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4, Vol. 26 ›› Issue (5): 914.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4.05.003
摘要:
为了研究方正断陷油气成藏规律,基于源岩和盖层的发育及分布特征,从二者空间匹配关系入手, 对该断陷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方正断陷主要发育 2 类 5 套源盖空间匹 配关系,其中自源自盖型 2 套,主要发育于新安村+乌云组;下源上盖型 3 套,主要发育新安村+乌云组 至宝二段。 Ⅰ和 Ⅲ 套源盖空间匹配关系在整个断陷均有分布,Ⅱ 和 Ⅴ 套仅分布于断陷东部,Ⅳ 套仅分 布于断陷西部。 5 套源盖空间匹配关系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 3 个方面,分别为源盖 空间匹配关系的数量控制着油气聚集与分布的层位, 同一层位源盖空间匹配关系的数量控制着油气聚 集的数量以及源盖空间匹配关系中盖层的质量控制着油气聚集的数量。
[1]胡玉双,齐仁理,魏亚荣,等.方正断陷中部发育走滑断层的地震证据及有利区带预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40(6):1271-1276. [2]雷涛,周文,杨艺,等.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海相烃源岩测井评价方法[J].岩性油气藏,2010,22(4):89-94. [3]付广,刘博,吕延防.泥岩盖层对各种相态天然气封闭能力综合评价方法[J].岩性油气藏,2008,20(1):21-26. [4]付广,张超群.气源断裂与盖层时空匹配关系及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以徐家围子断陷为例[J].岩性油气藏,2011,23(2):80-84. [5]付广,郭杜军.徐家围子断陷盖层分布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J].岩性油气藏,2009,21(3):7-11. [6]高君,李晶.方正断陷的形成及其动力学机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7,16(2):17-19. [7]胡少华,郭波,林东城,等.方正断陷方 3 井区三维地震资料构造精细解释及储层预测[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45(6):909-913. [8]王孔伟,张帆,刘志宏,等.依舒地堑汤原、方正断陷古近纪边界断裂活动特征[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6,30(4):445-454. [9]王允清,刘云英,郝兴国,等.方正断陷断裂系统与构造样式[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9,33(6):47-51. [10]何星,杨建国,李映雁.依—舒地堑方正断陷古近系构造演化与沉积相带展布特征[J].中国地质,2008,35(5):902-909. [11]王书琴,孙晓猛,杜继宇,等.郯庐断裂带北段构造样式解析[J].地质论评,2012,58(3):414-425. [12]朱光,王道轩,刘国生,等.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及其动力学背景[J].地质科学,2001,36(3):269-278. [13]吴智平,陈伟,薛雁,等.断裂带的结构特征及其对油气的输导和封堵性[J].地质学报,2010,84(4):570-578. [14]胡少华,张少阳,张宝权,等.依—舒地堑北段石油地质条件综合评价[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8,43(增刊 1):59-62. [15]董秀超,柳成志,赵荣等.方正断陷方 4 井区新安村组储层特征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17):14-16. [16]李秀琴,刘红敏.方正断陷下第三系—白垩系烃源岩分析[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8):311-312. |
[1] | 闫雪莹, 桑琴, 蒋裕强, 方锐, 周亚东, 刘雪, 李顺, 袁永亮. 四川盆地公山庙西地区侏罗系大安寨段致密油储层特征及高产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98-109. |
[2] | 闫建平, 来思俣, 郭伟, 石学文, 廖茂杰, 唐洪明, 胡钦红, 黄毅. 页岩气井地质工程套管变形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4. |
[3] | 杨学锋, 赵圣贤, 刘勇, 刘绍军, 夏自强, 徐飞, 范存辉, 李雨桐. 四川盆地宁西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99-110. |
[4] | 包汉勇, 赵帅, 张莉, 刘皓天. 川东红星地区中上二叠统页岩气勘探成果及方向展望[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2-24. |
[5] | 申有义, 王凯峰, 唐书恒, 张松航, 郗兆栋, 杨晓东. 沁水盆地榆社—武乡区块二叠系煤系页岩储层地质建模及“甜点”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98-108. |
[6] | 段逸飞, 赵卫卫, 杨天祥, 李富康, 李慧, 王嘉楠, 刘钰晨.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页岩气源储特征及聚集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72-83. |
[7] | 何文渊, 赵莹, 钟建华, 孙宁亮.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油储层中微米孔缝特征及油气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18. |
[8] | 程静, 闫建平, 宋东江, 廖茂杰, 郭伟, 丁明海, 罗光东, 刘延梅. 川南长宁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低电阻率响应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31-39. |
[9] | 杨博伟, 石万忠, 张晓明, 徐笑丰, 刘俞佐, 白卢恒, 杨洋, 陈相霖. 黔南地区下石炭统打屋坝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含气性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45-58. |
[10] | 郭海峰, 肖坤叶, 程晓东, 杜业波, 杜旭东, 倪国辉, 李贤兵, 计然. 乍得Bongor盆地花岗岩潜山裂缝型储层有效渗透率计算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117-126. |
[11] | 魏全超, 李小佳, 李峰, 郝景宇, 邓双林, 吴娟, 邓宾, 王道军. 四川盆地米仓山前缘旺苍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裂缝脉体发育特征及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62-70. |
[12] | 杨跃明, 张少敏, 金涛, 明盈, 郭蕊莹, 王兴志, 韩璐媛. 川南地区二叠系龙潭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勘探潜力[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1-11. |
[13] | 谢瑞, 张尚锋, 周林, 刘皓天, 姚明君, 蒋雪桂. 川东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致密储层油气成藏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108-119. |
[14] | 闫建平, 罗静超, 石学文, 钟光海, 郑马嘉, 黄毅, 唐洪明, 胡钦红. 川南泸州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裂缝发育模式及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60-71. |
[15] | 康家豪, 王兴志, 谢圣阳, 曾德铭, 杜垚, 张芮, 张少敏, 李阳. 川中地区侏罗系大安寨段页岩岩相类型及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4): 53-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