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1, Vol. 23 ›› Issue (1): 2933.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1.01.003
付广,汪芯
FU Guang, WANG Xin
摘要:
依据气藏盖层排替压力与储层剩余压力特征,对徐深气田聚散气能力配置类型及其与储量丰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强聚弱散配置类型最有利于天然气富集,强聚中散配置类型和较强聚弱散 配置类型次之。徐深气田中19 个气藏聚散气能力配置类型有5 种,以强聚较强散配置类型最多,强聚中散配置类型次之。徐深气田中19 个气藏以中等储量丰度的气藏最多,高、低储量丰度的气藏相对较少。该气田如要形成高天然气储量丰度气藏,最佳聚散气能力配置类型应为强聚中散和较强聚中散配置类型。
[1] 黄海平,杨玉峰,陈发景,等.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的形成[J].地学前缘,2000,7(4):515-521. [2] 李景坤,刘伟,宋兰斌.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烃源岩生烃条件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6,26(6):21-24. [3] 邵红梅,毛庆云,姜洪启,等.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气藏储层特征[J].天然气工业,2006,26(6):29-32. [4] 杨辉,张研,邹才能,等.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分布及天然气富集规律[J].地球物理学报,2006,49(4):1 136-1 143. [5] 程日辉,王璞珺,刘万洙,等.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充填的层序地层[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35(4):469-474. [6] 付广,王有功.火山岩天然气成藏要素时空匹配及对气藏的控制作用———以徐家围子地区深层为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8,33(3):342-348. [7] 付广,张立含,周海超.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J].地质科学,2009,44(2):624-634. [8] 黄薇,谢豪,董景海.徐家围子断陷气藏封盖保存条件及与储量丰度关系研究[J].地质科学,2009,44(2):365-372. [9] 于丹,吕延防,付晓飞,等.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对深层天然气的控制作用[J].地质评论,2010,56(2):237-245. [10] 付晓飞,沙威,于丹,等.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内断层侧向封闭性与天然气藏[J].地质评论,2010,56(1):60-69. [11] 付广,胡明,于丹.火山岩盖层类型及封气能力———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40(2):237-244. [12] 付广,王有功,苏玉平.超压泥岩盖层封闭性演化规律及其研究意义[J].矿物学报,2006,26(4):453-459. [13] 郝芳.超压盆地生烃作用动力学与油气成藏机理[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5:1-18. |
[1] | 张晓丽, 王小娟, 张航, 陈沁, 关旭, 赵正望, 王昌勇, 谈曜杰. 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87-98. |
[2] | 王涛, 张生银, 魏璞, 李俊飞, 郭晖, 张顺存. 沸石类矿物成因及其对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175-186. |
[3] | 李佳思, 付磊, 张金龙, 陈静, 牛斌, 张顺存.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中上二叠统碎屑岩成岩作用及次生孔隙演化[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54-66. |
[4] | 马永平, 王国栋, 张献文, 潘树新, 黄林军, 陈永波, 郭娟娟. 粗粒沉积次生孔隙发育模式——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夏子街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5): 34-43. |
[5] | 涂汉敏, 郭平, 贾钠, 汪周华, 王千. CPA方程对CO2-水体系相态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4): 113-119. |
[6] | 张烈辉, 单保超, 赵玉龙, 郭晶晶, 唐洪明. 页岩气藏表观渗透率和综合渗流模型建立[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6): 108-118. |
[7] | 刘曦翔, 张哨楠, 杨鹏, 张咏梅, 何昊. 龙凤山地区营城组深层优质储层形成机理[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2): 117-124. |
[8] | 李 欣,杜德道,蔡郁文,王 珊 .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火山岩储层主要次生矿物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6): 98-105. |
[9] | 张晶,李双文,刘化清,袁淑琴,牛海清,刘志刚. 歧口凹陷歧南斜坡深部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13, 25(6): 46-52. |
[10] | 吴志雄,张永庶,邹开真,王牧,杜忠明,史基安. 柴北缘鱼卡—九龙山地区侏罗系储层特征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3, 25(1): 63-68. |
[11] | 刘豇瑜,郗爱华,冉启全,周 慧,袁 丹. 准噶尔盆地滴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次生孔隙的岩相学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3): 51-55. |
[12] | 张雪花,黄思静,兰叶芳,黄可可,梁瑞. 浊沸石溶解过程的热力学计算及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11, 23(2): 64-69. |
[13] | 冯永春,王建民.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油田永金地区长6 储层微观孔隙成因类型及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08, 20(4): 47-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