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0, Vol. 22 ›› Issue (1): 3742.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0.01.007
高长海1,查明2
GAO Changhai1, ZHA Ming2
摘要:
大港油田埕北断阶带存在的多个不整合对于油气的长距离、大规模运移及油气的富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地震剖面综合解释显示,埕北断阶带不整合可划分为削截不整合、断褶不整合、褶皱不整合、超覆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5 种类型,油气沿不整合运移的规律受不整合类型控制。在测井曲线组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岩心观察,将不整合面上、下分为三段式结构:底砾岩、风化泥岩和半风化岩石。这种结构构成油气运移的双重通道,它将不同时代的储集层、断裂等连接起来,组成区域性的运移通道网络。埕北断阶带不整合不仅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而且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受不整合纵向结构和类型控制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
[1] 张克银,艾华国,吴亚军.碳酸盐岩顶部不整合面结构层及控油意义[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6,23(5):16-19. [2] 艾华国,兰林英,张克银,等.塔里木盆地前石炭系顶面不整合特征及其控油作用[J].石油实验地质,1996,18(1):1-12. [3] 吴亚军,张守安,艾华国.塔里木盆地不整合类型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J].新疆石油地质,1998,19(2):101-105. [4] 张守安,吴亚军,佘晓宇,等.塔里木盆地不整合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J].新疆石油地质,1999,20(1):15-17. [5] 付广,吕延防.油气运移通道及其对成藏的控制[J].海相油气地质,1999,4(3):24-28. [6] 陈建平,查明,柳广第,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坡区不整合面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4):75-78. [7] 翟光明,王建军.论油气分布的有序性[J].石油学报,2000,21(1):1-9. [8] 殷敬红,张辉,昝国军,等.内蒙古东部开鲁盆地钱家店凹陷铀矿成藏沉积因素分析[J].古地理学报,2000,2(4):76-82. [9] 杨立干.金湖凹陷古近系戴一段成藏条件和成藏模式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8,20(3):34-38. [10] 陈中红,查明,朱筱敏.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不整合面与油气运聚关系[J].古地理学报,2003,5(1):120-126. [11] 夏景生,王志坤,陈刚,等.东营凹陷东部深层浊积扇油藏成藏条件与模式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9,21(1):55-60. [12] 常波涛.陆相盆地中不整合体系与油气的不均一性运移[J].石油学报,2006,27(5):19-23. [13] Levorsen A I. Geology of Petroleum[M]. San Francisco:Freeman Company,1954:618-624. [14] Surdam R C,Crossey L J,Hagen E S,et al. Organic-inorganic interaction and sandstone diagenesis [J]. AAPG Bulletin,1989,73(1):1-23. [15] 曹剑,胡文瑄,张义杰,等.准噶尔盆地油气沿不整合运移的主控因素分析[J].沉积学报,2006,24(3):399-405. [16] 汤良杰,金之钧,庞雄奇.多期叠合盆地油气运聚模式[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4):67-70. [17] Bethke C M,Reed J D,Oltz D F. Long-range petroleum migration in the Illinois Basin[J]. AAPG Bulletin,1991,75(5):925-945. [18] 高长海,查明.不整合运移通道类型及输导油气特征[J].地质学报,2008,82(8):1 113-1 120. [19] 何发岐.碳酸盐岩地层中不整合—岩溶风化壳油气田———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为例[J].地质论评,2002,48(4):391-397. [20] 吴孔友,查明,洪梅.准噶尔盆地不整合结构的地球物理响应及油气成藏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2003,25(4):328-332. |
[1] | 马峰, 庞文珠, 赵文光, 张斌, 赵艳军, 薛罗, 郑茜, 陈彬滔. 南苏丹境内裂谷盆地源上构造-岩性油藏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92-105. |
[2] | 满晓, 胡德胜, 吴洁, 宫立园, 柳智萱, 姜应德, 赵晔.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始新统流一段湖底扇发育特征及成藏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4): 137-144. |
[3] | 李新豫, 张静, 包世海, 张连群, 朱其亮, 闫海军, 陈胜. 川中地区须二段气藏地震预测陷阱分析及对策——以龙女寺区块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1): 120-127. |
[4] | 陈国文, 沈亚, 袁云超, 韩冰, 李艳明, 杨泰. 柴西南地区岩性油藏地震评价关键技术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5): 74-81. |
[5] | 陶帅, 郝永卯, 周杰, 曹小朋, 黎晓舟. 透镜体低渗透岩性油藏合理井网井距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5): 116-123. |
[6] | 王国林, 史忠生, 赵艳军, 陈彬滔, 薛罗. 南苏丹Melut盆地北部地区岩性油藏成藏条件及勘探启示[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4): 37-45. |
[7] | 孔垂显, 邱子刚, 卢志远, 贾俊飞, 常天全.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火山岩岩体划分[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6): 15-22. |
[8] | 赵贤正, 王权, 淡伟宁, 王文英, 乔晓霞, 任春玲. 二连盆地白垩系地层岩性油藏的勘探发现及前景[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2): 1-9. |
[9] | 孙雨,董毅明,王继平,马世忠,于利民,闫百泉. 松辽盆地红岗北地区扶余油层储层单砂体分布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4): 9-15. |
[10] | 邓永辉,陈开远,林易兵,常春英,黄鑫,肖鹏. 松辽盆地南部 GD 区泉四段储层孔隙成因类型及控制因素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1): 86-91. |
[11] | 周展,冯栋,王红亮,周红飞,王启明. 松辽盆地南部西斜坡区青一+ 青二段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对砂体的控制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3): 39-44. |
[12] | 李涛,杨克荣,韩小松,蒋永祥. 酒泉盆地鸭西地区白垩系岩性油藏控制因素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0, 22(Z1): 14-17. |
[13] | 王昌勇,郑荣才,王成玉,牛小兵,辛红刚,梁晓伟.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中段岩性油藏成藏规律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0, 22(2): 84-89. |
[14] | 王纹婷,郑荣才,王成玉,王海红,牛小兵,王昌勇.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 油层组物源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09, 21(4): 41-46. |
[15] | 李全胜. 三塘湖盆地牛东地区火山岩油气藏识别技术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09, 21(2): 87-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