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4, Vol. 26 ›› Issue (3): 1116.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4.03.003
孙海涛1,李超2,钟大康1,周军良2
SUN Haitao1, LI Chao2, ZHONG Dakang1, ZHOU Junliang2
摘要:
渤中 25-1 油田沙河街组沙三段储层主要由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组成,现今埋藏深度为 3 300~3 800 m,处于中成岩演化阶段。 成岩过程中,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较大,形成了现今的中孔、低渗储层。 沉积背景和成岩演化控制了该区沙三段的储层物性。 重力流沉积背景导致储层原生孔隙不发育,杂基含量高;后期成岩演化过程中,强压实、强胶结和弱溶蚀作用进一步降低了储层物性。 相对优质储层分布在近端扇砂体内,因此,近端扇为有利储层发育区。
[1] 杨晓萍,赵文智,邹才能,等.低渗透储层成因机理及优质储层形成与分布[J].石油学报,2007,28(4):57-61. [2] 李景明,李剑,谢增业,等.中国天然气资源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2):15-18. [3] 杨玉卿,潘福熙,田洪,等.渤中25-1 油田沙河街组低孔低渗储层特征及分类评价[J].现代地质,2010,24(4):685-693. [4] 孙玉梅,李友川,龚再升,等.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油气晚期成藏的流体包裹体证据[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9,28(1):24-33. [5] 夏庆龙,庞雄奇,姜福杰,等.渤海海域渤中凹陷源控油气作用及有利勘探区域预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30(4):398-404. [6] 吴磊,徐怀民,季汉成.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演化及物源分析[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26(1):81-88. [7] 邓运华,李建平.渤中25-1 油田勘探评价过程中地质认识的突破[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6):646-652. [8] 谢武仁,邓宏文,王洪亮,等.渤中凹陷古近系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8,28(3):101-107. [9] 傅强,夏庆龙,周心怀,等.渤中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相对高孔渗储层成因分析———以 QHD35-2-1 井为例[J].中国海上油气,2010,22(4):221-224. [10] 王光付,廖荣凤,李江龙,等.中国石化低渗透油藏开发状况及前景[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14(3):84-89. [11] 曾大乾,李淑贞.中国低渗透砂岩储层类型及地质特征[J].石油学报,1994,15(1):38-46. [12] 李书恒,方国庆,杨金龙,等.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储层成因研究及意义[J].岩性油气藏,2012,24(6):32-37. [13] 朱筱敏,潘荣,李盼盼,等.惠民凹陷沙河街组基山三角洲中孔低渗储层成岩作用和有利储层成因[J].岩性油气藏,2013,25(5):1-7. [14] 蒋凌志,顾家裕,郭彬程.中国含油气盆地碎屑岩低渗透储层的特征及形成机理[J].沉积学报,2004,22(1):13-18. [15] 鲜本忠,万锦峰,姜在兴,等.断陷湖盆洼陷带重力流沉积特征与模式:以南堡凹陷东部东营组为例[J].地学前缘,2012,19(1):121-135. [16] 李林,曲永强,孟庆任,等.重力流沉积:理论研究与野外识别[J].沉积学报,2011,29(4):677-688. [17] 孙海涛,钟大康,刘洛夫,等.沾化凹陷沙河街组砂岩透镜体表面与内部碳酸盐胶结作用的差异及其成因[J].石油学报,2010,31(2):246-252. [18] Beard D C,Wely P K. Influence of texture on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unconsolidated sand [J]. AAPG Bulletin,1973,57 (2):349-369. |
[1] | 闫雪莹, 桑琴, 蒋裕强, 方锐, 周亚东, 刘雪, 李顺, 袁永亮. 四川盆地公山庙西地区侏罗系大安寨段致密油储层特征及高产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98-109. |
[2] | 周刚, 杨岱林, 孙奕婷, 严威, 张亚, 文华国, 和源, 刘四兵. 四川盆地及周缘寒武系沧浪铺组沉积充填过程及油气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25-34. |
[3] | 张晓丽, 王小娟, 张航, 陈沁, 关旭, 赵正望, 王昌勇, 谈曜杰. 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87-98. |
[4] | 杨学锋, 赵圣贤, 刘勇, 刘绍军, 夏自强, 徐飞, 范存辉, 李雨桐. 四川盆地宁西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99-110. |
[5] | 陈康, 戴隽成, 魏玮, 刘伟方, 闫媛媛, 郗诚, 吕龑, 杨广广. 致密砂岩AVO属性的贝叶斯岩相划分方法——以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1-121. |
[6] | 田亚, 李军辉, 陈方举, 李跃, 刘华晔, 邹越, 张晓扬. 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下白垩统南屯组致密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36-146. |
[7] | 计玉冰, 郭冰如, 梅珏, 尹志军, 邹辰. 四川盆地南缘昭通示范区罗布向斜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储层裂缝建模[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37-145. |
[8] | 白雪峰, 李军辉, 张大智, 王有智, 卢双舫, 隋立伟, 王继平, 董忠良. 四川盆地仪陇—平昌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地质特征及富集条件[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52-64. |
[9] | 岑永静, 梁锋, 王立恩, 刘倩虞, 张鑫哲, 丁熊. 四川盆地蓬莱—中江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成藏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89-98. |
[10] | 张文播, 李亚, 杨田, 彭思桥, 蔡来星, 任启强. 四川盆地简阳地区二叠系火山碎屑岩储层特征与成岩演化[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136-146. |
[11] | 雷涛, 莫松宇, 李晓慧, 姜楠, 朱朝彬, 王桥, 瞿雪姣, 王佳.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山西组砂体叠置模式及油气开发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147-159. |
[12] | 包汉勇, 刘超, 甘玉青, 薛萌, 刘世强, 曾联波, 马诗杰, 罗良. 四川盆地涪陵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古构造应力场及裂缝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4-22. |
[13] | 张坦, 贾梦瑶, 孙雅雄, 丁文龙, 石司宇, 范昕禹, 姚威. 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古地貌恢复及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11-120. |
[14] | 孙汉骁, 邢凤存, 谢武仁, 钱红杉.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演化[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21-135. |
[15] | 李毕松, 苏建龙, 蒲勇, 缪志伟, 张文军, 肖伟, 张雷, 江馀.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二叠系茅口组相控岩溶刻画及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69-7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