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4, Vol. 26 ›› Issue (5): 129132.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24
• 油气田开发 • 上一篇
王新杰1,唐海1,佘龙2,邹佳丽3,周巨标3,李祥珠3
摘要:
低渗透油藏经常采用水平井压裂的方法来实现油井增产,而合理的水平井裂缝参数设计能充分发 挥人工裂缝的增产作用。 以江苏油田 M 断块地质特征和目前开发状况为基础,抽象出相应的机理模型, 应用数模软件的门限压力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水平井压裂模型,并与 PEBI 网格加密法的水 平井模型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对模拟结果影响相对较大,而裂缝形态对模拟结果的影 响相对较小;M 断块水平井最优裂缝间距为 90 m,最优裂缝条数为 6 条,最优裂缝半长为 130 m。 该研究 成果为江苏油田 M 断块水平井裂缝参数优化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1]王记俊,郭平,王德龙,等.基于 PEBI 网格的水平井裂缝参数优化[J].天然气与石油,2013,31(1):57-59. [2]姜晶,李春兰,杨敏.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裂缝优化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8,30(4):50-52. [3]苏玉亮,慕立俊,范文敏,等.特低渗透油藏油井压裂裂缝参数优化[J].石油钻探技术,2011,39(6):69-72. [4]马新仿,樊凤玲,张守良.低渗气藏水平井压裂裂缝参数优化[J].天然气工业,2005,25(9):61-63. [5]田冷,何永宏,王石头,等.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参数正交试验设计与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34(7):102-108. [6]曲占庆,赵英杰,温庆志,等.水平井整体压裂裂缝参数优化设计[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19(4):106-110. [7]柳明,张士诚,王雷.一种模拟人工裂缝与水平井筒夹角的新方法[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6):89-93. [8]袁帅,李春兰,曾保全,等.压裂水平井裂缝参数优化实验[J].石油钻探技术,2010,38(4):99-103. [9]冯程滨,张永平,张洪涛,等.压裂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裂缝参数优化[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1,30(2):34-36. [10]单娴,姚军.压裂水平井生产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1,30(2):74-76. [11]李善鹏,吴凯,方艳兵.特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现象研究———以侯市地区为例[J].岩性油气藏,2009,21(1):125-127. [12]杨凯,郭肖.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三维两相黑油数值模拟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9,21(3):118-121. [13]朱圣举,张皎生,安小平,等.低渗透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产量计算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2,24(6):115-120. [14]李标,唐海,吕栋梁.正方形反九点井网压力梯度及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3,25(2):95-99. [15]吴军来,刘月田.基于 PEBI 网格加密的水平井分段压裂模拟[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0,34(6):53-57. |
[1] | 乔桐, 刘成林, 杨海波, 王义凤, 李剑, 田继先, 韩杨, 张景坤.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侏罗系三工河组凝析气藏特征及成因机制[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69-180. |
[2] | 闫建平, 来思俣, 郭伟, 石学文, 廖茂杰, 唐洪明, 胡钦红, 黄毅. 页岩气井地质工程套管变形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4. |
[3] | 孔令峰, 徐加放, 刘丁. 三塘湖盆地侏罗系西山窑组褐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脱水演化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5-24. |
[4] | 程焱, 王波, 张铜耀, 齐玉民, 杨纪磊, 郝鹏, 李阔, 王晓东. 渤中凹陷渤中A-2区新近系明化镇组岩性油气藏油气运移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46-55. |
[5] | 易珍丽, 石放, 尹太举, 李斌, 李猛, 刘柳, 王铸坤, 余烨.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物源转换及沉积充填响应[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56-66. |
[6] | 杨学锋, 赵圣贤, 刘勇, 刘绍军, 夏自强, 徐飞, 范存辉, 李雨桐. 四川盆地宁西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99-110. |
[7] | 邱玉超, 李亚丁, 文龙, 罗冰, 姚军, 许强, 文华国, 谭秀成. 川东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构造特征及成藏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22-132. |
[8] | 杨为华. 松辽盆地双城断陷白垩系营城组四段致密油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25-34. |
[9] | 牟蜚声, 尹相东, 胡琮, 张海峰, 陈世加, 代林锋, 陆奕帆.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长7段致密油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71-84. |
[10] | 张磊, 李莎, 罗波波, 吕伯强, 谢敏, 陈新平, 陈冬霞, 邓彩云. 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沙三段超压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57-70. |
[11] | 卞保力, 刘海磊, 蒋文龙, 王学勇, 丁修建.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火山岩凝析气藏的发现与勘探启示[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96-105. |
[12] | 宋志华, 李垒, 雷德文, 张鑫, 凌勋. 改进的U-Net网络小断层识别技术在玛湖凹陷玛中地区三叠系白碱滩组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40-49. |
[13] | 雷涛, 莫松宇, 李晓慧, 姜楠, 朱朝彬, 王桥, 瞿雪姣, 王佳.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山西组砂体叠置模式及油气开发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147-159. |
[14] | 王社教, 施亦做, 方朝合, 曹倩, 任路. 中国油田地热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方向[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23-32. |
[15] | 窦立荣, 李志, 杨紫, 张兴阳, 康海亮, 张明军, 张良杰, 丁梁波. 中国石油海外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进展与前景展望[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