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1, Vol. 23 ›› Issue (3): 129132.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1.03.025
• 油气田开发 • 上一篇
聂海峰1,董立全2,董伟1,谢爽1,谭蓓3
NIE Haifeng1, DONG Liquan2, DONG Wei1, XIE Shuang1, TAN Bei3
摘要:
堡子湾耿43 井区长4+5 段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存在部分油井产能下降较快、水淹严重、注采井网不完善和局部无井网控制等问题。为了有效控制产能下降,完善注采井网,通过对本区块的动态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得出综合治理对象是剩余油富集区和层系。因此对开发层系、井网分布、加密新井等作出了相应调整,并提出了最优方案:对位于各层可动剩余储量较高、油层有效厚度较厚的部位的部分井进行补孔和堵孔;转注低产高含水油井;在剩余油密集区钻探加密井。对方案效果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最优方案下预测产油量显著上升。
[1] 孙焕泉,杨勇.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技术———以胜利油田为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12. [2] 张益,张宁生,李相方,等.长庆沿河湾区块长6 超低渗透油藏合理开发技术[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4):49-52. [3] 姚泾利,王克,宋江海,等.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石油运聚规律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7,19(3):32-37. [4] 杨友运,张蓬勃,张忠义.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长8 油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层序演化[J].地质科技情报,2005,24(1):45-48. [5] 李斌,朱永铭,管英柱.靖安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 段沉积相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2005,26(1):57-61. [6] 李书恒,赵继勇,崔攀峰,等.超低渗透储层开发技术对策[J].岩性油气藏,2008,20(3):128-131. [7] 吴新伟,李怀杰.靖安油田五里湾一区大型压裂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8,20(4):123-127. [8] 石雪峰,杜海峰.姬塬地区长3—长4+5 油层组沉积相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8,20(1):59-63. [9] 郑旭,赵春明,王世民.海上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调整挖潜技术研究[J].天津科技,2009,5:1-3. [10] 赵永强,杨承林,王秀鹏,等.边水活跃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研究及调整技术[J].吐哈油气,2002,7(1):2-4. |
[1] | 王立德, 王小卫, 周辉, 吴杰, 张志强, 王建乐, 王德英, 冯刚. 一种基于改进共轭梯度法的弹性波全波形反演速度分层建模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4): 61-69. |
[2] | 杨哲, 刘威, 胡自多, 王述江, 韩令贺, 王艳香. 时空域波动方程混合网格有限差分数值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2): 93-109. |
[3] | 陈可洋. 逆时成像技术在大庆探区复杂构造成像中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6): 91-100. |
[4] | 陈可洋. 基于拉普拉斯算子的叠前逆时噪声压制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11, 23(5): 87-95. |
[5] | 杨午阳, 杨文采, 刘全新, 王西文. 三维F-X域粘弹性波动方程保幅偏移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07, 19(1): 86-9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