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泡沫油现象被认为是加拿大和委内瑞拉一些稠油油藏在开采中出现异常高产和较高采收率的主要原因,对于泡沫油黏度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尚无一致结论。针对泡沫油的黏度,主要从泡沫油黏度与异常高产之间的关系、泡沫油黏度模型以及泡沫油黏度的影响因素等3 个方面进行研究。压力衰竭速率、静置时间、测量装置、分散气体积分数、压力和流量、膨胀率和表面活性剂、分散气泡大小和剪切速率以及常规测试和非常规测试等对于泡沫油的黏度均有影响,目前学术界对于稠油泡沫油黏度的争议可能和这些影响因素有关,泡沫油黏度的测量问题可能是引起对泡沫油黏度争议的一个主要原因。泡沫油黏度的研究有利于澄清泡沫油的渗流机理,泡沫油的渗流机理对于稠油油藏数值模拟,尤其是稠油油藏注气开发过程中的优化设计均具有重要意义。
[1] 牛嘉玉,刘尚奇,门存贵,等.稠油资源地质与开发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
[1] | 孟智强, 葛丽珍, 祝晓林, 王永平, 朱志强. 气顶边水油藏气/水驱产油量贡献评价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5): 162-170. |
[2] | 贾红兵, 赵辉, 包志晶, 赵光杰, 毛伟, 李亚光. 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新方法及其矿场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5): 101-107. |
[3] | 陈国飞,唐 海,唐 聪,梁 毅. 预测水驱油田含水率的 Von Bertalanffy 模型[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1): 135-138. |
[4] | 徐会林,王新海,魏少波,陈 岩,陈 鹏 .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区块震旦系储层敏感性实验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2): 13-17. |
[5] | 霍凤斌,张涛,徐发,卢劲松. “两层·六端元”页岩评价方法在下扬子地区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3, 25(3): 87-81. |
[6] | 张继风. 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综述及发展趋势[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3): 118-122. |
[7] | 王平,姜瑞忠,王公昌,梁宇. 低矿化度水驱研究进展及展望[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2): 106-110. |
[8] | 久凯,丁文龙,李春燕,曾维特. 含油气盆地古构造恢复方法研究及进展[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1): 13-19. |
[9] | 饶良玉,吴向红,李贤兵,李香玲. 苏丹层状边水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评价与对策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1, 23(5): 106-110. |
[10] | 邢二涛,张云锋. 水平井开发技术在贝中区N1 段应用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0, 22(Z1): 93-95. |
[11] | 刘雯林. 水驱油田剩余油分布预测的岩石物理依据和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10, 22(3): 91-94. |
[12] | 郑雷清. 综合识别方法在低阻油气层勘探中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07, 19(2): 71-7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