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4, Vol. 26 ›› Issue (2): 3237.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4.02.006
杨豫川,李凤杰,代廷勇,李俊武,杨承锦
YANG Yuchuan, LI Fengjie, DAI Tingyong, LI Junwu, YANG Chengjin
摘要:
对胡尖山地区长 4+5 油层组的岩心、测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和压汞等资料的分析表明:该区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储层孔隙度为 10.86%,渗透率为 0.56 mD,为低孔、特低渗、致密—近致密储层。 该区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绿泥石膜对原生粒间孔的保存以及溶蚀作用对储层的孔渗性均具有建设性作用。 以储层特征参数和孔隙结构参数为基础,对胡尖山地区长 4+5 油层组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并将其分为 4 类,其中Ⅱ类和Ⅲ类储层是该区主要的储集层类型。
[1] 石雪峰,杜海峰.姬塬地区长3—长4+5 油层组沉积相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8,20(1):59-63. [2] 肖玲,田景春,李君文,等.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延长组长4+5 油层组沉积特征及有利相带预测[J].新疆地质,2007,25(3):291-294. [3] 宁正福,李东阳,程林松.胡尖山地区长6、长4+5 储层有利区预测[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3):33-40. [4] 李凤杰,王多云,张庆龙,等.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沉积相特征与层序地层分析[J].沉积学报,2006,24(4):549-555. [5] 淡卫东,程启贵,牛小兵,等.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长8 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33(8):1-3. [6] 罗静兰,张晓丽,张云翔,等.成岩作用对河流—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物性演化的影响———以延长油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 2 砂岩为例[J].沉积学报,2001,19(4):541-547. [7] 李凤杰,王多云,徐旭辉.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4):365-370. [8] 郑荣才,耿威,周刚,等.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 砂岩成岩作用与成岩相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7,19(2):1-8. [9] 黄思静,谢连文,张萌,等.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储层孔隙保存的关系[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3):273-281. [10] 兰叶芳,黄思静,吕杰.储层砂岩中自生绿泥石对孔隙结构的影响———来自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的研究结果[J].地质通报,2001,30(1):134-140. [11] Taylor T R. The influence of calcite dissolution on reservoir porosity in Miocene sandstones,Picaroon field,off-shore Texas Gulf Coast [J]. Journal of Sedimentary Petrology,1990,60(3):322-334. [12] Rossi C,Goldstein R H,Marfil R. Pore fluid evolution and quartz diagenesis in the Khatatba Formation,Western Desert,Egypt[J].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2000,69(4):91-96. [13] 李弘,王芙蓉,戴世立,等.绿泥石膜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M 油田延长组2 段为例[J].岩性油气藏,2008,20(4):71-74. |
[1] | 余琪祥, 罗宇, 段铁军, 李勇, 宋在超, 韦庆亮. 准噶尔盆地环东道海子凹陷侏罗系煤层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45-55. |
[2] | 李道清, 陈永波, 杨东, 李啸, 苏航, 周俊峰, 仇庭聪, 石小茜.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岩气“甜点”储层智能综合预测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23-35. |
[3] | 白玉彬, 李梦瑶, 朱涛, 赵靖舟, 任海姣, 吴伟涛, 吴和源. 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页岩油“甜点”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10-121. |
[4] | 乔桐, 刘成林, 杨海波, 王义凤, 李剑, 田继先, 韩杨, 张景坤.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侏罗系三工河组凝析气藏特征及成因机制[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69-180. |
[5] | 易珍丽, 石放, 尹太举, 李斌, 李猛, 刘柳, 王铸坤, 余烨.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物源转换及沉积充填响应[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56-66. |
[6] | 杨海波, 冯德浩, 杨小艺, 郭文建, 韩杨, 苏加佳, 杨皩, 刘成林. 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特征及热演化史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56-166. |
[7] | 魏成林, 张凤奇, 江青春, 鲁雪松, 刘刚, 卫延召, 李树博, 蒋文龙.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东部深层二叠系超压形成机制及演化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67-177. |
[8] | 卞保力, 刘海磊, 蒋文龙, 王学勇, 丁修建.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火山岩凝析气藏的发现与勘探启示[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96-105. |
[9] | 王金铎, 曾治平, 徐冰冰, 李超, 刘德志, 范婕, 李松涛, 张增宝.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流体相态及油气藏类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23-31. |
[10] | 王天海, 许多年, 吴涛, 关新, 谢再波, 陶辉飞.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98-110. |
[11] | 尹路, 许多年, 乐幸福, 齐雯, 张继娟.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59-68. |
[12] | 李二庭, 米巨磊, 张宇, 潘越扬, 迪丽达尔·肉孜, 王海静, 高秀伟. 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88-97. |
[13] | 杨兆臣, 卢迎波, 杨果, 黄纯, 弋大琳, 贾嵩, 吴永彬, 王桂庆. 中深层稠油水平井前置CO2蓄能压裂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78-184. |
[14] | 罗贝维, 尹继全, 胡广成, 陈华, 康敬程, 肖萌, 朱秋影, 段海岗. 阿联酋西部地区白垩系森诺曼阶高孔渗灰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63-71. |
[15] | 聂礼尚, 马静辉, 唐小飞, 杨智, 张婉金, 李鸿蕊. 准噶尔盆地东部帐篷沟地区中新生代构造事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81-9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