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2, Vol. 24 ›› Issue (4): 3439.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2.04.007
徐丽1,2,王轶平3,段毅1,邢蓝田1,吴保祥1,张晓丽1,2
XU Li 1,2, WANG Yiping3, DUAN Yi1, XING Lantian1, WU Baoxiang1, ZHANG Xiaoli 1,2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南梁地区延长组长4+5 油层组是该区重要的储集层之一,包括长4+51和长4+52共2个小层。通过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及储层控制因素对该区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评价了储层的储集性能。结果表明:该区砂岩以长石砂岩和少量岩屑质长石砂岩组成;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溶 蚀孔为主;喉道以细—微细喉道为主,排驱压力相对较高,属超低渗储集岩。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造成 储层超低渗的主要原因。沉积作用控制了砂体的展布;成岩过程中压实与胶结作用使储层孔隙大量减少, 而黏土膜胶结、溶蚀作用和烃类侵位对孔隙建造具有积极作用。根据岩性和物性特征,将该区储集岩划分 为2 类,优质储层的勘探应以沉积作用控制下的多套砂体相互叠置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重点。
[1] 张慧元,李文厚,张慧军,等.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 油层组沉积相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0,17(2):21-30. [2] 闫海龙.南梁—华池地区三叠系(长3—长4+5 油层组)沉积微相及有利区带预测[D].西安:西北大学,2005. [3] 王洪建,吴小斌,孙卫,等.陇东地区延长组长3、长4+5 储层物源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8,30(1):38-43. [4] 张磊锋.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特征及宏观非均质性[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8,30(5),211-214. [5] 王瑞飞,陈明强,孙卫.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地质评论,2008,54(2):270-277. [6] 朱小燕,孙卫,李建霆,等.陇东城壕—南梁地区长6 储层特征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18(6):903-907. [7] 李凤杰,王多云,徐旭辉.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4):365-369. [8] 杨金龙,阮敏.鄂尔多斯盆地堡子湾地区三叠系长4+5 组储层特征及对产能的控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4):23-32. [9] 李军,张超谟,李进福,等.库车前陆盆地构造压实作用及其对储集层的影响[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38(1):41-51. [10] 兰叶芳,黄思静,吕杰.储层砂岩中自生绿泥石对孔隙结构的影响———来自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的研究结果[J].地质通报,2011,30(1):134-140. [11] 姚泾利,王琪,张瑞,等.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 砂岩绿泥石膜的形成机理及其环境指示意义[J].沉积学报,2011,29(1):72-79. [12] 朱平,黄思静,李德敏,等.黏土矿物绿泥石对碎屑储集岩孔隙的保护[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2):153-156. [13] 史基安,王金鹏,毛明陆,等.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 储层砂岩成岩作用研究[J].沉积学报,2003,21(3):373-380. [14] 赵靖舟,吴少波,武富礼.论低渗透储层的分类与评价标准———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J].岩性油气藏,2007,19(3):28-31. |
[1] | 闫建平, 来思俣, 郭伟, 石学文, 廖茂杰, 唐洪明, 胡钦红, 黄毅. 页岩气井地质工程套管变形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4. |
[2] | 孔令峰, 徐加放, 刘丁. 三塘湖盆地侏罗系西山窑组褐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脱水演化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5-24. |
[3] | 杨学锋, 赵圣贤, 刘勇, 刘绍军, 夏自强, 徐飞, 范存辉, 李雨桐. 四川盆地宁西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99-110. |
[4] | 邱玉超, 李亚丁, 文龙, 罗冰, 姚军, 许强, 文华国, 谭秀成. 川东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构造特征及成藏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22-132. |
[5] | 宋志华, 李垒, 雷德文, 张鑫, 凌勋. 改进的U-Net网络小断层识别技术在玛湖凹陷玛中地区三叠系白碱滩组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40-49. |
[6] | 西智博, 廖建平, 高荣锦, 周晓龙, 雷文文. 辽河坳陷陈家断裂带北部构造演化解析及油气成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27-136. |
[7] | 牛成民, 惠冠洲, 杜晓峰, 官大勇, 王冰洁, 王启明, 张宏国. 辽中凹陷西斜坡古近系东三段湖底扇发育模式及大油田发现[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33-42. |
[8] | 朱秀香, 赵锐, 赵腾. 塔里木盆地顺北1号断裂带走滑分段特征与控储控藏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131-138. |
[9] | 姚秀田, 王超, 闫森, 王明鹏, 李婉.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新生界断层精细表征及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4): 50-60. |
[10] | 应凯莹, 蔡长娥, 梁煜琦, 陈鸿, 尚文亮, 苏桂娇.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古近系断层的垂向封闭性及其控藏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136-143. |
[11] | 谢瑞, 张尚锋, 周林, 刘皓天, 姚明君, 蒋雪桂. 川东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致密储层油气成藏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108-119. |
[12] | 贺勇, 邱欣卫, 雷永昌, 谢世文, 肖张波, 李敏. 珠江口盆地陆丰13东洼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74-82. |
[13] | 余海波. 东濮凹陷构造特征及古生界有利勘探区带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72-79. |
[14] | 阴钰毅, 姚志纯, 郭小波, 王乐立, 陈思谦, 余小雷, 岑向阳.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二叠系隐伏构造特征及勘探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4): 79-88. |
[15] | 缪欢, 王延斌, 何川, 李建红, 张伟, 张雨建, 龚训. 渤海湾盆地埕北断阶带断裂发育特征及其控藏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2): 105-1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