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0, Vol. 22 ›› Issue (2): 9094.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0.02.016
张 涛,胡自多,刘文卿,鲁烈琴,邵喜春
ZHANG Tao,HU Ziduo,LIU Wenqing,LU LieQin,SHAO Xichun
摘要:
柴达木盆地NYS地区断层和裂缝发育,地质构造复杂,常规叠加成像方法由于成像精度不够.难以满足对构造和断层精细解释的需要。文章针对NYS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对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的速度和偏移孔径等重要参数进行了优选,使得叠前成像质量明显提高,达到了精细构造解释的要求。
[1] 于明德,王璞瑁,铁映春,等.克希霍夫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三江盆地XDLZ地区的应用『J].世界地质,2007,26(4):493-499. [2]苏勤,吕彬,李斐.几种叠后时间偏移方法在西部低信噪比地区应用效果比较[J].岩性油气藏,2007,19(1):117—119. [3]吕彬,王宇超,李斐.保幅型裂步傅里叶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探讨[J].岩性油气藏,2007,19(3):101—105. [4]吕彬,李斐,李振春,等.聚焦点控制照明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初探[J].岩性油气藏,2007,19(1):l13—116. [5]杨午阳,杨文采,刘全新,等.三维F—X域粘弹性波动方程保幅偏移方法[J].岩性油气藏,2007,19(1):86—91. [6]王小卫,吕磊,刘伟方,等.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地震处理的几项关键技术[J].岩性油气藏,2008,20(4):109一l12. [7]黄洪冠.地震数据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及应用[J].中州煤炭,2008,155(5):37~38. [8]罗银河,刘江平,董桥梁,等.克希霍夫弯曲射线叠前时间偏移及应用[J].天然气工业,2005,25(8):35—37. [9]麻三怀,杨长春,孙福利,等.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复杂构造带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3):754—760. [10]曹延军,游洪文,林玉英,等.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及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4,11(5):12—13. [11]渥·伊尔马滋.地震资料分析— — 地震资料处理、反演和解释[M].刘怀山,王克斌,童思友,等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395—404. [12]熊翥.复杂地区地震数据处理思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125—138. [13]黄棱,李刚,李春雨,等.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在吉林探区的应用[J].天然气工业,2007,27(增刊A):134—136. [14]刘立彬,李振春.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成像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5):l 571—1 577. [15]樊卫花,杨长春,孙传文,等.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偏移应用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3):836—842. |
[1] | 杨兆臣, 卢迎波, 杨果, 黄纯, 弋大琳, 贾嵩, 吴永彬, 王桂庆. 中深层稠油水平井前置CO2蓄能压裂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78-184. |
[2] | 赵长虹, 孙新革, 卢迎波, 王丽, 胡鹏程, 邢向荣, 王桂庆. 薄层超稠油驱泄复合开发蒸汽腔演变物理模拟实验[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161-168. |
[3] | 薛罗, 史忠生, 马轮, 赵艳军, 岳世俊, 洪亮, 王磊, 雷明. 南苏丹Melut盆地北部地区中—新生界稠油成藏模式及勘探潜力[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76-85. |
[4] | 卢迎波. 超稠油注气次生泡沫油生成机理及渗流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152-159. |
[5] | 马奎前, 刘东, 黄琴. 渤海旅大油田新近系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油物理模拟实验[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5): 152-161. |
[6] | 金秋月, 杨希冰, 胡林, 卢梅. 北部湾盆地稠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4): 81-88. |
[7] | 杜旭林, 戴宗, 辛晶, 李海龙, 曹仁义, 罗东红. 强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三维水驱物理模拟实验[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2): 141-148. |
[8] | 张吉磊, 罗宪波, 张运来, 何逸凡, 周焱斌. 提高稠油底水油藏转注井注水效率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4): 141-148. |
[9] | 张运来, 廖新武, 胡勇, 李廷礼, 苏进昌. 海上稠油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模式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4): 120-126. |
[10] | 陈丽华. 强水敏储层矿物高温变化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以金家油田沙一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4): 121-126. |
[11] | 袁 淋,李晓平,张芨强,程子洋. 稠油油藏水平井井筒压降规律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6): 115-119. |
[12] | 汤明光,刘清华,张贵才,陈立峰. 抗垢碱提高稠油采收率机理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3): 125-130. |
[13] | 王大为,刘小鸿,张风义,许万坤,吴春新. 各向异性稠油油藏 SAGD 产能公式校正[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1): 123-126. |
[14] | 李爱芬,唐健健,陈 凯,唐培忠. 泡沫在不同渗透率级差填砂管中的调驱特性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3, 25(4): 119-123. |
[15] | 谢伟彪,殷秋丽,刘迪仁,袁继煌,陈建. 基于多矿物分析的砂砾岩稠油储层测井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13, 25(3): 102-1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