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4, Vol. 26 ›› Issue (2): 18.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4.01.001
• 油气地质 • 下一篇
梁西文1,徐文礼2,顾忠安2,郑荣才2,文华国2,程超3
摘要:
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四川盆地主要的含油气层位,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勘探开发工作始 终没有取得重大进展,其原因与对大安寨段沉积相特征及有利储集体的性质和分布规律认识不足有关。 以渝东涪陵示范区为例,在野外剖面测量、钻井岩心描述和薄片鉴定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和区域构 造-沉积背景的综合研究,认为渝东涪陵示范区大安寨段属于碳酸盐湖泊沉积体系,可划分出半深湖—深 湖、湖坡、碳酸盐浅湖、陆源碎屑浅湖和陆源碎屑滨湖 5 个亚相及多个微相。 以分析各亚相和微相与有利 储集体的发育关系为依据,编制了大安寨段 3 个亚段的沉积相平面分布图,确定发育于大一亚段中下部 和大二亚段上部的介壳滩缘和湖坡为最有利储集相带,埋藏深度1 000~3 000 m,位于介壳滩缘和湖坡上 部以及区域构造应力集中和裂缝发育的部位,可预测为有利的非常规储集体发育和页岩气(油)聚集成藏 的“甜心”位置。
[1] 王当奇.对川北地区大安寨段沉积环境及找油意义的认识[J].石油实验地质,1989,5(3):170-176. [2] 郑荣才.四川盆地侏罗统大安寨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J].沉积学报,1998,16(2):42-49. [3] 胡宗全,郑荣才,熊应明.四川盆地下侏罗统大安寨组层序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0,20(3):34-37. [4] 邓康龄.四川盆地柏垭—石龙场地区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油气成藏地质条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1,8(2):9-13. [5] 刘殊,许红梅.四川大安寨段薄层灰岩油气富集区预测[J].中国石油勘探,2001,6(2):44-50. [6] 李忠权,冉隆辉,陈更生,等.川东高陡构造成因地质模式与含气性分析[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9(6):605-609. [7] 马如辉.利用层序地层学方法预测川东北大安寨段介屑滩分布[J].天然气工业,2005,25(2):58-60. [8] 张金川,聂海宽,徐波,等.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J].天然气工业,2008,28(2):151-156. [9] 邹才能,董大忠,王社教,等.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12(13):641-653. [10] 童晓光.四川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11-13. [11] 郑荣才,何龙,梁西文,等.四川盆地东部地区大安寨段页岩气(油)成藏条件分析[J].天然气工业,2013,33(12):10-19. [12] 郑荣才.顺磁共振测年和包裹体在大安寨段成藏模式研究中的应用[J].矿物岩石,1997,17(4):48-55. [13] 郑荣才,陈洪德,刘文均,等.川北大安寨段储层深部热水溶蚀作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6,17(4):293-301. [14] 罗艳杨,季春海,贾志伟,等.八角场大安寨油气藏储层评价[J].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2,7(4):23-26. |
[1] | 王天海, 许多年, 吴涛, 关新, 谢再波, 陶辉飞.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98-110. |
[2] | 李恒萱, 温志新, 宋成鹏, 刘祚冬, 季天愚, 沈一平, 耿珂. 塞内加尔盆地演化过程与岩性油气藏勘探前景[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45-53. |
[3] | 魏嘉怡, 王红伟, 刘刚, 李涵, 曹茜.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石炭系羊虎沟组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120-130. |
[4] | 付文俊, 张昌民, 冀东升, 娄林, 刘家乐, 王绪龙. 准噶尔盆地南安集海河剖面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4): 145-160. |
[5] | 任婕, 胡忠贵, 胡明毅, 李雄, 庞艳荣, 左洺滔, 黄宇飞. 涪陵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特征及有利储集体分布[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70-80. |
[6] | 郑荣臣, 李宏涛, 史云清, 肖开华. 川东北元坝地区三叠系须三段沉积特征及成岩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3): 13-26. |
[7] | 张闻亭, 龙礼文, 肖文华, 魏浩元, 李铁锋, 董震宇. 酒泉盆地青西凹陷窟窿山构造带下沟组沉积特征及储层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186-197. |
[8] | 彭军, 褚江天, 陈友莲, 文舰, 李亚丁, 邓思思.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4): 12-22. |
[9] | 庞小军, 王清斌, 解婷, 赵梦, 冯冲. 黄河口凹陷北缘古近系物源及其对优质储层的控制[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2): 1-13. |
[10] | 刘建宁, 何幼斌, 王宁, 顾志翔, 郝烃, 刘亚伟. 济阳坳陷惠民凹陷沙三段地震事件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2): 14-23. |
[11] | 郑庆华, 刘乔, 梁秀玲, 张建魁, 张建娜, 刘涛.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4+5油层组沉积相展布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26-35. |
[12] | 耿涛, 毛小平, 王昊宸, 范晓杰, 吴冲龙. 伦坡拉盆地热演化史及有利区带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67-78. |
[13] | 王桂成, 曹聪.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油田长3油层组储层特征及控藏机理[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3): 1-9. |
[14] | 谢伟, 王延锋, 李红.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2油层组油气富集规律——以永宁油田任山区块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5): 36-45. |
[15] | 张辉, 吴子瑾, 周伟, 于兴河, 孙乐, 胡勇, 谭程鹏. 北部湾盆地WZA区流一上亚段源-汇分析及沉积相展布[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5): 5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