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当期目录

《岩性油气藏》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有限公司
  • 甘肃省石油学会
  • 周  期:双月 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 国际刊号:ISSN 1673-8926
  • 国内刊号:CN 62-1195/TE
  • 编辑出版:《岩性油气藏》编辑部
  • 创刊时间:1989年

刊出日期:2014-10-20

  • 简明目录
  • 带摘要目录
讨论与争鸣

油藏天然能量评价新方法

李传亮,朱苏阳

2014, Vol.26(5): 1–4    摘要 ( 533 )    HTML( ) PDF (324 KB)  ( 85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01

技术方法

致密砂岩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新方法及系统分类

张安达,王成,乔睿

2014, Vol.26(5): 5–8    摘要 ( 540 )    HTML( ) PDF (403 KB)  ( 64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02

油气地质

方正断陷源盖空间匹配关系及控藏作用

付广,刘桐汐,史集建,李云飞,杨丽峰

2014, Vol.26(5): 9–14    摘要 ( 384 )    HTML( ) PDF (656 KB)  ( 412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03

砂岩成岩过程中的孔隙演化定量模拟———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长 8 油层组储层为例

廖朋,唐俊,王凯,杨希濮,王琪

2014, Vol.26(5): 15–22    摘要 ( 713 )    HTML( ) PDF (851 KB)  ( 552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04

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成藏影响因素研究

柳双权,曹元婷,赵光亮,朱军,史基安,张顺存

2014, Vol.26(5): 23–29    摘要 ( 1234 )    HTML( ) PDF (924 KB)  ( 442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05

页岩微观孔隙成因类型研究

何建华,丁文龙,付景龙,李昂,代鹏

2014, Vol.26(5): 30–35    摘要 ( 747 )    HTML( ) PDF (651 KB)  ( 991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06

准噶尔盆地环玛湖斜坡区异常高压成因机理分析及压力预测方法

瞿建华,王泽胜,任本兵,白雨,王斌

2014, Vol.26(5): 36–39    摘要 ( 551 )    HTML( ) PDF (735 KB)  ( 444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07

辽河东部凹陷火成岩储层识别技术研究

陈星州,童亨茂,李冰,杨烁

2014, Vol.26(5): 40–46    摘要 ( 569 )    HTML( ) PDF (1389 KB)  ( 366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08

马达班湾盆地某区块上新统砂岩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王英超,王强,孙作兴

2014, Vol.26(5): 47–50    摘要 ( 631 )    HTML( ) PDF (683 KB)  ( 51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09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成岩作用对储集性的影响

赵小会,陈娟萍,漆亚玲,曹青

2014, Vol.26(5): 51–56    摘要 ( 508 )    HTML( ) PDF (984 KB)  ( 30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10

松辽盆地扶余油田泉四段沉积微相研究

蔡东梅

2014, Vol.26(5): 57–63    摘要 ( 476 )    HTML( ) PDF (936 KB)  ( 366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11

松辽盆地北部青一段含油泥页岩储集特征浅析

柳波,王蕃,冉清昌,李梅,戴春雷,王猛

2014, Vol.26(5): 64–68    摘要 ( 470 )    HTML( ) PDF (767 KB)  ( 53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12

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对储层质量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 8 油层组为例

蔡玥,熊琦,李勇,丁迎超,许文杰

2014, Vol.26(5): 69–74    摘要 ( 542 )    HTML( ) PDF (945 KB)  ( 392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13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盒 8 段致密砂岩气低产原因分析

赵会涛,王怀厂,刘健,丁雪峰,刘燕

2014, Vol.26(5): 75–79    摘要 ( 475 )    HTML( ) PDF (842 KB)  ( 35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14

羌塘盆地角木茶卡地区展金组白云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胡俊杰,李琦,王双清,沈斌,陈若瑜,葛东升

2014, Vol.26(5): 80–85    摘要 ( 467 )    HTML( ) PDF (1058 KB)  ( 437 )

技术方法

潜江凹陷蚌湖向斜周缘岩性油藏识别技术及效果

张水山,张三元,周红艳,易小芹

2014, Vol.26(5): 86–90    摘要 ( 435 )    HTML( ) PDF (1029 KB)  ( 419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16

各向异性弹性介质方向行波波场分离正演数值模拟

陈可洋

2014, Vol.26(5): 91–96    摘要 ( 490 )    HTML( ) PDF (1132 KB)  ( 651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17

珠江口盆地文昌地区珠江组一段低阻成因分析与饱和度评价

陈嵘,李奎,何胜林,胡向阳,罗威

2014, Vol.26(5): 97–101    摘要 ( 519 )    HTML( ) PDF (855 KB)  ( 436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18

油气田开发

CO2驱开发后期防气窜综合治理方法研究

陈祖华,汤勇,王海妹,陈雨菡

2014, Vol.26(5): 102–106    摘要 ( 568 )    HTML( ) PDF (916 KB)  ( 55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19

边水推进对水平井产量的影响

李晓平,袁淋,罗诚,刘斌,刘振平

2014, Vol.26(5): 107–112    摘要 ( 462 )    HTML( ) PDF (878 KB)  ( 445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20

牛圈湖区块西山窑组油藏含水上升规律及控水对策研究

潘有军,徐赢,吴美娥,张中劲

2014, Vol.26(5): 113–118    摘要 ( 458 )    HTML( ) PDF (1016 KB)  ( 365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21

异常高压产水气井三项式方程推导及应用

黄孝海,李晓平,袁淋

2014, Vol.26(5): 119–123    摘要 ( 514 )    HTML( ) PDF (756 KB)  ( 52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22

非均质底水气藏水平井井筒流量及压力剖面研究

袁淋,李晓平,张璐,刘斌,王文斌

2014, Vol.26(5): 124–128    摘要 ( 544 )    HTML( ) PDF (773 KB)  ( 421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23

低渗透油藏水平井裂缝参数优化研究

王新杰,唐海,佘龙,邹佳丽,周巨标,李祥珠

2014, Vol.26(5): 129–132    摘要 ( 478 )    HTML( ) PDF (713 KB)  ( 578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24

讨论与争鸣

油藏天然能量评价新方法

李传亮,朱苏阳

2014, Vol.26(5): 1–4    摘要 ( 533 )    PDF (324 KB) ( 85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01

油气开采是油藏能量驱动的结果。 油藏能量评价是油气开采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工作。 传统的油藏 能量评价指标为无因次弹性产量比和采出 1% 地质储量的地层压降,但这 2 个指标均出现了逻辑反转的 评价结果,即油藏越开采能量反而越强。 为了科学评价油藏的驱动能量,提出了油藏能量指数法,即油藏 压力与井底极限压力的比值。 该方法与油井的举升方式密切相关,且能正确评价油藏的能量变化规律,即 油藏越开采能量越弱。 应用实例表明,能量指数法比传统方法更为简便、实用。

技术方法

致密砂岩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新方法及系统分类

张安达,王成,乔睿

2014, Vol.26(5): 5–8    摘要 ( 540 )    PDF (403 KB) ( 64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02

扶余油层致密砂岩储层是大庆油田目前勘探开发的新目标,但对其储层物性的下限缺乏明确界定。因此,采用储层物性与产能相结合的经验统计法,分别对工业油层和低产油层储层物性按累计概率丢失10%作统计分析,确定工业油层物性下限为:孔隙度=7.1%,渗透率 =0.08 mD,低产油层物性下限为:孔隙度=5.6%,渗透率=0.047mD。 再利用致密砂岩临界孔喉半径与压汞资料相结合的函数拟合法,确定储层物性下限为:孔隙度=4.46%,渗透率=0.041mD,该值与低产油层储层物性的下限值较为接近,故将其作为致密砂岩储层的物性下限。依据致密储层物性下限、工业油层物性下限及常规储层物性分类界限,将砂岩储层系统分为致密Ⅲ类、致密Ⅱ类、致密Ⅰ类、低孔渗、中孔渗、高孔渗和特高孔渗储层。致密砂岩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和储层系统的分类可为致密油储层产能的计算及储层评价提供参数指标和技术支撑。

油气地质

方正断陷源盖空间匹配关系及控藏作用

付广,刘桐汐,史集建,李云飞,杨丽峰

2014, Vol.26(5): 9–14    摘要 ( 384 )    PDF (656 KB) ( 412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03

为了研究方正断陷油气成藏规律,基于源岩和盖层的发育及分布特征,从二者空间匹配关系入手, 对该断陷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方正断陷主要发育 2 类 5 套源盖空间匹 配关系,其中自源自盖型 2 套,主要发育于新安村+乌云组;下源上盖型 3 套,主要发育新安村+乌云组 至宝二段。 Ⅰ和 Ⅲ 套源盖空间匹配关系在整个断陷均有分布,Ⅱ 和 Ⅴ 套仅分布于断陷东部,Ⅳ 套仅分 布于断陷西部。 5 套源盖空间匹配关系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 3 个方面,分别为源盖 空间匹配关系的数量控制着油气聚集与分布的层位, 同一层位源盖空间匹配关系的数量控制着油气聚 集的数量以及源盖空间匹配关系中盖层的质量控制着油气聚集的数量。

砂岩成岩过程中的孔隙演化定量模拟———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长 8 油层组储层为例

廖朋,唐俊,王凯,杨希濮,王琪

2014, Vol.26(5): 15–22    摘要 ( 713 )    PDF (851 KB) ( 552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04

孔隙度在埋藏成岩过程中的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对油气成藏和区域储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目 前大部分实测孔隙度在深度上都是断续的,针对这一现状,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长 8 油层组储层砂 岩为例,应用数理统计和数字模拟方法来定量模拟整个埋藏成岩过程中的孔隙演化。 在岩石学特征、成岩 作用特征以及地层埋藏史和成岩史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今孔隙度为约束条件,以埋藏深度和埋藏时间为 变量,将研究区长 8 油层组孔隙演化进程分为孔隙度减小和孔隙度增大 2 个过程,并分别建立了相应的 从埋藏初始至今的孔隙演化定量模型。 结果表明,机械压实作用阶段的孔隙度减小过程是以埋藏深度为 自变量的连续函数;压实胶结作用阶段的孔隙度减小过程、增孔窗口阶段(65~100 ℃)及次生孔隙度保持 阶段均是埋藏深度和埋藏时间的连续函数。 因此,分段模型叠加得到的总孔隙演化模型为一个四段式函 数。 利用研究区实际地质资料对孔隙演化定量模型进行的实例验证表明,该模型在砂岩孔隙演化模拟方 面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成藏影响因素研究

柳双权,曹元婷,赵光亮,朱军,史基安,张顺存

2014, Vol.26(5): 23–29    摘要 ( 1234 )    PDF (924 KB) ( 442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05

以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为研究对象,利用烃源岩地球化学参数、储层 物性和钻井等资料,对其生烃条件、储层特征及演化、油气运移方式和储盖组合进行了系统分析。 研究认 为:陆东—五彩湾地区主要发育滴水泉组和巴塔玛依内山组共 2 套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较高;储层物性 较好,非均质性较强,不同类型储层物性差别较大;形成英安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玄武岩-泥 岩和花岗岩-泥岩等 4 种储盖组合;油气主要以断裂和不整合面作为运移通道,储集于距石炭系顶面较近 的风化壳储层中。

页岩微观孔隙成因类型研究

何建华,丁文龙,付景龙,李昂,代鹏

2014, Vol.26(5): 30–35    摘要 ( 747 )    PDF (651 KB) ( 991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06

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黔北及黔西北地区黑色页岩微观孔隙的大小、形态、分布以及渗流特征进行 了观察与描述,并以孔隙成因与孔隙发育位置为主次分类依据,将页岩孔隙分为原生沉积型、成岩后生改 造型及混合成因型 3 个大类和粒间孔、晶内孔、古生物化石孔及有机质孔等 10 个亚类。 探讨了影响页岩 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及孔隙演化特征,对页岩储层的含气性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准噶尔盆地环玛湖斜坡区异常高压成因机理分析及压力预测方法

瞿建华,王泽胜,任本兵,白雨,王斌

2014, Vol.26(5): 36–39    摘要 ( 551 )    PDF (735 KB) ( 444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07

随着油气勘探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地层压力对油气保存和单井产能的高低均有较大影响,因此 有必要利用地震资料对地层压力进行定量预测。 目前,广泛应用的异常地层压力预测方法是建立在有效 应力理论基础上的,该理论由 Terzaghi 提出,并在疏松介质的力学分析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多 孔介质物质结构的复杂性,有效应力原理在多孔介质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考虑了岩石物理性 质和力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孔隙度参数得到了双重有效应力方程,使上覆岩层压力、地层压力 和岩石骨架应力之间的关系更合理,进而建立了一种基于多孔介质有效应力原理的地层压力预测新模 型。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环玛湖斜坡区异常高压成因的分析,在地质成因的约束下利用新的压力预 测模型对研究区的地层压力进行了预测。

辽河东部凹陷火成岩储层识别技术研究

陈星州,童亨茂,李冰,杨烁

2014, Vol.26(5): 40–46    摘要 ( 569 )    PDF (1389 KB) ( 366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08

辽河东部凹陷火成岩油气藏具有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岩性和岩相变化快、储层物性变化大及地震反 射特征复杂等特点。 对辽河东部凹陷火成岩储层构造特征系统研究后认为,火成岩主要受控于中部驾掌 寺—界西走滑断裂系,并沿大断裂形成南北对称分布,主要发育多旋回喷出型火成岩和层状侵入型火成 岩。 针对这些特点,充分应用火成岩地震反射特征识别、波阻抗反演以及时间切片等技术发现和落实了 红星喷出型和于楼侵入型等多个火成岩体,并采用火成岩旋回划分、波形聚类属性以及优势储层地震反 演等技术对火成岩体相带和有利储层分布进行了划分和预测,形成了一套火成岩识别评价技术系列。 该 技术系列指导了辽河东部凹陷及外围陆家堡凹陷火成岩的勘探,并可为其他油区火成岩油气藏勘探提供 借鉴。

马达班湾盆地某区块上新统砂岩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王英超,王强,孙作兴

2014, Vol.26(5): 47–50    摘要 ( 631 )    PDF (683 KB) ( 51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09

缅甸马达班湾盆地位于油气富集的弧后走滑拉张盆地构造位置,寻找有利储层成为该区油气勘探 取得突破的关键。 运用铸体薄片和 X 射线衍射等岩矿分析技术对缅甸马达班湾盆地某区块上新统砂 岩储层岩石矿物特征和成岩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区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和岩 屑石英砂岩,多为中等成熟。 总体上,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对研究区储层物性的影响均较小; 研究区南部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为压实作用。 研究区整体上破坏性成岩作用对孔隙度损失的影响较 小,综合认为上新统具备形成油气储层的有利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成岩作用对储集性的影响

赵小会,陈娟萍,漆亚玲,曹青

2014, Vol.26(5): 51–56    摘要 ( 508 )    PDF (984 KB) ( 30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10

通过大量常规薄片及铸体薄片的分析鉴定,结合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黏土矿物 X 射线衍射分析, 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盒 8 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受成岩物质和成岩能量两大 因素影响,盆地北部东区和西区孔隙类型有一定差异,西区以粒间溶孔和岩屑溶孔为主,东区则以岩屑溶 孔和晶间孔为主;研究区储集层可划分为 4 种成岩相类型,其中硅质胶结+ 钙质强溶蚀相是最有利的成岩 相类型;成岩作用最终影响储集性能,主要表现为胶结作用导致储层致密,溶蚀作用改善储层储集性。 深 入研究储层成岩作用可为优选天然气相对富集区,促进盆地北部气藏的有效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松辽盆地扶余油田泉四段沉积微相研究

蔡东梅

2014, Vol.26(5): 57–63    摘要 ( 476 )    PDF (936 KB) ( 366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11

以岩心和测井资料为基础,从岩石类型、泥岩颜色、粒度以及沉积构造等特征入手,对松辽盆地南部 扶余油田泉四段 4 个砂岩组的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研究区为曲流 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包括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前缘 2 个沉积亚相,发育分流河道、天然堤及决口扇 等 12 种沉积微相。 根据不同微相的测井相特征,研究了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分布规律,并建立了浅水三角 洲沉积模式,研究了其沉积演化特征,为研究区的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地质依据。

松辽盆地北部青一段含油泥页岩储集特征浅析

柳波,王蕃,冉清昌,李梅,戴春雷,王猛

2014, Vol.26(5): 64–68    摘要 ( 470 )    PDF (767 KB) ( 53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12

储集性能的好坏是影响泥页岩含油气性的关键因素。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及等温吸 附等手段,对松辽盆地北部青一段含油泥页岩进行了岩石学特征和储集特征研究,对其储集物性进行了 初步评价。 结果表明,青一段泥页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包括含粉砂泥岩、粉砂质泥岩、含灰质泥岩及粉 砂岩等,其中粉砂质泥岩、含灰质泥岩及粉砂岩脆性矿物含量相对较高,且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与微裂缝 构成了“水平+垂直的裂缝网络系统”。 薄层粉砂岩夹层或纹层的粒间溶蚀微孔较为发育,溶蚀微孔可达 微米级。 青一段泥页岩综合评价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其中又以粉砂质泥岩、含灰质泥岩及炭质粉砂岩 储集物性较好,可望在页岩油气勘探中获得突破。

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对储层质量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 8 油层组为例

蔡玥,熊琦,李勇,丁迎超,许文杰

2014, Vol.26(5): 69–74    摘要 ( 542 )    PDF (945 KB) ( 392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13

应用常规压汞、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岩石薄片等资料,结合恒速压汞实验,综合研究了鄂尔多斯盆 地姬塬地区长 8 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长 8 储层孔隙类 型多样, 孔隙结构可划分为 4 种类型:Ⅰ类低排驱压力-中喉型、Ⅱ类较低排驱压力-细喉型、Ⅲ 类中排驱 压力-微细喉型和 Ⅳ 类高排驱压力-微喉型。 储层物性与平均孔喉半径、中值孔喉半径、分选系数及最大 进汞饱和度均具有正相关性,与结构系数均具有负相关性,而与均值系数、歪度及退汞效率均无明显相关 性。 恒速压汞测试进一步表明,储层物性与孔隙参数相关性不明显,储层质量主要受喉道的控制。 在低渗 透储层开发过程中应注重对喉道的有效保护,进而取得更好的开发效果。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盒 8 段致密砂岩气低产原因分析

赵会涛,王怀厂,刘健,丁雪峰,刘燕

2014, Vol.26(5): 75–79    摘要 ( 475 )    PDF (842 KB) ( 35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14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上古生界盒 8 段为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单井产量低,制约了该区规模 储量的提交和气田的大规模有效开发,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该区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并分析单井低产原 因。 运用铸体薄片、物性分析、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气水相渗、核磁共振与应力敏感性实验等技术手段,深 入研究了该区盒 8 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和单井低产的原因,并与已开发的苏里格气田进行了对比。 结果 表明:研究区盒 8 段储层具有物性差、刚性组分含量低、塑性组分含量高、喉道半径小和可动流体饱和度 低等特点;地层条件下盒 8 段储层应力敏感性强、水锁伤害大、气相渗流能力弱和水锁损害率高均是造成 单井产量低的原因。

羌塘盆地角木茶卡地区展金组白云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胡俊杰,李琦,王双清,沈斌,陈若瑜,葛东升

2014, Vol.26(5): 80–85    摘要 ( 467 )    PDF (1058 KB) ( 437 )

目前学术界对于羌塘盆地的油气研究大多集中于侏罗系,针对古生界的相关研究较少。 利用薄片分 析、X 射线衍射、阴极发光、元素地球化学和碳、氧同位素等资料,综合研究了羌塘盆地角木茶卡地区羌资 5 井二叠系展金组白云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其成因机制。 结果表明:细晶和粉晶白云岩 主要发育在局限碳酸盐台地中的潮坪相带,以雾心亮边结构、生长环带结构和残余颗粒结构为典型组构 特征,交代现象明显;δ13C 为低—中正值(2.7‰~4.4‰),δ18O 为低—高负值(-8.4‰~-2.8‰);成岩温度 大部分低于 44 ℃,属于低温白云岩;盐度为 20.98‰~30.16‰,低于海水盐度;白云石有序度整体为中值, Mg /Ca 值(0.44~0.47)及 Fe,Mn 和 Sr 含量相对较低,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具有埋藏白云石化特征。 综 合分析认为,羌塘盆地展金组白云岩主要形成于早期浅埋藏阶段,其白云岩形成温度较低,在成岩过程中 可能受到大气降水的影响。

技术方法

潜江凹陷蚌湖向斜周缘岩性油藏识别技术及效果

张水山,张三元,周红艳,易小芹

2014, Vol.26(5): 86–90    摘要 ( 435 )    PDF (1029 KB) ( 419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16

潜江凹陷蚌湖向斜周缘为典型的内陆盐湖沉积,油气资源丰富,是岩性油藏勘探的有利地区。 该区 纵向上岩性组合复杂,横向砂体变化快,砂岩储层与非储层的波阻抗值相近,应用地震属性分析和叠后波 阻抗反演等方法难以准确识别储层。 通过多年的攻关研究,提出了以高保真叠前偏移地震资料为基础,以 叠前同步密度反演为核心的相控储层预测技术,并重点介绍了叠前同步密度反演中的横波速度估算、叠 加角度的划分及流体检测等关键技术。 勘探实践表明这些技术是可行的,能有效地识别岩性圈闭,具有较 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各向异性弹性介质方向行波波场分离正演数值模拟

陈可洋

2014, Vol.26(5): 91–96    摘要 ( 490 )    PDF (1132 KB) ( 651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17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弹性波波场传播规律的认识,将波印廷矢量应用于多波多分量各向异性介质弹 性波波动方程方向行波波场分离正演数值模拟中。 根据弹性波波印廷矢量的波场数值特征,在多分量弹 性波正演数值模拟过程中,实现了上行波、下行波、左行波和右行波的方向行波波场分离。 以均匀各向异 性弹性介质模型、倾斜界面模型和 Marmousi 模型为例,开展了相应的方向行波波场分离数值模拟实验。 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计算量小,算法简单,能够准确实现波场快照和数值模拟记录的方向行波波场分离。 因此,在多波多分量弹性波资料的地震波场模拟分析和成像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珠江口盆地文昌地区珠江组一段低阻成因分析与饱和度评价

陈嵘,李奎,何胜林,胡向阳,罗威

2014, Vol.26(5): 97–101    摘要 ( 519 )    PDF (855 KB) ( 436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18

珠江口盆地文昌地区珠江组一段储层泥质含量高,油层与水层的电阻率差异较小,给测井解释带来 了一定困难。 通过对研究区储层进行岩性统计分析、薄互层电阻率成像资料研究及多矿化度岩石-电阻 率实验,并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地层电阻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岩性细、泥质含量高、束缚水含量高和中等 地层水矿化度均是导致油层电阻率低的因素。 在明确珠江组一段低阻成因的基础上,运用三水模型评价 了该区低阻油层的含水饱和度,模型计算结果与密闭取心分析结果吻合度较高。

油气田开发

CO2驱开发后期防气窜综合治理方法研究

陈祖华,汤勇,王海妹,陈雨菡

2014, Vol.26(5): 102–106    摘要 ( 568 )    PDF (916 KB) ( 55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19

室内实验得到的 CO2混相驱油效率往往可达 90% 以上,但现场却难以达到室内实验的驱油效果。 限制采收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CO2的黏性指进、重力超覆和油层的非均质性等因素对注入 CO2波及效率 的影响。 针对注 CO2驱开发后期油藏气窜现象逐渐加重、开发矛盾不断加剧等问题,从开发层系、注采结 构、注入方式以及注入剖面 4 个方面开展了改善 CO2驱开发效果的研究,并提出了细分层系、高部位注气、 水气交替注入、聚合物调剖及 CO 2+ 泡沫驱防气窜等技术对策。 现场实施结果显示,油藏整体气油比从 2733.1 m3/m3下降到 63.84 m3/m3,日产油从注气前的 30.72 t 上升到注气后的 81.68 t。 该项防气窜综合治 理技术及经验可为类似油藏注气驱开发方案设计和后期防气窜提供借鉴。

边水推进对水平井产量的影响

李晓平,袁淋,罗诚,刘斌,刘振平

2014, Vol.26(5): 107–112    摘要 ( 462 )    PDF (878 KB) ( 445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20

边水油藏开发过程中,即使水平井井底未见水,但边水推进仍会影响水平井产量。 基于水平井三维 渗流场模型,将三维渗流场分为内部和外部 2 个径向渗流场,考虑外部渗流场边水推进的影响,分别运用 坐标变换与保角变换方法求得内部与外部渗流场的产能公式,根据等效渗流阻力原理最终获得了考虑边 水推进的水平井产能计算新公式。 实例计算发现,新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际产量绝对误差及相对误差均较 小,表明新公式准确性较高,实用性较好。 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考虑边水推进条件的水平井产量小于未 考虑边水推进条件的水平井产量,且随着边水推进距离增大,水平段长度越小,产量减小的幅度越大;水 平段长度越大,产量减小的幅度越小。 该研究成果为边水推进过程中水平井产能预测提供了新思路。

牛圈湖区块西山窑组油藏含水上升规律及控水对策研究

潘有军,徐赢,吴美娥,张中劲

2014, Vol.26(5): 113–118    摘要 ( 458 )    PDF (1016 KB) ( 365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21

针对牛圈湖区块西山窑组油藏含水上升过快已严重制约油田稳产的问题,通过相渗曲线法、模型预 测法、图版法和水驱特征曲线法分区进行含水上升规律研究,得出了各区块含水率随采出程度的变化规律 及含水率预测模型,并分别与实际含水上升规律进行了对比与分析,优选出了适合各区块的含水率预测方 法。 分析了单井的含水上升规律,并依据见水井含水变化特征,划分出 5 种含水上升类型,剖析了不同含 水上升类型的开发特征及产生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技术对策,为牛圈湖区块有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异常高压产水气井三项式方程推导及应用

黄孝海,李晓平,袁淋

2014, Vol.26(5): 119–123    摘要 ( 514 )    PDF (756 KB) ( 52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22

异常高压气藏常具有压力高、产量大的特点,对其进行产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气井在生产过 程中由于工作制度不合理导致出水,使得气井的产量大幅度降低,因此准确预测异常高压产水气井产能, 确定合理的工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在综合考虑了应力敏感、非达西流动、脉动效应及气井产水等因素 的基础上,推导出异常高压产水气井的三项式产能方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交会法求解气井的无阻流 量,并通过实例验证了其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定量分析了渗透率敏感系数与水气质量比对气井产能的影 响。 计算结果表明:渗透率敏感系数对气井产能的影响要大于产水对气井产能的影响;在气藏产气量较 大的情况下,脉动流对气井无阻流量的影响不可忽略。 这些结论均对异常高压气藏的开采具有一定的借 鉴作用。

非均质底水气藏水平井井筒流量及压力剖面研究

袁淋,李晓平,张璐,刘斌,王文斌

2014, Vol.26(5): 124–128    摘要 ( 544 )    PDF (773 KB) ( 421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23

在非均质底水气藏开发过程中,水平井钻遇不同渗透率的储层是影响水平井井筒流量以及压力剖 面的重要因素。 以非均质底水气藏水平井渗流理论研究为基础,利用微元法将非均质储层分为若干均质 储层,并在每个均质区域考虑储层与井筒耦合的变质量流动,建立了求解非均质底水气藏产量以及压力 剖面的半解析模型。 实例分析表明,水平井井筒流量剖面随着渗透率分布的变化出现不同幅度的波动,渗 透率级差越大,流量剖面波动的范围越大,且水平井钻遇高渗透储层越多,总产量也越大;在水平井井筒 跟端与趾端附近,渗透率分布对井筒压力剖面基本无影响,而在水平井井筒中间部分,高渗透储层分布越 多,压降越大,反之则压降越小,但整个水平井井筒压降仅为 10-4MPa 左右,因此水平气井压力测试只需 将压力计下到井筒跟端处。

低渗透油藏水平井裂缝参数优化研究

王新杰,唐海,佘龙,邹佳丽,周巨标,李祥珠

2014, Vol.26(5): 129–132    摘要 ( 478 )    PDF (713 KB) ( 578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24

低渗透油藏经常采用水平井压裂的方法来实现油井增产,而合理的水平井裂缝参数设计能充分发 挥人工裂缝的增产作用。 以江苏油田 M 断块地质特征和目前开发状况为基础,抽象出相应的机理模型, 应用数模软件的门限压力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水平井压裂模型,并与 PEBI 网格加密法的水 平井模型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对模拟结果影响相对较大,而裂缝形态对模拟结果的影 响相对较小;M 断块水平井最优裂缝间距为 90 m,最优裂缝条数为 6 条,最优裂缝半长为 130 m。 该研究 成果为江苏油田 M 断块水平井裂缝参数优化提供了思路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