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飞跃,侯长冰,苟幸福,吴泽民
MAO Feiyue, HOU Changbing, GOU Xingfu, WU Zemin
摘要:
利用钻井与测井资料,运用印模法对镇原油田侏罗系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在分析油藏分布与古地貌 关系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古地貌对油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而建立了镇原油田侏罗系油成藏的主要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镇原油田侏罗系主要发育河谷、支河谷、高地、斜坡和河间丘等5 种古地貌单元。镇原油 田侏罗系油藏受古地貌控制,主要分布于古地貌侵蚀高地周缘、斜坡前缘及坡嘴地带。古地貌控制油成藏 的有利条件有:下切河谷内的厚层砂体是油运移的良好通道,河间丘和坡嘴是油优先聚集的部位,差异压 实形成的低幅度构造是油运移的最终指向。镇原油田侏罗系油成藏模式有坡嘴式、河间丘式和古高地式 等3 种。
[1] 宋凯,吕剑文,凌升阶,等.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吴旗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与油藏[J].古地理学报,2003,5(4):497-507. [2] 郭正权,潘令红,刘显阳,等.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古地貌油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J].中国石油勘探,2001,6(4):20-27. [3] 于雷,陈建文,金绍臣,等.鄂尔多斯盆地彭阳地区延安组、长3油层组储层特征及评价[J].岩性油气藏,2012,24(6):49-53. [4] 陶辉飞,王多云,李树同,等.绥靖油田延长组顶部侵蚀古地貌与侏罗系油藏关系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19(2):183-187. [5] 苏幽雅,高阿龙.侏罗系油藏高效建产产建随钻地质研究[J].石油化工应用, 2011,30(1):69-72. [6] 欧梦常,陈守民,杨学峰,等.陕北地区侏罗系古地貌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J].地质与资源,2007,6(2):99-101. [7] 刘联群,刘建平,李勇,等.鄂尔多斯盆地彭阳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0,32(3):263-267. [8] 丁晓琪,张哨楠,刘岩.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油田前侏罗纪古地貌与油层分布规律[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8,30(4):385-388. [9] 赵俊兴,陈洪德.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早中期甘陕古河的演化变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2):152-158. [10] 李凤杰,王多云,刘自亮,等.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中侏罗统延安组延9 油层组河流沉积及演化[J].古地理学报, 2009,11(3):275-283. [11] 赵俊兴, 陈洪德, 时志强.古地貌恢复技术方法及其研究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研究为例[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28(3):260-266. [12] 毛明陆,杨亚娟,张艳.试论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岩性油藏分析的几项地质关键技术[J].岩性油气藏,2007,19(4):27-33. [13] 林森虎,邹才能,袁选俊,等.美国致密油开发现状及启示[J].岩性油气藏,2011,23(4):25-30. [14] 王轶平,邓志刚,文志刚.上里塬地区侏罗系油藏成藏规律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27(4):585-586. |
[1] | 关蕴文, 苏思羽, 蒲仁海, 王启超, 闫肃杰, 张仲培, 陈硕, 梁东歌.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地区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77-88. |
[2] | 王子昕, 柳广弟, 袁光杰, 杨恒林, 付利, 王元, 陈刚, 张恒.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烃源岩特征及控藏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33-144. |
[3] | 尹虎, 屈红军, 孙晓晗, 杨博, 张磊岗, 朱荣幸.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长7油层组深水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45-155. |
[4] | 牟蜚声, 尹相东, 胡琮, 张海峰, 陈世加, 代林锋, 陆奕帆.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长7段致密油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71-84. |
[5] | 王同川, 陈浩如, 温龙彬, 钱玉贵, 李玉琢, 文华国. 川东五百梯地区石炭系岩溶古地貌识别及储集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09-121. |
[6] | 段逸飞, 赵卫卫, 杨天祥, 李富康, 李慧, 王嘉楠, 刘钰晨.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页岩气源储特征及聚集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72-83. |
[7] | 冯斌, 黄晓波, 何幼斌, 李华, 罗进雄, 李涛, 周晓光. 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源-汇系统重建[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84-95. |
[8] | 王宏波, 张雷, 曹茜, 张建伍, 潘星.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盒8段河流扇沉积模式及勘探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17-126. |
[9] | 曹江骏, 王茜, 王刘伟, 李诚, 石坚, 陈朝兵.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58-171. |
[10] | 李启晖, 任大忠, 甯波, 孙振, 李天, 万慈眩, 杨甫, 张世铭.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煤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76-88. |
[11] | 雷涛, 莫松宇, 李晓慧, 姜楠, 朱朝彬, 王桥, 瞿雪姣, 王佳.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山西组砂体叠置模式及油气开发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147-159. |
[12] | 牛成民, 惠冠洲, 杜晓峰, 官大勇, 王冰洁, 王启明, 张宏国. 辽中凹陷西斜坡古近系东三段湖底扇发育模式及大油田发现[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33-42. |
[13] | 翟咏荷, 何登发, 开百泽. 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晚二叠世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32-44. |
[14] | 王天海, 许多年, 吴涛, 关新, 谢再波, 陶辉飞.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98-110. |
[15] | 李毕松, 苏建龙, 蒲勇, 缪志伟, 张文军, 肖伟, 张雷, 江馀.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二叠系茅口组相控岩溶刻画及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69-7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