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2, Vol. 24 ›› Issue (6): 125128.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2.06.023
• 油气田开发 • 上一篇
叶安平1,郭平1,王绍平2,程忠钊3,简瑞4
YE Anping1, GUO Ping1, WANG Shaoping2, CHENG Zhongzhao3, JIAN Rui4
摘要:
CO2与原油接触时会发生传质现象直到两相组成相似,此时界面张力消失,即达到混相。最小混相 压力(MMP)是CO2混相驱的重要参数之一,目前主要采用细管实验法来确定其大小,但该方法费时费力, 而经验公式法又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利用PR 状态方程确定了气、液达到平衡时的各组分组成,并结合混 相函数计算出了此时的MMP 值。实例表明:与经验公式法相比,由PR 状态方程计算出的MMP 值最接 近细管实验值;混相函数的迭代精度对计算出的MMP 值影响较大。
[1] 杨继盛.采气工艺基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85-87. [2] 卢德唐,郭永存,王磊,等.气井的瞬时IPR 曲线[J].天然气工业,2003,23(6):97-99. [3] 韩树刚,程林松,宁正福.气藏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新方法[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6(4):36-39 . [4] 匡建超,史乃光,杨正文.水驱气藏排水采气动态规律预测[J].天然气工业,1992,12(4):64-68. [5] 李华,刘双琪,朱绍鹏.气井及凝析气井产能影响因素综合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9,21(3):111-113. [6] 郭康良,郭旗,程时清.凝析气藏水平井产能计算模型及方法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7,19(1):120-123. [7] 张合文,冯其红,鄢雪梅.气水两相流二项式产能方程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8,15(6):62-64. [8] 郝斐,张公社,程林松,等.携液气井产能方程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6,26(6):92-94. [9] 程时清,谢林峰,李相方,等.产水凝析气井三相流产能方程[J].天然气工业,2004,24(12):99-101. [10] 姜必武,丘陵.含水气藏合理产能新方法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5,25(12):80-82. [11] 黄全华,王富平,谌燕.低渗气藏产水气井产能评价[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0,29(5):73-76. [12] 李允,李治平.气井及凝析气井产能试井与产能评价[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86-88. [13] 严文德,孙雷,程绪彬,等.低渗透气藏特殊渗流机理的产能评价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7,27(11):76-78. [14] 李晓平,胡勇.气水同产井瞬态流入动态关系曲线探讨[J].天然气工业,2001,21(3):65-67. [15] 李晓平.地下油气渗流力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27-28. [16] 李士伦.天然气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85-87. |
[1] | 王天海, 许多年, 吴涛, 关新, 谢再波, 陶辉飞.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98-110. |
[2] | 魏嘉怡, 王红伟, 刘刚, 李涵, 曹茜.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石炭系羊虎沟组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120-130. |
[3] | 付文俊, 张昌民, 冀东升, 娄林, 刘家乐, 王绪龙. 准噶尔盆地南安集海河剖面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4): 145-160. |
[4] | 任婕, 胡忠贵, 胡明毅, 李雄, 庞艳荣, 左洺滔, 黄宇飞. 涪陵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特征及有利储集体分布[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70-80. |
[5] | 郑荣臣, 李宏涛, 史云清, 肖开华. 川东北元坝地区三叠系须三段沉积特征及成岩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3): 13-26. |
[6] | 张闻亭, 龙礼文, 肖文华, 魏浩元, 李铁锋, 董震宇. 酒泉盆地青西凹陷窟窿山构造带下沟组沉积特征及储层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186-197. |
[7] | 彭军, 褚江天, 陈友莲, 文舰, 李亚丁, 邓思思.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4): 12-22. |
[8] | 庞小军, 王清斌, 解婷, 赵梦, 冯冲. 黄河口凹陷北缘古近系物源及其对优质储层的控制[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2): 1-13. |
[9] | 郑庆华, 刘乔, 梁秀玲, 张建魁, 张建娜, 刘涛.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4+5油层组沉积相展布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26-35. |
[10] | 耿涛, 毛小平, 王昊宸, 范晓杰, 吴冲龙. 伦坡拉盆地热演化史及有利区带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67-78. |
[11] | 王桂成, 曹聪.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油田长3油层组储层特征及控藏机理[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3): 1-9. |
[12] | 谢伟, 王延锋, 李红.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2油层组油气富集规律——以永宁油田任山区块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5): 36-45. |
[13] | 姜海健, 陈强路, 乔桂林, 曹自成, 储呈林. 塔里木盆地中东部中下奥陶统颗粒滩发育特征及分布[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5): 67-75. |
[14] | 苑伯超, 肖文华, 魏浩元, 韦德强. 酒泉盆地鸭儿峡地区白垩系下沟组K1g13沉积相及有利储层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3): 52-65. |
[15] | 张廷山, 何映颉, 伍坤宇, 林丹, 张朝. 筠连地区上二叠统宣威组沉积相及聚煤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1): 1-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