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0, Vol. 22 ›› Issue (4): 5763.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0.04.010
赵宏波
ZHAO Hongbo
摘要:
二叠系山西组煤系地层山2 段是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该区榆林气田以山2 段致密石英砂岩为主要储集层,而石英砂岩则是在普遍低渗致密储集层背景上相对高渗的砂岩储集类型。由于山西组煤系地层的孔隙水在较长的成岩时期呈酸性,致使石英砂岩的胶结物具有碳酸盐胶结物含量较低、硅质胶结物含量较高和高岭石十分发育的显著特征。石英砂岩的孔隙类型为残余粒间孔+次生溶蚀孔的孔隙组合,具有孔隙结构变化大、孔喉半径小、应力敏感性低和裂缝比较发育等特点。研究表明,在成岩期所遭受的压实作用和硅质胶结作用是造成山2 段煤系地层石英砂岩致密化的主要原因。
[1] 赵澄林,陈丽华.中国天然气储层[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75-78. [2] 李忠,寿建峰,王生朗.东濮凹陷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高压致密气藏的制约[J].地质科学,2000,35(1):96-104. [3] 张富贵,刘家铎,孟万斌,等.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0,22(1):30-36. [4] 李云,时志强.四川盆地中部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8,20(1):27-32. [5] 王华,郑荣才,周祺,等.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2 段三角洲沉积体系和砂体展布特征[J].岩性油气藏,2008,20(2):22-28. [6] 王建功,王天琦,卫平生,等.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以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为例[J].岩性油气藏,2007,19(2):28-34. [7] 刘娟,田景春,张翔,等.川南麻柳场—大塔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9,21(3):70-75. [8] 张浩,康毅力,陈一健,等.致密砂岩油气储层岩石变形理论与应力敏感性[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15(5):482-486. [9] 李智武,罗玉宏,刘树根,等. 川东北地区地层条件下致密储层力学性质实验分析[J].矿物岩石,2005,25(4):52-60. [10] 付金华,王怀厂,魏新善,等.榆林大型气田石英砂岩储集层特征及成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2):26-28. [11] Beard D C,Weyl P K. Influence of texture on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unconsolidated sand [J].AAPG Bulletin,1973,57 (2):349-369. [12] 郑茂俊,庞明. 碎屑储集岩的成岩作用研究[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社,1989:58-59. [13] 黄思静,武文慧,刘洁,等.大气水在碎屑岩次生孔隙形成中的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3,28(4):419-424. [14] 郑茂俊,应凤祥.煤系地层(酸性介质)的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岩模式[J].石油学报,1997,10(4):19-24. [15] 王怀厂, 魏新善,白海峰.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山西组2 段高效储集层形成的地质条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16(3):318-323. [16] 蔡金功,张枝焕.东营凹陷烃类充注与储集层化学成岩作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30(3):79-83. [17] 蔡春芳, 顾家裕. 塔中地区志留系烃类侵位对成岩作用的影响[J].沉积学报,2001,19(1):60-63. [18] 罗月明,李志明,蒋宏,等.准噶尔盆地沙窝地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储层特征[J].岩性油气藏,2008,20(3):27-33. [19] 郑茂俊,庞明.石英砂岩的硅质胶结作用及其对储集性的影响[J].沉积学报,1988,3(1):29-39. |
[1] | 陈康, 戴隽成, 魏玮, 刘伟方, 闫媛媛, 郗诚, 吕龑, 杨广广. 致密砂岩AVO属性的贝叶斯岩相划分方法——以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1-121. |
[2] | 郭海峰, 肖坤叶, 程晓东, 杜业波, 杜旭东, 倪国辉, 李贤兵, 计然. 乍得Bongor盆地花岗岩潜山裂缝型储层有效渗透率计算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117-126. |
[3] | 周东红, 谭辉煌, 张生强. 渤海海域垦利6-1油田新近系复合河道砂体地震描述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4): 13-21. |
[4] | 赵军, 韩东, 何胜林, 汤翟, 张涛. 基于水气比计算的低对比度储层流体性质识别[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128-136. |
[5] | 宁从前, 周明顺, 成捷, 苏芮, 郝鹏, 王敏, 潘景丽.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在砂砾岩储层流体识别中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267-274. |
[6] | 张艳, 高世臣, 孟婉莹, 成育红, 蒋思思. 致密砂岩储层AVO正演模拟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6): 120-128. |
[7] | 丁燕, 杜启振, 刘力辉, 符力耘, 冷雪梅, 刘子煊. 基于纵横波同步联合的孔隙模量三参数AVO反演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1): 111-119. |
[8] | 李新豫, 张静, 包世海, 张连群, 朱其亮, 闫海军, 陈胜. 川中地区须二段气藏地震预测陷阱分析及对策——以龙女寺区块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1): 120-127. |
[9] | 严伟, 刘帅, 冯明刚, 张冲, 范树平. 四川盆地丁山区块页岩气储层关键参数测井评价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3): 95-104. |
[10] | 王秀姣, 黄家强, 姜仁, 曾庆才. 不同含气砂岩的AVO响应类型及其近似式误差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5): 120-126. |
[11] | 韩光明,潘光超,付 琛,罗 琪,邵 远,汪 锐. 含气储层及盖层速度变化对地震响应和AVO 类型的影响[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2): 107-113. |
[12] | 高 刚,李玉海,桂志先,王文涛 . 基于广义S 变换频散AVO 属性提取方法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4): 84-88. |
[13] | 冯小英,秦凤启,唐钰童,刘 慧,王 亚 . 沁水盆地煤层含气后的 AVO 响应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4): 103-108. |
[14] | 刘俊州,孙赞东,刘正涛,孙永洋,董 宁,夏红敏. 叠前同时反演在碳酸盐岩储层流体识别中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1): 102-107. |
[15] | 张水山,张三元,周红艳,易小芹. 潜江凹陷蚌湖向斜周缘岩性油藏识别技术及效果[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5): 86-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