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5, Vol. 27 ›› Issue (2): 7782.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5.02.012
杨 燕1,2,3,雷天柱1,2,关宝文1,2,3,田春桃1,2,3,吴应琴1,2
Y ANG Yan 1,2,3, L EI Tianzhu 1,2, GUAN Baowen 1,2,3, TIAN Chuntao 1,2,3, WU Yingqin 1,2
摘要:
通过对酒西盆地白垩系中沟组粉砂质泥岩的分步剥离,获取了滨浅湖相泥质烃源岩中不同赋存状态的可溶有机质,并比较了其地球化学特征的异同性。 剥离出的 3 类可溶有机质分别是:在矿物表面附着的可溶有机质,即氯仿沥青“A”;与碳酸盐牢固结合或被其包裹的可溶有机质,即氯仿沥青“C”;与硅酸盐紧密结合的可溶有机质,即氯仿沥青“E”。 研究发现这 3 类可溶有机质无论在含量上还是地球化学参数方面都存在明显不同。分析结果显示,氯仿沥青的含量为氯仿沥青“A”>氯仿沥青“E”>氯仿沥青 “C”,而总烃、饱和烃及正构烷烃的含量则是氯仿沥青“A”>氯仿沥青“C”>氯仿沥青“E”。 OEP 值、Pr/Ph 值及∑C22-/∑C22+ 值分析显示,从氯仿沥青“A”到氯仿沥青“C”再到氯仿沥青“E”,可溶有机质的成熟度逐渐增高。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油气运移过程中,可溶有机质总是优先以物理吸附方式占据大孔隙,然后逐渐进入介孔和微孔;对于结构相似的有机分子,分子量越小,活性越强,相对更会富集在介孔和微孔中,使其中原油品质变好;碳酸盐矿物易富集非烃组分,硅酸盐矿物易富集非烃和沥青质等重质组分。上述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烃源岩的精细评价和进一步的油气勘探。
[1]关平,徐永昌,刘文汇.烃源岩有机质的不同赋存状态及定量估算[J].科学通报,1998,43(14):1556-1559. |
[1] | 吴小军,李晓梅,谢 丹,孙国强 . 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在冲积扇构型建模中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5): 87-92. |
[2] | 张永峰, 王 鹏, 张亚兵, 胥小萍, 苏 勤, 徐兴荣. 基于变差函数的高精度静校正融合技术及其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3): 108-114. |
[3] | 段天向, 刘晓梅, 张亚军, 肖述琴. Petrel 建模中的几点认识[J]. 岩性油气藏, 2007, 19(2): 102-1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