的滨浅湖沉积砂体, 可形成多种类型的岩性地层圈闭。②湖岸线进退的旋回性和幕式性为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创造了绝佳的有利条件。③多样的地层岩性圈闭可形成多种油气藏, 沿岸坝、滩砂和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是其主要的油气藏类型; 油气成藏机制为: 油气的横向运移主要靠不整合和沟谷体系沟通源岩, 纵向运移成藏靠断层疏导。④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分布沿湖岸线具有群带性和规模性的特点, 地层超覆油气藏主要分布在L ST、TST 的湖岸线附近; RST 对应的湖岸线主要发育了退覆油气藏; 而沿岸坝、滩砂、湖湾砂等油气藏分布于各个体系域。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6 油层组物源区分析

郑荣才, 王昌勇, 李 虹, 雷光明, 谢春红

2007, Vol.19(1): 32–38    摘要 ( 419 )    PDF (877 KB) ( 59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06

物源区分析技术主要包括碎屑成分对比技术、重矿物分析技术、沉积相分析技术、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石英阴极发光分析技术等。本课题研究区范围相对较大, 受多方向物源供给的影响较大, 因此, 在确定白豹—华池地区长6 油层组沉积时的物源区母岩性质和物源方向时, 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加以综合判别, 其中以碎屑物成分和轻、重矿物组合比对及石英阴极发光分析技术为主要手段, 得出研究区存在2 个物源方向: 一是正北和北偏东方向的主物源方向, 物源区母岩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阴山古陆中低—中级变质岩与花岗岩组合的古老杂岩体; 二是西南方向的次要物源方向, 物源区母岩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崆峒山的下古生界地层。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沉积充填模式及其控制因素 ——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为例

于兴河, 姜 辉, 李胜利, 陈永峤

2007, Vol.19(1): 39–45    摘要 ( 506 )    PDF (593 KB) ( 76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07

中国已发现的油气储量大多来源于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这些盆地大小各异、类型众多,储量相差悬殊,但大多已发现并开发的油田为明显的构造圈闭。随着我国油气勘探的不断进行及难度的增加与转型,当前油气勘探的目标已转移到隐蔽岩性地层圈闭中,因而很有必要对这些断陷盆地不同区带和各演化阶段的沉积充填特征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以便为进一步的岩性地层圈闭勘探提供地质理论与科学依据。东营凹陷隶属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是一个典型的以陆源粗碎屑沉积为主的断陷湖盆,其沉积充填型式和砂体展布特征都具有代表性。因此,该文将着重在空间和时间2个方面从沉积学角度对东营凹陷进行剖析,阐述构造特征直接控制沉积充填特征、气候主要控制沉积物性质、沉积物补偿和湖平面升降主要控制沉积充填的空间展布型式这样一组对应关系,最后总结出不同构造区带各演化时期沉积充填模式及其对比关系,为丰富陆相断陷湖盆中油气生成和分布规律提供帮助与依据。

大型咸化湖盆地层岩性油气藏有利条件与勘探方向

陈启林

2007, Vol.19(1): 46–51    摘要 ( 514 )    PDF (503 KB) ( 444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08

柴达木盆地古近纪—新近纪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古气候由温湿向干旱演变、湖盆逐渐咸化、沉积中心由西向东迁移的演化过程, 地层岩性油气藏的主控因素和发育特征有其特殊规律, 以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富油气凹陷精细勘探区带为重点, 通过分析烃源岩展布、沉积演化和主要沉积体系展布, 提出咸化湖盆在河流入湖后因密度差较大, 易形成密度流等成因的各类滩坝砂体, 最大湖泛面之下的高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是地层岩性油气藏的主要勘探领域。柴西南古近纪斜坡背景为岩性油气藏提供了基本成藏条件, 构造宽缓带和鼻隆带有利于形成地层岩性油气藏, 构造背景和砂体成因决定了局部的油气富集, 斜坡背景上的宽缓平台区是源下、源内岩性油气藏的主要富集区。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重点是咸化湖盆的各类滩坝砂体、湖侵体系域的滨浅湖滩坝砂体、扇三角洲和三角洲前缘的各类较孤立的砂体, 滨浅湖带广泛分布的藻灰岩也是岩性油气藏的重要勘探方向。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湖盆演化及其成因分析

刘化清, 袁剑英, 李相博, 完颜容, 廖建波

2007, Vol.19(1): 52–56    摘要 ( 560 )    PDF (635 KB) ( 651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09

鄂尔多斯盆地中— 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时期 ,湖盆中心存在向西南方向逐渐迁移的特征: 早 期湖盆中心在吴旗—富县一带 ,中晚期向南迁移至华池— 黄陵一带。受湖盆底形变化影响 ,延长组 发育的西南沉积体系与东北沉积体系具有此强彼弱不对称发育的特点 ,即西南沉积体系在延长组 沉积早期向盆内延伸距离远 ,长 7期以后显著退缩 ,而东北沉积体系则反之。印支晚期西秦岭强烈 的造山活动对盆地产生的自西南向北东方向的挤压力 ,以及阴山地区垂向构造隆升作用引起盆地 东北部的翘升 ,可能是导致湖盆中心迁移及延长组南、北沉积体系不对称发育的根源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长期隆升背景下的油气成藏模式

李君, 黄志龙, 李佳, 柳波

2007, Vol.19(1): 57–61    摘要 ( 466 )    PDF (521 KB) ( 427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10

东南隆起区为松辽盆地的一级构造单元, 由松辽盆地南部区域构造演化研究可知, 东南隆起区在嫩江组沉积末期和古近纪的构造反转抬升作用下一直处于隆起状态, 使嫩江组剥蚀严重, 并且未接受上白垩统的四方台组、明水组及第三系沉积, 导致沉积盖层变薄, 对沉积物的成岩演化、排液作用、已形成的地温场、压力场有较大的影响, 不仅控制了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 还改造了烃源岩的生烃行为。因此, 该区的成藏条件比较复杂, 发育残留油气藏、次生油气藏及晚期成熟源岩控制的油气藏等类型的油气藏, 其成藏模式的建立, 对探索油气分布规律有非常大的意义。

吐哈盆地胜北洼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与油气勘探方向

杨占龙, 彭立才, 陈启林, 郭精义, 李在光, 黄云峰

2007, Vol.19(1): 62–67    摘要 ( 419 )    PDF (694 KB) ( 552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11

岩性油气藏是目前吐哈盆地胜北洼陷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 也是近期增储上产最为现实的油气藏类型。胜北洼陷岩性油气藏勘探刚刚开始, 有必要结合构造油气藏勘探成果, 系统分析洼陷基本成藏条件, 明确近期岩性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带。胜北洼陷侏罗系发育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和中侏罗统七克台组湖相泥岩等烃源岩系, 油源条件好, 油气资源丰富; 侏罗系及其以上发育7套储盖组合; 油气藏类型主要为中侏罗统的构造、构造2岩性油气藏、上侏罗统和白垩系的浅层次生构造2岩性油气藏; 成藏期为燕山期和喜山期。在目前构造油气藏勘探程度相对较高的形势下, 围绕古构造背景开展岩性圈闭识别、描述、优选与评价, 寻找构造2岩性油气藏是近期的主要勘探方向, 其中葡北东斜坡、葡萄沟北坡、洼陷中央胜北构造及其南翼等地区是近期岩性油气藏勘探有利区带。

吉尔嘎朗图凹陷宝饶洼槽阿尔善组层序地层与隐蔽油藏

易定红, 石兰亭, 贾义蓉

2007, Vol.19(1): 68–72    摘要 ( 368 )    PDF (653 KB) ( 69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12

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宝饶洼槽油气勘探实践表明阿尔善组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文章运用以基准面旋回为基础的层序地层理论, 将该区的阿尔善组划分为3 个中期地层旋回(四级层序)M SC1、M SC2 和M SC3, 并将其归为1 个长期地层旋回L SC1 (三级层序)。在等时地层格架内, 分析了含油储集层、盖层的分布及储盖组合的发育特征, 指出阿尔善组发育M SC1+ M SC2 和M SC3 两套储盖组合, 其中M SC3 为最有利的含油储盖组合。通过隐蔽油藏勘探方向分析, 认为东南部缓坡带锡Ê 号断层下降盘和J 68 井区古鼻梁东北近岸水下扇和湖底扇发育, 是隐蔽油藏勘探的有利区带。

断陷型盆地温压系统与油气成藏——以伊通地堑莫里青断陷为例

石兰亭, 李本才, 巩固, 李楠, 丁冶

2007, Vol.19(1): 73–76    摘要 ( 480 )    PDF (500 KB) ( 391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13

沉积盆地往往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地温-地压系统,包括一个浅层的地温-地压系统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深层地温-地压系统。在同一个地温-地压系统中,地温与地层压力保持直线关系,但在不同地温-地压系统中,地温和地层压力关系的直线斜率不同。本文从地温-地压系统概念出发,分析了伊通地堑莫里青断陷的地温-地压系统特征,莫里青断陷深层和浅层存在2个叠置的地温-地压系统,其深层属于偏高压型地温-地压系统。研究还表明,莫里青断陷西部(凹陷内)双阳组为低温高压区,西北部为低温低压区,马鞍山断阶带为常温常压区,尖山断隆带为高温低压区。地温-地压系统的纵向和平面分布特征对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有一定影响。

南庄地区三叠系长6 储集层研究

朱小燕, 王斌婷, 胡建基, 苟迎春

2007, Vol.19(1): 77–80    摘要 ( 403 )    PDF (643 KB) ( 44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14

南庄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最有利的生油区内, 是近几年来陇东油田重点勘探、评价区块之一。通过对南庄地区长6 储集层的宏观、微观研究, 并与已开发的白马区对比, 认为南庄地区长6 储集层物性较差。研究表明区内广泛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沉积微相孔渗较好, 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地球物理

储层预测中的非线性反演方法

刘全新, 高建虎, 董雪华

2007, Vol.19(1): 81–85    摘要 ( 542 )    PDF (830 KB) ( 49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15

储层预测中非线性反演方法的研究是地球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在对人工神经网络、分形分维等非线性方法研究的基础上, 阐述了Seimpar 测井参数反演技术, 它是一种非线性反演方法, 既可以避开褶积公式进行波阻抗反演, 又可以在井约束下用地震记录反演测井参数曲线。能够解决常规地震反演难以解决的复杂地质问题, 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三维F-X域粘弹性波动方程保幅偏移方法

杨午阳, 杨文采, 刘全新, 王西文

2007, Vol.19(1): 86–91    摘要 ( 548 )    PDF (389 KB) ( 466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16

提出了一种利用粘弹性声波波动方程进行三维偏移的新方法, 其基本思路是: 修改成像条件, 使修改后的成像方程中考虑振幅补偿, 然后利用粘弹性单程波动方程在F2X 域对震源和接收点波场进行延拓, 进而完成散射、透射等补偿。理论数据处理表明: 该方法理论基础可靠, 处理效果明显, 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松辽盆地薄互层河道砂岩地震预测技术

张巧凤, 王余庆, 王天琦

2007, Vol.19(1): 92–95    摘要 ( 376 )    PDF (740 KB) ( 25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17

在我国松辽盆地的大部分地区, 目前勘探的主要目的层多以薄互层为特征, 砂体类型以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为主, 横向变化快, 连通性差, 厚度为2~ 5 m , 尤其在扶杨油层, 河道改道频繁, 地层对比特征不明显, 缺乏明显的对比标志, 在地震上表现为剖面反射能量弱、连续性差、波形变化大、调谐效应严重, 同时断层的发育和构造起伏的变化破坏了河道的完整性, 这些诸多因素给储层预测工作增加了难度。通过理论研究和大量的实际工作证实, 合理使用现有地震资料, 在储层精细标定基础上, 利用地震储层反演技术、全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可以很好地对主力河道进行识别和对有利储层进行预测。

二维地震连片相对保幅处理及储层预测技术在塔西南地区的应用

陶云光, 袁 刚, 陈新安, 牛慧赟,孔 旭,赵卫东

2007, Vol.19(1): 96–100    摘要 ( 390 )    PDF (972 KB) ( 635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18

塔西南麦盖提斜坡西段发育多目的层的岩性圈闭,其主要目的层为古近系、石炭系和志留系。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要评价岩性地层的储层特征,只有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震源类型、不同采集方式采集的二维地震资料做连片相对保幅处理和地震反演储层预测研究来实现。文章通过对全区资料采用连片相对保幅处理的技术进行了统一基准面静校正、组合去噪、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等环节的精细处理,使不同品质资料的时差、振幅、频率、相位及波形等特征得到了全面校正,满足了该区岩性圈闭研究的要求; 通过对目的层段进行属性分析和地震反演等研究,加深了对该区岩性地层圈闭的认识。

利用地震属性预测碳酸盐岩储层

刘伟方, 段永华, 高建虎, 张喜梅, 孙勤华

2007, Vol.19(1): 101–104    摘要 ( 388 )    PDF (828 KB) ( 844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19

碳酸盐岩储层的强非均质性加大储层横向预测的难度。在采用二步法精细标定及解释的基础上, 确定储层的地震响应, 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振幅、频率、信噪比等多种地震属性, 尤其是波形特征对TZA 井区碳酸盐岩储层展布特征进行了预测, 最终圈定有利储层发育区带。

地质因素和资料因素对地震属性的影响

辛广柱, 刘 赫, 彭建亮, 邵红君

2007, Vol.19(1): 105–108    摘要 ( 338 )    PDF (786 KB) ( 489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20

为了研究影响地震属性的因素, 应用岩石建模软件模拟岩石的矿物组分、孔隙度、所含流体性质以及饱和度等变化, 对其纵横波速度、各种弹性模量的变化情况通过正演的手段得到了解。从实际资料出发, 分析了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各种处理项目以及参数对地震属性的影响。

模型正演技术在碳酸盐岩油气藏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刘军迎, 雍学善, 高建虎

2007, Vol.19(1): 109–112    摘要 ( 400 )    PDF (834 KB) ( 582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21

针对不同的碳酸盐岩沉积特征设计不同的地质模型, 进行数值模拟计算, 并结合实际地质沉积特征, 从理论上分析溶洞、礁体等目标体地震波场响应特征及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假象和陷阱, 指出了正确的解释方法和依据, 对提高碳酸盐岩发育区地震资料岩性解释的可靠性及提高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成功率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聚焦点控制照明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初探

吕 彬, 李 斐, 李振春, 叶月明

2007, Vol.19(1): 113–116    摘要 ( 404 )    PDF (467 KB) ( 451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22

波动方程法叠前深度偏移能够较为精确地对地质体成像, 然而波场外推的数据量过于巨大, 影响了计算的效率。面炮组合和控制照明结合的叠前深度偏移通过对震源波场的控制以及高效的面炮偏移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成像结果。进行控制照明叠前深度偏移的关键是合成算子的选择, 笔者基于有限差分的走时计算方法合成了逆时聚焦算子, 基于该合成算子利用傅里叶有限差分法进行了聚焦点控制照明叠前深度偏移, 针对M armou si 模型的试算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其在提高计算效率方面的巨大优势。

几种叠后时间偏移方法在西部低信噪比地区应用效果比较

苏 勤, 吕 彬, 李 斐

2007, Vol.19(1): 117–119    摘要 ( 363 )    PDF (375 KB) ( 559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23

当前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已得到大力推广, 然而叠后时间偏移技术由于其计算效率高, 加之在某些地区因信噪比等原因其应用效果甚至优于叠前偏移技术, 因此我们不应该完全抛弃叠后时间偏移方法, 而应针对每个区块的信噪比等实际资料的特点选定合适的偏移方法。文章针对西部某低信噪比区块选取了比较常用的3 种叠后时间偏移方法进行试验, 验证了各偏移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为如何选取合适的偏移方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油藏开发

凝析气藏水平井产能计算模型及方法研究

郭康良, 郭旗, 程时清

2007, Vol.19(1): 120–123    摘要 ( 372 )    PDF (239 KB) ( 797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24

凝析气井的产能在沿用单相气井的产能分析方法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该文根据凝析气藏稳态理论, 求解了气液多相流动产能方程。在比较了适合于油藏水平井产能计算公式的基础上, 提出了凝析气藏水平井产能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计算, 正确率较高。

靖安油田ZJ2 井区侏罗系油藏水驱状况研究与调整对策

刘晓彦, 谢吉兵, 廖建波, 张家彬

2007, Vol.19(1): 124–129    摘要 ( 381 )    PDF (495 KB) ( 536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25

针对靖安油田ZJ2 井区侏罗系油藏的开发现状, 分析油藏水驱状况及含水上升的主要原因, 制定采液强度和注采比等开发技术指标的合理界限, 提出了改善油藏水驱状况的调整对策。

TH 油田凝析气藏水平井试井合理压差的确定

李冬梅

2007, Vol.19(1): 130–133    摘要 ( 315 )    PDF (233 KB) ( 558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7.01.025

水平井产能试井主要是求取产能方程和绝对无阻流量, 优选生产油嘴。水平井试井合理压差的确定实际上是与水平井合理产能相对应, 而合理的产能是通过选择合理的油嘴来实现的。产能试井设计中的关键就是设计合适的油嘴, 以获得稳定可靠的产量和压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