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7, Vol. 19 ›› Issue (4): 2026.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7.04.004
韩永林, 王海红, 陈志华, 王芳, 梁晓伟, 王成玉, 牛小兵
HAN Yonglin, WANG Haihong, CHEN Zhihua, WANG Fang, LIANG Xiaowei,WANG Chengyu, NIU Xiaobing
摘要:
应用B、Sr、Rb、K+Na 质量分数和Sr/Ba、Rb/K 比值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法, 结合粘土矿物X 衍射分析结果, 对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史家湾地区长6 段古盐度进行综合研究, 认为长6 期湖水介质古盐度为0.014‰~6.47‰, 平均值为2.56‰, 属于淡水—微咸水环境, 局部为半咸水环境, 且自长63 时期至长61 时期湖盆水体是逐渐变咸的。湖水介质古盐度研究有2 个重要的意义: ①在长6 古盐度定量计算基础上, 编制了古盐度等值线图, 从中划分出淡水、微咸水和半咸水3 个古盐度平面分区, 确定0.5‰等值线是淡水河流与微咸水湖盆分界的古湖岸线位置; ②鄂尔多斯盆地长6 期微咸化的湖水介质和封闭还原的深水环境既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 又能促使砂体早期环边绿泥石胶结形成抗压实- 压溶组构, 有利于原生粒间孔的保存而对储层发育非常有利。长6 段古盐度研究为岩性地层油藏有利区带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 1] 游海涛, 程日辉, 刘昌岭.古盐度复原法综述[ J] .世界地质,2002, 21( 2) :111- 117. [ 2] 王敏芳, 焦养泉, 王正海, 等.沉积环境中古盐度的恢复———以吐哈盆地西南缘水西沟群泥岩为例[J]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26(6) :719- 722. [ 3] 卫平生.论坳陷盆地“坡折带”及“湖岸线”对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控制作用———以松辽盆地南部西部斜坡为例[D] .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5. [ 4] 纪友亮, 冯建辉, 王声朗, 等.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沉积期湖岸线的变化及岩相古地理特征[J].古地理学报, 2005, 7(2):145- 156. [ 5] 牟泽辉, 朱宏权, 张克银, 等.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成油体系[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1. [ 6] 李进龙, 陈东敬.古盐度定量研究方法综述[ 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3, 10( 5) :1- 3. [ 7] 郑荣才, 柳梅青.鄂尔多斯盆地长6 油层组古盐度研究[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20( 1) :20- 25. [ 8] 周仰康, 何锦文, 王子玉.硼作为古盐度指标的应用[C] //何镜宇等编.沉积学和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4: 55- 57. [ 9] Adams T D, Haynes J R, Walker C T. Boron in Holocene illites of the dovey estuary wale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paleosalinity in cyclothems[ J] . Sedimentology, 1965, 4:189- 195. [ 10] Couch E L. Calculation of paleosalinities from boron and clay mineral data[ J] . AAPGBull, 1971, 55( 10) :1829- 1837. [ 11] Walker C T, Price N B. Departure curves for computing paleosalinity fromboron in illites and shales[ J] . AAPGBull, 1963, 47( 5) :833- 841. [ 12] 王益友, 郭文莹, 张国栋.几种地化标志在金湖凹陷阜宁群沉积环境中的应用[ J] .同济大学学报( 海洋地质版) , 1979, 7( 2) : 51- 60. [ 13] 卢进才, 李玉宏, 魏仙样, 等.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油页岩沉积环境与资源潜力研究[ J] .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 , 2006, 36( 6) :928- 932. [ 14] 吉利明, 王少飞, 徐金鲤.陇东地区延长组疑源类组合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J]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6, 31( 6) :798- 806. [ 15] 黄思静,谢连文,张萌, 等. 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储层孔隙保存的关系[ 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31( 3) :273- 281. [ 16] 郑荣才, 耿威, 周刚,等.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 砂岩成岩作用与成岩相研究[ J] .岩性油气藏, 2007, 19( 2) : 1- 8. |
[1] | 冉逸轩, 王健, 张熠.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基岩气藏形成条件与有利勘探区[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66-76. |
[2] | 屈卫华, 田野, 董常春, 郭小波, 李立立, 林斯雅, 薛松, 杨世和. 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白垩系烃源岩特征及其控藏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22-134. |
[3] | 王洪星, 韩诗文, 胡佳, 潘志浩. 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白垩系火石岭组凝灰岩储层预测及成藏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35-45. |
[4] | 杨为华. 松辽盆地双城断陷白垩系营城组四段致密油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25-34. |
[5] | 何文渊, 赵莹, 钟建华, 孙宁亮.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油储层中微米孔缝特征及油气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18. |
[6] | 杜长鹏. 松辽盆地莺山-双城断陷白垩系致密火山岩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4): 115-124. |
[7] | 刘宗堡, 李雪, 郑荣华, 刘化清, 杨占龙, 曹松. 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以大庆长垣萨北油田北二区萨葡高油层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1-13. |
[8] | 刘化清, 冯明, 郭精义, 潘树新, 李海亮, 洪忠, 梁苏娟, 刘彩燕, 徐云泽. 坳陷湖盆斜坡区深水重力流水道地震响应及沉积特征——以松辽盆地LHP地区嫩江组一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3): 1-12. |
[9] | 符勇, 李忠诚, 万谱, 阙宜娟, 王振军, 吉雨, 黄礼, 罗静兰, 鲍志东. 三角洲前缘滑塌型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以松辽盆地大安地区青一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198-208. |
[10] | 曹思佳, 孙增玖, 党虎强, 曹帅, 刘冬民, 胡少华. 致密油薄砂体储层预测技术及应用实效——以松辽盆地敖南区块下白垩统泉头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239-247. |
[11] | 袁选俊, 周红英, 张志杰, 王子野, 成大伟, 郭浩, 张友焱, 董文彤. 坳陷湖盆大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生长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1-11. |
[12] | 梁志凯, 李卓, 李连霞, 姜振学, 刘冬冬, 高凤琳, 刘晓庆, 肖磊, 杨有东.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沙河子组页岩孔径多重分形特征与岩相的关系[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6): 22-35. |
[13] | 杨文杰, 胡明毅, 苏亚拉图, 刘昌, 元懿, 李金池. 松辽盆地苏家屯次洼初始裂陷期扇三角洲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4): 59-68. |
[14] | 张少龙, 闫建平, 唐洪明, 孙红, 王敏, 董政. 致密碎屑岩气藏可压裂性测井评价方法及应用——以松辽盆地王府断陷登娄库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3): 133-142. |
[15] | 樊奇, 田继军, 樊太亮, 冯烁, 葛旭, 成赛男. 松辽盆地四方坨子地区上白垩统姚家组浅水三角洲实例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2): 39-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