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7, Vol. 19 ›› Issue (4): 1319.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7.04.003
王权1, 2, 刘震3, 赵贤正2, 金凤鸣2, 梁宏斌2, 杨德相2
WANG Quan 1, 2, LIU Zhen3, ZHAO Xianzheng2, JIN Fengming2, LIANG Hongbin2,YANG Dexiang2
摘要:
通过对二连盆地已发现地层岩性油藏富集因素的分析, 认为在具备基本成藏条件的情况下, 形成规模富集岩性油藏主要受丰富的油源、优质的砂岩体圈闭、存在主汇流通道等3 个主要因素的控制。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形成富集的物质基础; 分布面积广、厚度大的优质砂体圈闭是形成富集的关键; 主汇流通道是形成富集油藏的最佳途径。
[ 1] 王光付, 战春光, 刘显太, 等.精细地层对比技术在油藏挖潜中的应用[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27( 12) : 56- 57. [ 2] 宋凯, 吕剑文, 杜金良, 等.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方向分析与三角洲沉积体系[ J] . 古地理学报, 2002, 4( 3) : 59- 66. [ 3] 裘怿楠, 陈子琪.油藏描述[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6. [ 4] 赵翰卿, 付志国, 吕晓光, 等.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储层精细描述方法[ J] .石油学报, 2000, 21( 4) : 109- 113. [ 5] 张明禄, 郑荣才, 达士攀. 砂体等时对比的高分辨率层序分析技术[ J] .矿物岩石, 2004, 24( 1) : 113- 120. [ 6] 郑荣才, 柯光明, 文华国, 等.高分辨率层序分析在河流相砂体等时对比中的应用[ J]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 31( 6) : 641- 647. [ 7] 郑荣才, 耿威, 周刚, 等.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 砂岩成岩作用与成岩相研究[ J] .岩性油气藏, 2007,19( 2) : 1- 8. [ 8] 窦伟坦.鄂尔多斯盆地城华地区长33油组油气富集的控制因素[ J]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1999, 14( 5) : 1- 4. [ 9] 秦红, 王多云, 李树同,等.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3油层组储油砂体成因及成藏特征研究[ 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17( 3) :391- 396. |
[1] | 李长海, 赵伦, 刘波, 赵文琪, 王淑琴, 李建新, 郑天宇, 李伟强. 滨里海盆地东缘北特鲁瓦油田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网络连通性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113-123. |
[2] | 王雪柯, 王震, 计智锋, 尹微, 姜仁, 侯珏, 张艺琼. 滨里海盆地东缘石炭系盐下碳酸盐岩油气藏成藏规律与勘探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54-62. |
[3] | 史丹妮,杨 双. 滨里海盆地盐岩运动及相关圈闭类型[J]. 岩性油气藏, 2007, 19(3): 73-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