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9, Vol. 21 ›› Issue (1): 3439.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9.01.007
郭长敏,施振生
GUO Changmin,SHI Zhensheng
摘要:
歧口凹陷位于黄骅坳陷中北部。沙河街组一段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深度浅于2 200 m 时,溶蚀作用为改善储层物性起到关键作用。沙一段纵向上存在2 个次生孔隙发育带,深度分别在2 700~3 200 m 和3 500~4 200 m 处,孔隙度分布峰值分别在3 150 m 和3 650 m 处。根据镜质体反射率Ro 和粘土矿物混层比及古地温等数据,可将歧口凹陷沙一段的成岩阶段 划分为早成岩A 期、早成岩B 期、中成岩A1 亚期和中成岩A2 亚期,目前该段多处于中成岩阶段A1 到中成岩阶段A2 亚期。
[1] 大港油田石油地质志编辑委员会.中国石油地质志(卷四)[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10-125. [2] 孟元林,周玥,付静茹,等.歧南凹陷下第三系成岩阶段划分[J].地学前缘,2004,11(1),138-146. [3] 张枝焕,王泽中,李艳霞,等.黄骅坳陷三马地区中深部储层成岩作用及主控因素分析[J].沉积学报,2003,21(4):129-137. [4] 常兴浩,张枝焕,李艳霞,等.黄骅坳陷三马地区中深部储层孔隙发育及主控因素分析[J].地球学报,2005,26(1):112-120. [5] 王光奇,漆家福,岳云福.歧口凹陷及周缘新生代构造的成因和演化[J].地质科学,2003,38(2):230-240. [6] 陈纯芳,赵澄林,李会军.板桥和歧北凹陷沙河街组深层碎屑岩储层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石油大学学报,2002,26(1):158-163. [7] 郑浚茂,庞明.碎屑储集岩的成岩作用研究[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26-128. [8] 彭学红,何贞铭,刘学峰.大港油田小集官162 断块沉积相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8,20(2):66-73. [9] 奇林格 G V.沉积学的进展———碳酸盐岩[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1-358. [10] 魏钦廉,郑荣才,肖玲,等.鄂尔多斯盆地吴旗地区长6 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岩性油气藏,2007,19(4):45-50. [11] 杜海峰,于兴河.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3 油组成岩作用分析[J].岩性油气藏,2007,19(3):38-43. [12] 郑荣才,耿威,周刚,等.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 砂岩成岩作用与成岩相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7,19(2):1-8. |
[1] | 孙汉骁, 邢凤存, 谢武仁, 钱红杉.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演化[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21-135. |
[2] | 王天海, 许多年, 吴涛, 关新, 谢再波, 陶辉飞.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98-110. |
[3] | 魏嘉怡, 王红伟, 刘刚, 李涵, 曹茜.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石炭系羊虎沟组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120-130. |
[4] | 付文俊, 张昌民, 冀东升, 娄林, 刘家乐, 王绪龙. 准噶尔盆地南安集海河剖面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4): 145-160. |
[5] | 任婕, 胡忠贵, 胡明毅, 李雄, 庞艳荣, 左洺滔, 黄宇飞. 涪陵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特征及有利储集体分布[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70-80. |
[6] | 郑荣臣, 李宏涛, 史云清, 肖开华. 川东北元坝地区三叠系须三段沉积特征及成岩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3): 13-26. |
[7] | 张闻亭, 龙礼文, 肖文华, 魏浩元, 李铁锋, 董震宇. 酒泉盆地青西凹陷窟窿山构造带下沟组沉积特征及储层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186-197. |
[8] | 彭军, 褚江天, 陈友莲, 文舰, 李亚丁, 邓思思.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4): 12-22. |
[9] | 庞小军, 王清斌, 解婷, 赵梦, 冯冲. 黄河口凹陷北缘古近系物源及其对优质储层的控制[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2): 1-13. |
[10] | 郑庆华, 刘乔, 梁秀玲, 张建魁, 张建娜, 刘涛.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4+5油层组沉积相展布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26-35. |
[11] | 耿涛, 毛小平, 王昊宸, 范晓杰, 吴冲龙. 伦坡拉盆地热演化史及有利区带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67-78. |
[12] | 王桂成, 曹聪.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油田长3油层组储层特征及控藏机理[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3): 1-9. |
[13] | 谢伟, 王延锋, 李红.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2油层组油气富集规律——以永宁油田任山区块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5): 36-45. |
[14] | 姜海健, 陈强路, 乔桂林, 曹自成, 储呈林. 塔里木盆地中东部中下奥陶统颗粒滩发育特征及分布[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5): 67-75. |
[15] | 苑伯超, 肖文华, 魏浩元, 韦德强. 酒泉盆地鸭儿峡地区白垩系下沟组K1g13沉积相及有利储层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3): 52-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