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9, Vol. 21 ›› Issue (1): 1521.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9.01.004
周刚1,郑荣才1,王炯2,李瑜3,文其兵3,徐发波3
ZHOU Gang1,ZHENG Rongcai1,WANG Jiong2,LI Yu3,WEN Qibing3,XU Fabo3
摘要:
川东—渝北地区长兴组发育有台内海槽(深水盆地)、台地前缘缓斜坡、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和开阔台地4 个相带,其中环绕开江—梁平台内海槽东段发育的台地边缘礁、滩相地层为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层段,储层岩性主要为礁、滩相的结晶白云岩,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较大和物性较好等特点。以沉积相分析为依据,以测井相和地震相分析为技术方法,通过已知礁、滩体的岩-电转换测井相响应特征与地震反射和地震属性分析,建立了礁、滩相白云岩储层的测井相和地震相模型,确定地震剖面中的烟囱效应是寻找礁、滩相白云岩储层和气藏的有效标志。在此基础上,以建立的礁、滩体地质模型作为预测有利相带的地震反演约束条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预测有利生物礁、滩相白云岩储层发育区及白云岩厚度分布图,圈定出有利储层发育区的优选勘探目标。
[1] 吴熙纯,刘效曾,杨仲伦,等.川东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控储层的形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0,11(3):283-296. [2] 王生海,强子同.四川华蓥山涧水沟上二叠统生物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2,12(2):147-154. [3] 范嘉松,吴亚生.川东二叠纪生物礁再认识[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23(1):12-18. [4] 王一刚,张静,杨雨,等.四川盆地东部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形成机理[J].海相油气地质,1997,5(1):145-152. [5] 王一刚,文应初,张帆.川东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分布规律[J].天然气工业,1998,18(6):10-15. [6] 牟传龙,谭钦银,余谦,等.川东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组成及成礁模式[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4,24(3):65-71. [7] 牟传龙,马永生,余谦,等.四川宣汉盘龙洞生物礁古油气藏油气源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6):570-574. [8] 马永生,牟传龙,郭彤楼.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层序地层与储层分布[J].地学前缘,2005,12(3):179-185. [9] 马永生,牟传龙,郭旭升,等.川东北地区长兴组沉积特征与沉积格局[J].地质论评,2006,52(1):25-29. [10] 王瑞华,牟传龙,谭钦银,等.达县—宣汉地区长兴组礁滩白云岩成岩作用与成岩环境研究[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6,26(1):30-36. [11] 耿威,郑荣才,李爽,等.开江—梁平台内海槽东段长兴组礁、滩相储层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8,35(6):639-647. [12] 李国军,郑荣才,唐玉林,等.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J].岩性油气藏,2007,19(4):64-70. [13] 姜在兴.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404-420. [14] 郑荣才,胡忠贵,冯青平,等.川东北地区长兴组白云岩储层的成因研究[J].矿物岩石,2007,27(4):78-84. [15] 郑荣才,史建南,罗爱君,等.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与长兴组白云岩储层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8,28(11):16-21. [16] Davies G R,Smith L B. Structurally controlled hydrothermal dolomite reservoir facies:An overview[J]. AAPG Bulletin,2006,90 (11):1 641-1 690. [17] 蒋晓光,彭大钧,陈季高,等.滨里海盆地东缘生物礁预测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5,32(5):492-497. [18] 陈劲人,银玉光.建南气田长兴组生物礁气藏的勘探实践[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1,10(2):27-33. [19] 刘划一,王一刚,杨雨,等.川东上二叠统生物礁气藏多元信息综合预测方法研究[J].天然气工业,1999,19(4):13-18. [20] Aminzhadeh F.将气囱作为一种勘探工具[J].陆光辉编译.石油勘探开发情报,2001,(6):22-32. |
[1] | 关蕴文, 苏思羽, 蒲仁海, 王启超, 闫肃杰, 张仲培, 陈硕, 梁东歌.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地区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77-88. |
[2] | 白玉彬, 李梦瑶, 朱涛, 赵靖舟, 任海姣, 吴伟涛, 吴和源. 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页岩油“甜点”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10-121. |
[3] | 李道清, 陈永波, 杨东, 李啸, 苏航, 周俊峰, 仇庭聪, 石小茜.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岩气“甜点”储层智能综合预测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23-35. |
[4] | 尹虎, 屈红军, 孙晓晗, 杨博, 张磊岗, 朱荣幸.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长7油层组深水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45-155. |
[5] | 王子昕, 柳广弟, 袁光杰, 杨恒林, 付利, 王元, 陈刚, 张恒.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烃源岩特征及控藏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33-144. |
[6] | 陈康, 戴隽成, 魏玮, 刘伟方, 闫媛媛, 郗诚, 吕龑, 杨广广. 致密砂岩AVO属性的贝叶斯岩相划分方法——以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1-121. |
[7] | 周自强, 朱正平, 潘仁芳, 董於, 金吉能. 基于波形相控反演的致密砂岩储层模拟预测方法——以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南部古近系孔二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77-86. |
[8] | 何文渊, 陈可洋. 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Doshan斜坡带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11. |
[9] | 申有义, 王凯峰, 唐书恒, 张松航, 郗兆栋, 杨晓东. 沁水盆地榆社—武乡区块二叠系煤系页岩储层地质建模及“甜点”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98-108. |
[10] | 牟蜚声, 尹相东, 胡琮, 张海峰, 陈世加, 代林锋, 陆奕帆.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长7段致密油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71-84. |
[11] | 王宏波, 张雷, 曹茜, 张建伍, 潘星.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盒8段河流扇沉积模式及勘探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17-126. |
[12] | 段逸飞, 赵卫卫, 杨天祥, 李富康, 李慧, 王嘉楠, 刘钰晨.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页岩气源储特征及聚集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72-83. |
[13] | 曹江骏, 王茜, 王刘伟, 李诚, 石坚, 陈朝兵.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58-171. |
[14] | 桂金咏, 李胜军, 高建虎, 刘炳杨, 郭欣. 基于特征变量扩展的含气饱和度随机森林预测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65-75. |
[15] | 李启晖, 任大忠, 甯波, 孙振, 李天, 万慈眩, 杨甫, 张世铭.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煤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76-8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