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4, Vol. 26 ›› Issue (5): 119123.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22
黄孝海,李晓平,袁淋
摘要:
异常高压气藏常具有压力高、产量大的特点,对其进行产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气井在生产过 程中由于工作制度不合理导致出水,使得气井的产量大幅度降低,因此准确预测异常高压产水气井产能, 确定合理的工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在综合考虑了应力敏感、非达西流动、脉动效应及气井产水等因素 的基础上,推导出异常高压产水气井的三项式产能方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交会法求解气井的无阻流 量,并通过实例验证了其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定量分析了渗透率敏感系数与水气质量比对气井产能的影 响。 计算结果表明:渗透率敏感系数对气井产能的影响要大于产水对气井产能的影响;在气藏产气量较 大的情况下,脉动流对气井无阻流量的影响不可忽略。 这些结论均对异常高压气藏的开采具有一定的借 鉴作用。
[1]高振环,刘中春,杜兴家.油田注气开采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1-176.
[2]沈平平,袁士义,韩冬,等.中国陆上油田提高采收率潜力评价及发展战略研究[J].石油学报,2001,22(1):45-48. [3]杨彪,唐汝众,栾传振,等.国外 CO2 驱油防止粘性指进和重力超覆工艺[J].断块油气田,2003,10(2):64-66. [4]叶安平,郭平,王绍平,等.多孔介质高温高压多组分气体-原油分子扩散系数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2,24(5):111-115. [5]郭平,李苗.低渗透砂岩油藏注 CO2 混相条件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28(5):687-692. [6]刘伟,陈祖华.苏北复杂断块小型油藏 CO2 驱油先导试验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8,30(2):147-149. [7]陈祖华,蒲敏. CS 油藏 CT 复杂断块低渗透油藏 CO2 驱动态调整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12,34(1):118-122. [8]李留仁,袁士义,胡永乐.注水开发油田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的定量原则[C]∥中国力学学会.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16-222. [9]夏为卫,王新海,雷娟青.低渗透油藏注二氧化碳气体的井网优选研究———以松辽盆地南部 H 油田 L 油藏为例[J].岩性油气藏,2009,21(4):105-107. [10]何辉,宋新民,蒋有伟,等.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以克拉玛依油田二中西区八道湾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2012,24(2):117-123. [11]Jeschke P A,Schoeling L H. CO2 flood potential of California oil reservoirs and possible CO2 sources[R]. SPE 63305,2000. [12]赵辉,王传飞,侯健.倾斜油藏水气交替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9,31(5):135-138. [13]祝春生,程林松.低渗透油藏 CO2 驱提高原油采收率评价研究[J].钻采工艺,2007,30(6):55-61. [14]赵仁保,岳湘安,吴亚红,等.二氧化碳气体的流动及反应特性研究:从微管到多孔介质[J].科学通报,2008(12):1456-1462. [15]Royers J D,Grigg R B,牛宝荣,等.二氧化碳驱过程中水气交替注入能力异常分析[J].国外油田工程,2002,18(5):1-6. [16]杜建芬,刘伟,郭平,等.低渗透油藏气水交替注入能力变化规律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5):114-117. [17]宫长红,张建民. CO2 气水交替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9):102-103. [18]李春,伊向艺,刘伟.草舍油田 CO2 泡沫驱油起泡剂的选择[J].油田化学,2007,24(3):255-257. [19]谢尚贤,颜五和,韩培慧.泡沫对二氧化碳驱的流度控制[J].油田化学,1990,7(3):289-294. [20]李兆敏,张超.非均质油藏 CO2 泡沫与 CO2 交替驱提高采收率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1,25(6):1-5. |
[1] | 赵军, 李勇, 文晓峰, 徐文远, 焦世祥. 基于斑马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预测页岩地层压力[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2-22. |
[2] | 关蕴文, 苏思羽, 蒲仁海, 王启超, 闫肃杰, 张仲培, 陈硕, 梁东歌.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地区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77-88. |
[3] | 王子昕, 柳广弟, 袁光杰, 杨恒林, 付利, 王元, 陈刚, 张恒.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烃源岩特征及控藏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33-144. |
[4] | 尹虎, 屈红军, 孙晓晗, 杨博, 张磊岗, 朱荣幸.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长7油层组深水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45-155. |
[5] | 牟蜚声, 尹相东, 胡琮, 张海峰, 陈世加, 代林锋, 陆奕帆.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长7段致密油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71-84. |
[6] | 申有义, 王凯峰, 唐书恒, 张松航, 郗兆栋, 杨晓东. 沁水盆地榆社—武乡区块二叠系煤系页岩储层地质建模及“甜点”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98-108. |
[7] | 段逸飞, 赵卫卫, 杨天祥, 李富康, 李慧, 王嘉楠, 刘钰晨.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页岩气源储特征及聚集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72-83. |
[8] | 王宏波, 张雷, 曹茜, 张建伍, 潘星.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盒8段河流扇沉积模式及勘探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17-126. |
[9] | 曹江骏, 王茜, 王刘伟, 李诚, 石坚, 陈朝兵.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58-171. |
[10] | 宋志华, 李垒, 雷德文, 张鑫, 凌勋. 改进的U-Net网络小断层识别技术在玛湖凹陷玛中地区三叠系白碱滩组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40-49. |
[11] | 雷涛, 莫松宇, 李晓慧, 姜楠, 朱朝彬, 王桥, 瞿雪姣, 王佳.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山西组砂体叠置模式及油气开发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147-159. |
[12] | 李启晖, 任大忠, 甯波, 孙振, 李天, 万慈眩, 杨甫, 张世铭.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煤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76-88. |
[13] | 翟咏荷, 何登发, 开百泽. 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晚二叠世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32-44. |
[14] | 王天海, 许多年, 吴涛, 关新, 谢再波, 陶辉飞.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98-110. |
[15] | 尹路, 许多年, 乐幸福, 齐雯, 张继娟.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59-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