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7, Vol. 19 ›› Issue (3): 713.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7.03.002
黄思静,黄培培,王庆东,刘昊年,吴 萌,邹明亮
HUANG Sijing,HUANG Peipei,WANG Qingdong,LIU Haonian,WU Meng,ZOU Mingliang
摘要:
在储层演化中 ,砂岩中很多胶结作用都是重要的保持性成岩作用 ,是深埋藏条件下砂岩孔 隙得以保持的重要机制。该文根据东海盆地古近系、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和三叠系以及四川盆 地三叠系砂岩储层中(铁)白云石胶结物、 硅质胶结物和粘土矿物胶结物的产状、 胶结作用发生时间 和机制的研究 ,提出这些胶结作用很大一部分都发生在早成岩阶段有效压实作用发生之前 ,它们或 与埋藏早期的构造抬升有关 ,或与煤系地层早期酸性流体有关。这种分散的早期胶结作用可以提 高岩石机械强度 ,增加岩石的抗压实能力 ,改变以后浅埋藏 —深埋藏过程中岩石的孔隙度2深度曲 线 ,最终使砂岩孔隙在深埋藏条件下得以保存 ,这在储层质量预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null |
[1] | 杨雨然, 张亚, 谢忱, 陈聪, 张晓丽, 陈双玲, 高兆龙. 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热液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44-53. |
[2] | 刘树根,孙 玮,李智武,邓 宾,钟 勇,宋金民,冉 波,罗志立,韩克猷, 姜 磊,梁 霄. 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分布特征及其构造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5): 1-17. |
[3] | 覃伟,李仲东,郑振恒,赵建成.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地层水特征及成因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1, 23(5): 115-120. |
[4] | 刘昊年,黄思静,胡作维,吴 萌,王庆东. 锶同位素在沉积学中的研究与进展[J]. 岩性油气藏, 2007, 19(3): 59-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