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0, Vol. 22 ›› Issue (Z1): 6668.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0.Z1.014
常少英1,苏丕波2,马红霞1,熊冉1
CHANG Shaoying1, SU Pibo2, MA Hongxia1, XIONG Ran1
摘要:
分频解释技术通过在频率域内对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全频段扫描、成像,改善和提高了地震资料对地质异常体的分辨能力,使地震资料解释人员能够在频率域内开展储层研究工作,已成为现阶段地球物理勘探的一项重要技术。该技术在薄层的识别、薄层储层厚度的计算、展现储层内部非均质性变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文中就分频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工作中对其特点的研究应用展开了阐述。
[1] Greg P,James G,Jphn L. Interpretational application of spectral decomposition in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J].The Leading Edge,1999,18(3):353-360. [2] 李晓春,王祝文,岳崇旺,等.Hilbert-Huang 变换在提取声波测井信号储集特性中的应用[J].岩性油气藏,2009,21(1):107-111. [3] 李宇翔,李国蓉.塔中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白云岩层序不整合面控制的大气水溶蚀作用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9,21(2):51-55. [4] 崔凤林,管叶君.时频分析———薄互层结构研究的新途径[J].石油物探,1992,31(2):1-15. [5] 王威,李臻,田敏,等.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方法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J].岩性油气藏,2009,21(2):121-125. [6] 蔡瑞.谱分解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CT 理论与应用研究,2003,12(2):22-25. [7] 朱庆荣,张越迁,于兴河,等.分频解释技术在表征储层中的运用[J].矿物岩石,2003,23(3):104-108. [8] 陈广坡,潘建国,陶云光.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综合预测评价技术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石油物探,25,44(1):33-36. |
[1] | 何文渊, 陈可洋. 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Doshan斜坡带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11. |
[2] | 石战战, 夏艳晴, 周怀来, 王元君. 基于联合稀疏表示的共偏移距道集随机噪声压制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5): 92-100. |
[3] | 李玉凤, 孙炜, 何巍巍, 杨云飞, 章新文, 严移胜. 基于叠前反演的泥页岩地层压力预测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1): 113-121. |
[4] | 王 靖,孙赞东,吴 杰,苏 勤,臧胜涛. 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叠前保幅性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3): 105-112. |
[5] | 陈星州,童亨茂,李冰,杨烁. 辽河东部凹陷火成岩储层识别技术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5): 40-46. |
[6] | 陈可洋,吴清岭,范兴才,陈树民,李来林,刘振宽. 地震波逆时偏移中不同域共成像点道集偏移噪声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2): 118-124. |
[7] | 徐赢,覃新平,吴迪,陶长州,潘有军,翟亚梅. 基于模型地震反演储层预测技术的应用———以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4): 85-89. |
[8] | 李敏同,李忠权,麻成斗,段新国,李洪奎. 地震反演约束下的敖南油田南部下白垩统黑帝庙油层砂体精细对比[J]. 岩性油气藏, 2010, 22(Z1): 74-79. |
[9] | 李国福,苏云,黄倩. 弹性波阻抗反演技术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0, 22(Z1): 80-84. |
[10] | 李国良,蔡 佳,甘华军,廖计华. 南阳凹陷边界断裂带砂体反演及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10, 22(2): 99-102. |
[11] | 刘全新,方光建. 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实现地震叠前反演[J]. 岩性油气藏, 2010, 22(1): 87-92. |
[12] | 王威,李臻,田敏,周锦程,李凝.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方法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J]. 岩性油气藏, 2009, 21(2): 121-1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