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1, Vol. 23 ›› Issue (1): 7478.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1.01.012
蒋海军1,2,胡明毅1,3,胡忠贵1,3,柯岭1,徐艳霞1,吴联钱1
摘要: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古近系包括花港组﹑平湖组和宝石组,是西湖凹陷比较重要的地层,也是烃源岩较发育的层位。因此,前人对西湖凹陷古近系的沉积环境作过大量的研究,但是对于平湖组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文中通过对西湖凹陷BS-1,CHX-1,TWT-1,DQ-1,PH-1,NB2-1-1 等井的微体古生物化石资料(孢粉﹑钙质超微化石﹑介形虫﹑有孔虫﹑盘星藻﹑海相沟鞭藻等)进行研究认为:花港组为陆相沉积,有争议的平湖组上部为陆相沉积,中下部为海相沉积,宝石组为陆相沉积,并推断古近系为亚热带气候。
[1] 林志强,周平.东海西湖凹陷新生界沉积相的演化[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4,14(2):63-70. [2] 陈琳琳,王丽顺.东海西湖凹陷始新统平湖组沉积层序特征及控相机制讨论[J].上海地质,1995,54(2):51-61. [3] 陈琳琳.东海西湖凹陷平湖组沉积环境演化[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8,18(4):69-78. [4] 叶加仁,顾惠荣.东海西湖凹陷油气地质条件及其勘探潜力[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8,28(4):111-116. [5] 陈琳琳.西湖凹陷陆盆冲积体系河道演变规律探讨[J].上海地质,2003,85(1):40-44. [6] 武法东,周平.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第三系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20-32. [7] 代黎明,崔忠国.渤海海域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分析[J].岩性油气藏,2007,19(4):75-81. [8] 武春英,韩会平,蒋继辉,等.鄂尔多斯盆地大路沟地区长6 油层组沉积相特征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9,21(3):35-39. [9] 郑荣才,王海红,韩永林,等.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 段沉积相特征和砂体展布[J].岩性油气藏,2008,20(3):21-26. [10] 曾勇,胡斌,林明月,等.古生物地层学[M].徐州:中国矿业出版社,2008:36-97. [11] 张玉兰.东海陆缘地区晚第四纪沉积的孢粉及其古环境意义[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4,24(3):91-96. [12] 胡鸿钧,李尧英,魏印心,等.中国淡水藻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314-317. [13] 郑执中,郑守仪.黄、东海及邻近水域浮游有孔虫地理区划的初步探讨[J].海洋与湖沼,1963,5(3):207-214. [14] 汪品先,闵秋宝.东海底质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初步研究[J].海洋学报,1981,3(1):188-192. |
[1] | 张天择, 王红军, 张良杰, 张文起, 谢明贤, 雷明, 郭强, 张雪锐. 射线域弹性阻抗反演在阿姆河右岸碳酸盐岩气藏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56-65. |
[2] | 孔令峰, 徐加放, 刘丁. 三塘湖盆地侏罗系西山窑组褐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脱水演化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5-24. |
[3] | 陈康, 戴隽成, 魏玮, 刘伟方, 闫媛媛, 郗诚, 吕龑, 杨广广. 致密砂岩AVO属性的贝叶斯岩相划分方法——以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1-121. |
[4] | 何文渊, 陈可洋. 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Doshan斜坡带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11. |
[5] | 朱彪, 邹妞妞, 张大权, 杜威, 陈祎. 黔北凤冈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47-158. |
[6] | 李启晖, 任大忠, 甯波, 孙振, 李天, 万慈眩, 杨甫, 张世铭.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煤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76-88. |
[7] | 杨博伟, 石万忠, 张晓明, 徐笑丰, 刘俞佐, 白卢恒, 杨洋, 陈相霖. 黔南地区下石炭统打屋坝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含气性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45-58. |
[8] | 包汉勇, 刘超, 甘玉青, 薛萌, 刘世强, 曾联波, 马诗杰, 罗良. 四川盆地涪陵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古构造应力场及裂缝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4-22. |
[9] | 王雪柯, 王震, 计智锋, 尹微, 姜仁, 侯珏, 张艺琼. 滨里海盆地东缘石炭系盐下碳酸盐岩油气藏成藏规律与勘探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54-62. |
[10] | 李盛谦, 曾溅辉, 刘亚洲, 李淼, 焦盼盼.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孔雀亭地区古近系平湖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49-61. |
[11] | 司马立强, 马骏, 刘俊丰, 杨会洁, 王亮, 赵宁. 柴达木盆地涩北地区第四系泥岩型生物气储层孔隙有效性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1-10. |
[12] | 姚秀田, 王超, 闫森, 王明鹏, 李婉.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新近系馆陶组储层敏感性[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159-168. |
[13] | 肖玲, 陈曦, 雷宁, 易涛, 郭文杰.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80-93. |
[14] | 夏青松, 陆江, 杨鹏, 张昆, 杨朝屹, 聂俊杰, 朱云舫, 李立芳.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132-144. |
[15] | 曾治平, 柳忠泉, 赵乐强, 李艳丽, 王超, 高平.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地区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25-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