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1, Vol. 23 ›› Issue (3): 9196.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1.03.017
陈可洋
CHEN Keyang
摘要:
地震波正演数值模拟是实现井间弹性波波场分析的重要手段。文中采用弹性波波场分离数值模拟技术对层状含孔洞的速度模型进行了井间波场观测和波场特征分析,通过改变孔洞尺寸及其纵横波速度来研究井间地震波波场的散射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孔洞的存在增加了井间地震波波场的复杂性,且其尺寸与纵横波波长之间的差异将产生诸如以多次散射和反射等为主的复杂波场特征;横波波长较短,比纵波更易引起波场散射。
[1] 李万万,裴正林.井间地震弹性波传播特征数值模拟[J].物探与化探,2008,32(2):207-211. [2] 董良国.一阶弹性波方程交错网格高阶差分解法[J].地球物理学报,2000,43(1):411-419. [3] 陈可洋.高阶弹性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及其逆时偏移成像研究[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2009. [4] 牛滨华.半空间介质与地震波传播[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11-150. [5] 牛滨华.各向同性固体连续介质与地震波传播[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9-114. [6] 马德堂,朱光明.弹性波波场P 波和S 波分解的数值模拟[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38(5):482-486. [7] 李振春,张华,刘庆敏,等.弹性波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波场分离数值模拟[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42(5): 510-515. [8] Zhang Jianlei,Tian Zhenping,Wang Chengxiang. P- and S-wave separated elastic wave equation numerical modeling using 2D staggered-grid[C]. SEG/San Antonio 2007 Annual Meeting,2007:2 104-2 109. [9] 陈可洋,杨微,刘洪林,等.二阶弹性波动方程高精度交错网格波场分离数值模拟[J].物探与化探,2009,33(6):700-704. [10] 陈可洋,吴清岭,杨微,等.基于散度和旋度的弹性波波场分离数值模拟方法[J].物探与化探,2010,34(1):103-107. [11] 肖盈,贺振华,黄德济.碳酸盐岩礁滩相储层地震波场数值模拟[J].岩性油气藏,2009,21(1):99-101. [12] 陈沫.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地震波场逆时偏移[J].岩性油气藏,2009,21(4):78-81. [13] 边立恩,贺振华,黄德济.饱含流体介质的地震波场特征及频率分布[J].岩性油气藏,2008,20(3):74-78. [14] 吕彬,李斐,李振春,等.聚焦点控制照明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初探[J].岩性油气藏,2007,19(1):113-116. [15] 吕彬,王宇超,李斐.保幅型裂步傅里叶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探讨[J].岩性油气藏,2007,19(3):101-105. [16] 陈可洋.边界吸收中镶边法的评价[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27(2):170-175. [17] 陈可洋.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研究[J].石油物探,2010,49(5):472-477. [18] 陈可洋.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在弹性波波场分离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10,65(1):10-12. [19] 王永刚,邢文军,谢万学,等.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的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31(1):20-23. [20] 董良国,马在田,曹景忠.一阶弹性波方程交错网格高阶差分解法稳定性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0,43(6):856-864. [21] 陈可洋.地震波逆时偏移方法研究综述[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10,33(3):153-159. [22] 刘洪林,陈可洋,杨微,等.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纵横波波场分离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25(3):877-884. [23] 陈可洋.地震波旅行时计算方法及其模型试验分析[J].石油物探,2010,49(2):153-157. [24] 陈可洋.地震波数值模拟中差分近似的各向异性分析[J].石油物探,2010,49(1):19-22. [25] 陈可洋.标量声波波动方程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J].中国海上油气,2009,21(4):232-236. [26] 张虎权,卫平生,潘建国,等.碳酸盐岩地震储层学[J].岩性油气藏,2010,22(2):14-17. [27] 刘全新,方光建.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实现地震叠前反演[J].岩性油气藏,2010,22(1):87-92. [28] 杨午阳,杨文采,刘全新,等.三维F-X 域粘弹性波动方程保幅偏移方法[J].岩性油气藏,2007,19(1):86-91. [29] 陶云光,袁刚,陈新安,等.二维地震连片相对保幅处理及储层预测技术在塔西南地区的应用[J].岩性油气藏,2007,19(1):96-100. [30] 于常青,杨午阳,杨文采.关于油气地震勘探的基础研究问题[J].岩性油气藏,2007,19(2):117-120. |
[1] | 何文渊, 赵莹, 钟建华, 孙宁亮.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油储层中微米孔缝特征及油气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18. |
[2] | 李盛谦, 曾溅辉, 刘亚洲, 李淼, 焦盼盼.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孔雀亭地区古近系平湖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49-61. |
[3] | 冯明友, 高瑞琪, 王兴志, 徐亮, 赵金, 刘小洪, 尚俊鑫. 川西南宝兴地区二叠系栖霞组一段白云岩储层充填序列及流体指示[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11-20. |
[4] | 肖玲, 陈曦, 雷宁, 易涛, 郭文杰.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80-93. |
[5] | 曾治平, 柳忠泉, 赵乐强, 李艳丽, 王超, 高平.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地区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25-35. |
[6] | 文志刚, 罗雨舒, 刘江艳, 赵春雨, 李士祥, 田伟超, 樊云鹏, 高和婷. 陇东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成因机制[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47-59. |
[7] | 卢迎波. 超稠油注气次生泡沫油生成机理及渗流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152-159. |
[8] | 吕正祥, 廖哲渊, 李岳峰, 宋修章, 李响, 何文军, 黄立良, 卿元华. 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碱湖云质岩储层成岩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5): 26-37. |
[9] | 康家豪, 王兴志, 谢圣阳, 曾德铭, 杜垚, 张芮, 张少敏, 李阳. 川中地区侏罗系大安寨段页岩岩相类型及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4): 53-65. |
[10] | 魏钦廉, 王翀峘, 刘军峰, 胡榕, 刘美荣, 吕玉娟. 鄂尔多斯盆地樊家川地区三叠系长63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2): 31-44. |
[11] | 张玉晔, 高建武, 赵靖舟, 张恒, 吴和源, 韩载华, 毛朝瑞, 杨晓.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油层组致密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孔隙度定量恢复[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29-38. |
[12] | 许璟, 贺永红, 马芳侠, 杜彦军, 马浪, 葛云锦, 王瑞生, 郭睿, 段亮.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田主力油层有效储层厚度[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5): 107-119. |
[13] | 柴毓, 王贵文, 柴新. 四川盆地金秋区块三叠系须二段储层非均质性及成因[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29-40. |
[14] | 郑荣臣, 李宏涛, 史云清, 肖开华. 川东北元坝地区三叠系须三段沉积特征及成岩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3): 13-26. |
[15] | 王朋, 孙灵辉, 王核, 李自安.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5): 63-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