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2, Vol. 24 ›› Issue (5): 120123.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23
胡伟,刘德华
HU Wei, LIU Dehua
摘要:
大庆油田杏六区油藏经过43 a 的注水开发,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油层吸水的不均匀程度较为 严重。通过与常规吸水剖面对比,运用洛伦茨曲线详细分析了杏六区2 口注水井之间吸水剖面的不均匀 程度,认为是由储层非均质性及人为因素所引起,并对比了单井在措施调整前后吸水剖面的改善情况,以 及整个区块油藏在不同时期吸水剖面的变化。同时,在分析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基础上,引入表征吸水剖 面不均匀程度的“不均匀系数”,定量测定各层的吸水状况和吸水剖面的不均匀程度,认为该油藏吸水剖 面极不均匀,并提出适合杏六区油藏的调整措施,为该区后续的注水开发和相应的措施调整提供了依据。
[1] 姜汉桥,姚军,姜瑞忠.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189-195. [2] 赵应成,王天琦,田光荣,等.低渗透油田富集区预测技术研究———以松辽盆地扶杨油层为例[J].岩性油气藏,2007,19(1):21-26. [3] 汪超,申春霞.油藏产液剖面和吸水剖面分析研究[J].新疆石油科技,2005,15(1):12-13. [4] 宋立忠,李本才,王芳.松辽盆地南部扶余油层低渗透油藏形成机制[J].岩性油气藏,2007,19(2):57-61. [5] 关利群,屈红军,胡春花,等.安塞油田H 区长6 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与含油性关系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0,22(3):26-30. [6] 王庆,刘慧卿,殷方好.洛伦兹曲线在油藏产液、吸水剖面研究中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10,17(1):71-74. [7] 陈奇志,陈家鼎.关于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一点注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5):613-618. [8] 康晓东,刘德华,蒋明煊,等.洛伦茨曲线在油藏工程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地质,2002,23(1):65-67. [9] 刘祖林,康晓东,李宵男,等.用洛伦茨曲线分析油藏吸水状况[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2,16(5):345-348. |
[1] | 钟会影, 余承挚, 沈文霞, 毕永斌, 伊然, 倪浩铭.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致密油藏水平井裂缝干扰渗流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72-179. |
[2] | 曾旭, 卞从胜, 沈瑞, 周可佳, 刘伟, 周素彦, 汪晓鸾.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三段页岩油储层非线性渗流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40-50. |
[3] | 姜瑞忠, 沈泽阳, 崔永正, 张福蕾, 张春光, 原建伟. 双重介质低渗油藏斜井压力动态特征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6): 131-137. |
[4] | 邓学峰. 致密低渗油藏压裂水平井合理生产压差优化设计[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1): 135-139. |
[5] | 袁淋,李晓平,刘建军. 低渗透气藏气水同产压裂水平井产能计算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4): 88-94. |
[6] | 张芨强,李晓平,袁 淋,汪文斌,王超文. 非达西渗流对低渗透气藏气水同产水平井产能的影响[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6): 120-125. |
[7] | 黄孝海,李晓平,袁淋. 异常高压产水气井三项式方程推导及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5): 119-123. |
[8] | 王新杰,唐海,佘龙,邹佳丽,周巨标,李祥珠. 低渗透油藏水平井裂缝参数优化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5): 129-132. |
[9] | 李传亮,朱苏阳. 再谈启动压力梯度[J]. 岩性油气藏, 2013, 25(4): 1-5. |
[10] | 李标,唐海,吕栋梁. 正方形反九点井网压力梯度及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3, 25(2): 95-99. |
[11] | 孙恩慧,李晓平,王伟东. 低渗透气藏气水两相流井产能分析方法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6): 121-124. |
[12] | 王晓琴,吴聚,冉艳,贾莎,张楠. 非线性渗流对异常高压气藏产能的影响[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4): 125-128. |
[13] | 钟海全,周俊杰,李颖川,蒲浩,谭燕. 流动物质平衡法计算低渗透气藏单井动态储量[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3): 108-111. |
[14] | 吕栋梁,唐海,吕渐江,马小明,余贝贝,汪全林. 气井产水时产能方程的确定[J]. 岩性油气藏, 2010, 22(4): 112-115. |
[15] | 吕渐江,唐海,段永刚,吕栋梁,蔡星星,杨波. 运用二级模糊多目标综合评判方法预测低渗透气藏水锁损害程度[J]. 岩性油气藏, 2010, 22(4): 120-1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