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0, Vol. 22 ›› Issue (4): 6871.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0.04.012
王芳1,2,何涛3,梁晓伟1,2,甄静1,2,张丹丹1,2
WANG Fang 1,2, HE Tao3, LIANG Xiaowei 1,2, ZHEN Jing 1,2, ZHANG Dandan 1,2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延长组东、西部油藏分布格局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志靖—安塞地区纵向上油藏集中分布于长6 段,平面上长6 油层大面积连片分布;西部姬塬地区具有同一区块垂向上多油层叠合、平面上发育多个独立含油富集区的特点。分析认为,不同的运聚成藏模式导致了2 个地区不同的油藏分布格局,主要表现在以下4 个方面:①沉积规模不同。东部的志靖—安塞地区属于陕北复合三角洲的主体部分,沉积规模大于西部的姬塬地区。②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受沉积和成岩作用双重控制,志靖—安塞地区储层物性好于姬塬地区。③主要运移通道不同。志靖—安塞地区的主要运移通道是连通砂体,而姬塬地区主要是微裂缝。④运聚成藏模式不同。东部志靖—安塞地区为连通砂体侧向运移的运聚模式,西部姬塬地区为裂缝垂向多点式充注的运聚模式。明确盆地伊陕斜坡东、西成藏差异,总结石油运聚规律,对于指导盆地石油勘探部署及为勘探决策提供依据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杨俊杰.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39. [2] 长庆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中国石油地质志:卷十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242. [3] 杨华,张文正.论鄂尔多斯盆地长7 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地质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化学,2005,34(2):147-154. [4] 刘勇,金晓辉,雷天成.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油气初次运移特征[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1997,12(1):8-11. [5] 席胜利,刘新社.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二次运移通道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5):628-632. [6] 席胜利,刘新社,王涛.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运移特征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4,26(3):49-52. [7] 杨新生.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侏罗系石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因素[C]∥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鄂尔多斯盆地油气 勘探开发论文集(1990—2000).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190-198. [8] 姚泾利,王克,宋江海,等.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石油运聚规律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7,19(3):32-37. [9] 李元昊,张铭记,王秀娟,等.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复合油藏成藏机理[J].岩性油气藏,2010,22(2):32-36. [10] 杨华,刘显阳,张才利,等.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低渗透岩性油藏主控因素及其分布规律[J].岩性油气藏,2007,19(3):1-6. [11] 张文正,杨华,李剑峰,等.论鄂尔多斯盆地长7 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强生排烃特征及机理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3):289-293. [12] 刘化清,袁剑英,李相博,等.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湖盆演化及其成因分析[J].岩性油气藏,2007,19(1):52-56. [13] 赵文智,胡树云,汪泽成,等.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在上三叠统延长组石油聚集中的控制作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30(5):1-5. [14] 梁晓伟,韩永林,王海红,等.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裂缝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岩性油气藏,2009,21(2):50-52. [15] 刘新社,席胜利,黄道军,等.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二次运移动力条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35(2):143-147. |
[1] | 张芨强,李晓平,袁 淋,汪文斌,王超文. 非达西渗流对低渗透气藏气水同产水平井产能的影响[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6): 120-125. |
[2] | 黄孝海,李晓平,袁淋. 异常高压产水气井三项式方程推导及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5): 119-123. |
[3] | 孙恩慧,李晓平,王伟东. 低渗透气藏气水两相流井产能分析方法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6): 121-124. |
[4] | 樊怀才,李晓平,窦天财,吴欣袁. 应力敏感效应的气井流量动态特征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0, 22(4): 130-134. |
[5] | 吕栋梁,唐海,吕渐江,马小明,余贝贝,汪全林. 气井产水时产能方程的确定[J]. 岩性油气藏, 2010, 22(4): 112-115. |
[6] | 李冬梅. TH 油田凝析气藏水平井试井合理压差的确定[J]. 岩性油气藏, 2007, 19(1): 130-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