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1, Vol. 23 ›› Issue (2): 9599.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1.02.018
冯磊
FENG Lei
摘要:
地震资料中蕴含了丰富的地下沉积体信息,采用小波变换时频分析技术可以使一维的时间域地震波信号拓展到二维的时间-频率域,从而在频谱图中更清楚地刻画沉积体内部的旋回结构特征。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的沉积模型,分析了进积、退积、加积沉积环境下,沉积体对应地震信号时频图中的变化规律。实际资料验证表明,时频图中能量团移动方向与岩石物性变化趋势一致。该方法为无钻井地区分析沉积旋回特征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
[1] 刘振峰,郝天珧,范国章.沉积旋回的地球物理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4,26(3):258-262. [2] Mushin I A,Makarov V V. Structural-formational interpretation tools for seismic stratigraphy [J]. Geophysical Prospecting,2000,48(6):953-981. [3] 杜世通.层序框架下的地震高分辨率资料解释[J].油气地球物理,2004,2(4):66-77. [4] 张军华,王永刚,杨国权,等.地震旋回体的概念及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38(3):281-284. [5] 吴国忱,康仁华,印兴耀.三维时频分析方法在地震层序分析中的应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1):81-84. [6] 杨福生.小波变换的工程分析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2-33. [7] Weimer P,Posamentier H W. Siliciclastic sequence stratigraphy:Recent developments and applications [J]. AAPG Memoir,1993,58:11-79. [8] 边立恩,贺振华,黄德济.饱含流体介质的地震波场特征及频率分布[J].岩性油气藏,2008,20(3):74-78. [9] 王威,李臻,田敏,等.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方法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J].岩性油气藏,2009,21(2):121-125. [10] 卫平生,潘建国,张虎权,等.地震储层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关键技术[J].岩性油气藏,2010,22(2):1-6. [11] 潘建国,卫平生,张虎权,等.地震储层学与相关学科的比较[J].岩性油气藏,2010,22(3):1-4. |
[1] | 闫雪莹, 桑琴, 蒋裕强, 方锐, 周亚东, 刘雪, 李顺, 袁永亮. 四川盆地公山庙西地区侏罗系大安寨段致密油储层特征及高产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98-109. |
[2] | 周刚, 杨岱林, 孙奕婷, 严威, 张亚, 文华国, 和源, 刘四兵. 四川盆地及周缘寒武系沧浪铺组沉积充填过程及油气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25-34. |
[3] | 张晓丽, 王小娟, 张航, 陈沁, 关旭, 赵正望, 王昌勇, 谈曜杰. 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87-98. |
[4] | 杨学锋, 赵圣贤, 刘勇, 刘绍军, 夏自强, 徐飞, 范存辉, 李雨桐. 四川盆地宁西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99-110. |
[5] | 陈康, 戴隽成, 魏玮, 刘伟方, 闫媛媛, 郗诚, 吕龑, 杨广广. 致密砂岩AVO属性的贝叶斯岩相划分方法——以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1-121. |
[6] | 计玉冰, 郭冰如, 梅珏, 尹志军, 邹辰. 四川盆地南缘昭通示范区罗布向斜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储层裂缝建模[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37-145. |
[7] | 白雪峰, 李军辉, 张大智, 王有智, 卢双舫, 隋立伟, 王继平, 董忠良. 四川盆地仪陇—平昌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地质特征及富集条件[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52-64. |
[8] | 岑永静, 梁锋, 王立恩, 刘倩虞, 张鑫哲, 丁熊. 四川盆地蓬莱—中江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成藏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89-98. |
[9] | 张文播, 李亚, 杨田, 彭思桥, 蔡来星, 任启强. 四川盆地简阳地区二叠系火山碎屑岩储层特征与成岩演化[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136-146. |
[10] | 包汉勇, 刘超, 甘玉青, 薛萌, 刘世强, 曾联波, 马诗杰, 罗良. 四川盆地涪陵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古构造应力场及裂缝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4-22. |
[11] | 张坦, 贾梦瑶, 孙雅雄, 丁文龙, 石司宇, 范昕禹, 姚威. 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古地貌恢复及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11-120. |
[12] | 孙汉骁, 邢凤存, 谢武仁, 钱红杉.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演化[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21-135. |
[13] | 李毕松, 苏建龙, 蒲勇, 缪志伟, 张文军, 肖伟, 张雷, 江馀.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二叠系茅口组相控岩溶刻画及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69-77. |
[14] | 魏全超, 李小佳, 李峰, 郝景宇, 邓双林, 吴娟, 邓宾, 王道军. 四川盆地米仓山前缘旺苍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裂缝脉体发育特征及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62-70. |
[15] | 黄彦庆, 刘忠群, 王爱, 肖开华, 林恬, 金武军.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致密砂岩气甜点类型与分布[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21-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