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涛1,王 芳2,3,汪伶俐2,3
HE Tao1,W AN G Fang 2,3,W ANG Lingli 2,3
摘要:
运用物性分析、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及恒速压汞等技术,对致密砂岩储层进行了微观孔隙结构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小于0.3 mD.孔隙类型以次生溶孔为主,平均孔隙半径为l62 Ixm,与渗透率无相关性;平均喉道半径为0.33 m,与渗透率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是影响渗透率的主要因素;孔喉半径比大,平均为602,大孔隙被小喉道所控制,从而造成储层非均质性强、渗流能力差。致密砂岩储层的规模开发需采用先进的储层改造工艺.充分扩大喉道半径,降低孔喉比,提高储层渗流能力,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开发效果
[1] 邹才能,朱如凯,吴松涛,等.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特征、机理及展望[J].石油学报,2012,33(2):173-186. [2] 杨华,张文正.论鄂尔多斯盆地长7 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J]. 地球化学,2005,34 (2):147-153. [3] 贾承造,邹才能,李建忠,等.中国致密油评价标准、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及资源前景[J].石油学报,2012,33(3):343-350. [4] 高辉,孙卫.特低渗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特征的定量表征[J].地质科技情报,2010,29(4):67-72. [5] 于俊波,郭殿军,王新强.基于恒速压汞技术的低渗透储层物性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30(2):22- 25. [6] 胡志明, 把智波,熊伟,等.低渗透油藏微观孔隙结构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30(3):51-53. [7] 李卫成,张艳梅,王芳,等. 应用恒速压汞技术研究致密油储层微观孔喉特征[J].岩性油气藏,2012,24(6):60-65. [8] 高辉,解伟,杨建鹏,等.基于恒速压汞技术的特低—超低渗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特征[J]. 石油实验地质,2011,33 (2):206-211. |
[1] | 余琪祥, 罗宇, 段铁军, 李勇, 宋在超, 韦庆亮. 准噶尔盆地环东道海子凹陷侏罗系煤层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45-55. |
[2] | 邵威, 周道容, 李建青, 章诚诚, 刘桃. 下扬子逆冲推覆构造后缘凹陷油气富集关键要素及有利勘探方向[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61-71. |
[3] | 余海波. 东濮凹陷构造特征及古生界有利勘探区带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72-79. |
[4] | 朱志良, 高小明. 陇东煤田侏罗系煤层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86-94. |
[5] | 未志杰, 康晓东. 煤层气藏强化采收全流固耦合模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5): 181-188. |
[6] | 刘明明, 王全, 马收, 田中政, 丛颜. 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的煤层气井位优化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6): 164-171. |
[7] | 苏朋辉, 夏朝辉, 刘玲莉, 段利江, 王建俊, 肖文杰. 澳大利亚M区块低煤阶煤层气井产能主控因素及合理开发方式[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5): 121-128. |
[8] | 未志杰, 康晓东, 刘玉洋, 曾杨. 煤层气藏全流固耦合数学模型[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2): 151-158. |
[9] | 淮银超, 张铭, 谭玉涵, 王鑫. 澳大利亚东部S区块煤层气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1): 49-56. |
[10] | 凌浩川, 孟智强, 石洪福, 孙强, 潘杰. 基于甲型水驱规律曲线的表征方法改进[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6): 125-130. |
[11] | 高为, 金军, 易同生, 赵凌云, 张曼婷, 郑德志. 黔北小林华矿区高阶煤层气藏特征及开采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5): 140-147. |
[12] | 艾林, 周明顺, 张杰, 梁霄, 钱博文, 刘迪仁. 基于煤岩脆性指数的煤体结构测井定量判识[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2): 139-144. |
[13] | 李传亮, 朱苏阳, 彭朝阳, 王凤兰, 杜庆龙, 由春梅. 煤层气井突然产气机理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2): 145-149. |
[14] | 张廷山, 何映颉, 伍坤宇, 林丹, 张朝. 筠连地区上二叠统宣威组沉积相及聚煤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1): 1-10. |
[15] | 吴雅琴,邵国良,徐耀辉,王 乔,刘振兴,帅 哲. 沁水盆地郑庄区块煤层气开发地质单元划分及开发方式优化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6): 125-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