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9, Vol. 21 ›› Issue (2): 1217.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9.02.003
张满郎,李熙喆,谷江锐,谢武仁
ZHANG Manlang,LI Xizhe,GU Jiangrui,XIE Wuren
摘要:
当砂岩为单层砂体或多层砂体以不同的方式叠置时,其储层物性及含气性有较大差别。基于砂岩储层精细评价的需要,文章对鄂尔多斯盆地山2 段、盒8 段进行砂体组合类型的划分与评价。以测井资料及岩心描述为基础,将砂体组合划分为两大类、16 种不同的类型。建立了砂体组合的测井、地震响应模式,并对各种砂体组合类型的物性及含气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厚度较大的单砂体物性及含气性一般优于复合砂体,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单砂体及其复合砂体的物性及含气性较好。苏里格地区盒8下段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心滩砂体物性中等—较差,向下到三角洲平原、前缘相带物性变好,且以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单砂体、分流河道叠置砂体物性最好。榆林地区山2 段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单砂体及其复合砂体物性最好,分流河道单砂体及其叠置砂体物性较好。横穿沉积体系,由河道中心至河道侧翼物性变差。
[1] 闵琪,付金华,席胜利,等.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聚集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27(4):26-29. [2] 付金华,魏新善,黄道军.鄂尔多斯大型含煤盆地岩性气藏成藏规律与勘探技术[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7(1):137-141. [3] 杨华,张文正,李剑锋,等.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研究[J].沉积学报,2004,22(增刊):39-44. [4] 汪泽成,陈孟晋,王震,等.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克拉通坳陷盆地煤成气成藏机制[J].石油学报,2006,27(1):8-12. [5] 郭英海,刘焕杰,权彪,等.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沉积体系及古地理演化[J].沉积学报,1998,16(3):44-51. [6] 魏红红,彭惠群,李静群,等.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二叠系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J].沉积学报,1999,17(3):403-407. [7] 杨仁超,韩作振,李文厚,等.鄂尔多斯地区二叠系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模式[J].西北大学学报,2004,33(4):340-344. [8] 付金华,王怀厂,魏新善,等.榆林大型气田石英砂岩储集层特征及成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1):30-32. [9] 李文厚,魏红红,马振芳,等.苏里格庙气田碎屑岩储集层特征与天然气富集规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23(4):387-391. [10] 侯中健,陈洪德,田景春,等.苏里格气田盒8 段高分辨率层序结构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1):46-52. [11] 李宏伟,范军侠,袁士义,等.苏里格气田下石盒子组层序地层学与天然气高产富集区分布规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3):30-34. [12] 文国华,郑荣才,高红灿,等.苏里格气田苏6 井区下石盒子组盒8 段沉积相特征[J].沉积学报,2007, 25(1): 90-97. [13] 贾爱林,唐俊伟,何东博,等.苏里格气田强非均质性致密储层的地质建模[J].中国石油勘探,2007,25(1):12-17. [14] 杨晓萍,赵文智,邹才能,等.川中气田与苏里格气田“甜点”储层对比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7,27(1):4-7. [15] 杨华,付金华,魏新善.鄂尔多斯盆地成藏特征[J].天然气工业,2005,25(4):5-8. [16] 付金华,段晓文,席胜利.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特征[J].天然气工业,2000,20(6):16-20. [17] 戴金星,邹才能,陶士振,等.中国大气田形成条件和主控因素[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18(4):473-484. [18] 李建中,赵文智,胡素云,等.岩性地层油气藏聚集区带的基本特征[J].石油学报,2007,28(1):14-19. [19] 付金华,魏新善,石晓英.鄂尔多斯盆地榆林气田天然气成藏特征[J].天然气工业,2005,25(4):9-12. [20] 何自新,付金华,席胜利,等.苏里格大气田成藏地质特征[J].石油学报,2003,24(2):6-12. [21] 王华,郑荣才,周祺,等.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2 段三角洲沉积体系和砂体展布特征[J].岩性油气藏,2008,20(2):22-28. |
[1] | 王天海, 许多年, 吴涛, 关新, 谢再波, 陶辉飞.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98-110. |
[2] | 罗贝维, 尹继全, 胡广成, 陈华, 康敬程, 肖萌, 朱秋影, 段海岗. 阿联酋西部地区白垩系森诺曼阶高孔渗灰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63-71. |
[3] | 魏嘉怡, 王红伟, 刘刚, 李涵, 曹茜.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石炭系羊虎沟组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120-130. |
[4] | 付文俊, 张昌民, 冀东升, 娄林, 刘家乐, 王绪龙. 准噶尔盆地南安集海河剖面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4): 145-160. |
[5] | 李凌, 张照坤, 李明隆, 倪佳, 耿超, 唐思哲, 杨文杰, 谭秀成. 四川盆地威远—高石梯地区二叠系栖霞阶层序地层特征及有利储层分布[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32-46. |
[6] | 刘永立, 李国蓉, 何钊, 田家奇, 李肖肖. 塔北地区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与台缘带展布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80-91. |
[7] | 文华国, 梁金同, 周刚, 邱玉超, 刘四兵, 李堃宇, 和源, 陈浩如. 四川盆地及周缘寒武系洗象池组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与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带[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2): 1-16. |
[8] | 任婕, 胡忠贵, 胡明毅, 李雄, 庞艳荣, 左洺滔, 黄宇飞. 涪陵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特征及有利储集体分布[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70-80. |
[9] | 王乔, 宋立新, 韩亚杰, 赵会民, 刘颖.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古近系沙三段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102-113. |
[10] | 张文文, 韩长城, 田继军, 张治恒, 张楠, 李正强.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层序地层划分及演化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5): 45-58. |
[11] | 郑荣臣, 李宏涛, 史云清, 肖开华. 川东北元坝地区三叠系须三段沉积特征及成岩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3): 13-26. |
[12] | 张闻亭, 龙礼文, 肖文华, 魏浩元, 李铁锋, 董震宇. 酒泉盆地青西凹陷窟窿山构造带下沟组沉积特征及储层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186-197. |
[13] | 彭军, 褚江天, 陈友莲, 文舰, 李亚丁, 邓思思.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4): 12-22. |
[14] | 罗晓彤, 文华国, 彭才, 李云, 赵研. 巴西桑托斯盆地L油田BV组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高精度层序划分[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3): 68-81. |
[15] | 庞小军, 王清斌, 解婷, 赵梦, 冯冲. 黄河口凹陷北缘古近系物源及其对优质储层的控制[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2): 1-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