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1, Vol. 23 ›› Issue (4): 911.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1.04.002
李传亮1,彭朝阳2
LI Chuanliang1,PENG Chaoyang2
摘要:
煤层气为自生自储型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为了更好地开发煤层气,需要深入研究煤层气的开采机 理。煤层气赋存于煤岩层的割理和基质孔隙中,以吸附状态为主,且与地层水共存。煤层气从孔隙壁面上 解吸下来之后,才能被开采。开采地层水导致地层压力下降,进而导致煤层气解吸成为自由气,解吸后的 煤层气沿割理渗流至井底后被采出地面。煤层气的开采过程包括脱气、解吸和渗流3 个阶段。扩散不是 煤层气的开采机理。
[1] 卢福长,武晓玲,唐文忠.扩散作用对煤层气可采性的影响[J].断块油气田,2010,7(5):17-18. [2] 陈富勇,琚宜文,李小诗,等. 构造煤中煤层气扩散-渗流特征及其机理[J].地学前缘,2010,17(1):195-201. [3] 苏喜立,唐书恒,羡法.煤层气的赋存运移机理及产出特征[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1999,16(3):67-71. [4] 张胜利,李宝芳.煤层割理的形成机理及在煤层气勘探开发评价中的意义[J].中国煤田地质,1996,8(1):72-77. [5] 李传亮.地下没有亲油的岩石[J].新疆石油地质,2011,32(2):197-198. [6] 李传亮,李冬梅.渗吸的动力不是毛管压力[J].岩性油气藏,2011,23(2):114-117. [7]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162-179. [8] 秦同洛,李荡,陈元千.实用油藏工程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26. [9] 张厚福,方朝亮,高先志,等.石油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28. [10] 何更生.油层物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84. [11] 孔祥言.高等渗流力学[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380-381. |
[1] | 薄尚尚, 田继先, 李曜良, 王晔桐, 王昊, 孙国强.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99-112. |
[2] | 文雯, 杨西燕, 向曼, 陶夏妍, 杨容, 李阳, 范家兴, 蒲柏宇.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68-79. |
[3] | 李阳, 王兴志, 蒲柏宇, 徐昌海, 杨西燕, 朱逸青, 黄梓桑, 康家豪.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2): 116-130. |
[4] | 董敏, 郭伟, 张林炎, 吴中海, 马立成, 董会, 冯兴强, 杨跃辉. 川南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古构造应力场及裂缝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43-51. |
[5] | 任婕, 胡忠贵, 胡明毅, 李雄, 庞艳荣, 左洺滔, 黄宇飞. 涪陵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特征及有利储集体分布[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70-80. |
[6] | 徐宇轩, 代宗仰, 胡晓东, 徐志明, 李丹. 川东北沙溪庙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以五宝场地区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209-219. |
[7] | 孙夕平, 张昕, 李璇, 韩永科, 王春明, 魏军, 胡英, 徐光成, 张明, 戴晓峰. 基于叠前深度偏移的基岩潜山风化淋滤带储层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220-228. |
[8] | 刘雁婷.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1): 78-86. |
[9] | 王威.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高效成藏模式探讨[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3): 27-34. |
[10] | 章惠, 关达, 向雪梅, 陈勇. 川东北元坝东部须四段裂缝型致密砂岩储层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1): 133-139. |
[11] | 孙春燕, 胡明毅, 胡忠贵. 川东北达川-万县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4): 30-37. |
[12] | 赵万金, 周春雷. 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图像增强技术识别裂缝[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3): 103-109. |
[13] | 章宇路,文华国,郑荣才,周 刚,张 兵,曹脊翔. 川东北铁山—双家坝地区长兴组白云岩成因[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5): 34-43. |
[14] | 周 文,尹太举,张亚春,李伟强,王冬冬 . 蚂蚁追踪技术在裂缝预测中的应用——以青西油田下沟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6): 111-118. |
[15] | 张 晶,李双文,付立新,龙礼文,姚 军,卢 异 .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碎屑岩潜山内幕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6): 50-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