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0, Vol. 22 ›› Issue (Z1): 7479.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0.Z1.016
李敏同1,李忠权1,麻成斗2,段新国1,李洪奎1
摘要:
近几年的勘探实践表明葡萄花构造南部的敖南油田黑帝庙油层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该区黑帝庙油层砂体研究程度较低,陆相地层相变快,导致砂体横向变化大,难以对砂体进行精细对比。以敖南油田茂701 区块为研究对象,在砂组划分的基础上,通过地震反演约束,对黑帝庙油层砂体进行了精细对比研究。地震反演结果和实钻成果表明,纵向上黑一段砂体较发育,纵向砂体层数多且相互叠置、累计厚度大,横向上可以追踪对比;黑二段砂体基本不发育。这为准确预测有利储集区带,进而指导敖南油田黑帝庙油层的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地质基础。
[1] 罗笃清,姜贵周.松辽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3,17(1):8-15. [2] 段新国,李忠权,姜福聪.葡南地区黑帝庙浅层气藏成藏模式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3):23-28. [3] 王华,郑荣才,周祺,等.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2 段三角洲沉积体系和砂体展布特征[J].岩性油气藏,2008,20(2):22-28. [4] 郑荣才,王海红,韩永林,等.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 段沉积相特征和砂体展布[J].岩性油气藏,2008,20(3):21-26. [5] 李迪,吕延防,刘宗堡.大庆长垣南部黑帝庙油层沉积特征及对浅层气分布的控制作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9,33(3):22-26. [6] 白振国,李忠权,麻成斗,等.大庆长垣南部黑帝庙油层浅层气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3(6):593-597. [7] 吕晓光,李长山,蔡希源,等.松辽大型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前缘相储层结构模型[J].沉积学报,1999,17(4):572-577. [8] 杨光,苗红波,郭巍,等.松辽盆地南部黑帝庙地区油气成藏模式[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37(4):734-738. [9] 王威,李臻,田敏,等.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方法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J].岩性油气藏,2009,21(2):121-125. [10] 赵庆国,赵华,朱应科.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在河4 井复杂断块区的应用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39(6):706-710. [11] 王洪亮,王军,杨英波,等.测井技术在X 气田油藏描述中的应用[J].岩性油气藏,2009,21(3):76-81. [12] 吴胜和,马晓芬,陈崇河.测井约束反演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中的应用[J].地层学杂志,2001,25(2):140-144. [13] 李阳,高喜龙,刘占军.多井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在埕岛油田的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8,12(1):69-72. [14] 郑军.地质、测井、地震联合反演在辽河海外河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25(增刊上):18-20. [15] 呼舜兴,郭献广,张之文.地震反演技术在桥口—白庙地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22(3):85-87. [16] 陆毅,王书宝.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预测新区砂体的大小及分布[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22(8):58-59. [17] 李琼,贺振华.地震高分辨率非线性反演在薄互储层识别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6):708-712. [18] 何晓菊,郭亚斌.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庙地区上古生界砂岩储层预测技术和效果[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37(增刊):9-13. [19] 曹卿荣,李佩,孙凯,等.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刻画河道砂体[J].岩性油气藏,2007,19(2):93-96. [20] 郑荣才,叶泰然, 翟文亮,等.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体分布预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29(3):405-411. |
[1] | 程焱, 王波, 张铜耀, 齐玉民, 杨纪磊, 郝鹏, 李阔, 王晓东. 渤中凹陷渤中A-2区新近系明化镇组岩性油气藏油气运移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46-55. |
[2] | 易珍丽, 石放, 尹太举, 李斌, 李猛, 刘柳, 王铸坤, 余烨.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物源转换及沉积充填响应[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56-66. |
[3] | 张磊, 李莎, 罗波波, 吕伯强, 谢敏, 陈新平, 陈冬霞, 邓彩云. 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沙三段超压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57-70. |
[4] | 夏明军, 邵新军, 杨桦, 王忠生, 李之宇, 张超前, 原瑞娥, 法贵方. 海外岩性油气藏储量分类分级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37-44. |
[5] | 李恒萱, 温志新, 宋成鹏, 刘祚冬, 季天愚, 沈一平, 耿珂. 塞内加尔盆地演化过程与岩性油气藏勘探前景[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45-53. |
[6] | 王雪柯, 王震, 计智锋, 尹微, 姜仁, 侯珏, 张艺琼. 滨里海盆地东缘石炭系盐下碳酸盐岩油气藏成藏规律与勘探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54-62. |
[7] | 刘计国, 周鸿璞, 秦雁群, 邹荃, 郑凤云, 李早红, 肖高杰. 非洲Muglad盆地Fula凹陷白垩系AG组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82-91. |
[8] | 洪国良, 王红军, 祝厚勤, 白振华, 王雯雯. 南苏门答腊盆地J区块中新统Gumai组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及有利区带[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138-146. |
[9] | 聂礼尚, 马静辉, 唐小飞, 杨智, 张婉金, 李鸿蕊. 准噶尔盆地东部帐篷沟地区中新生代构造事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81-91. |
[10] | 李国欣, 石亚军, 张永庶, 陈琰, 张国卿, 雷涛.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地质认识新进展及重要启示[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1-18. |
[11] | 周东红, 谭辉煌, 张生强. 渤海海域垦利6-1油田新近系复合河道砂体地震描述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4): 13-21. |
[12] | 王茂桢, 吴奎, 郭涛, 惠冠洲, 郝轶伟. 辽东凹陷东南缘古近系沙二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4): 66-78. |
[13] | 牛成民, 杜晓峰, 王启明, 张参, 丁熠然. 渤海海域新生界大型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3): 1-14. |
[14] | 王乔, 宋立新, 韩亚杰, 赵会民, 刘颖.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古近系沙三段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102-113. |
[15] | 罗浩渝, 陈军, 章学岐, 孟祥霞, 赵凤全, 吴少军, 郭璇. 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及对岩性油藏的控制——以库车坳陷南斜坡巴西改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5): 70-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