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2, Vol. 24 ›› Issue (5): 5560.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10
何雁兵1,傅强1,金艳1,李元昊2
HE Yanbing1, FU Qiang1, JIN Yan1, LI Yuanhao2
摘要:
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英旺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9、长10 油层组发现了油气藏。通过烃源岩特 征分析、油-源对比、成藏特征分析等发现,英旺地区长9 油层组烃源岩为一套好烃源岩,但其生成的油气 可能优先侧向运移到了志丹等地区成藏,对英旺地区长9、长10 油层组油气藏贡献不大。英旺地区长9、 长10 油层组中的油气主要来自华池—太白—正宁—英旺一带的长7 油层组烃源岩。烃源岩成岩演化过 程中产生的异常压力为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孔隙和裂缝为油气运移的主要输导体系,油气沿孔隙-裂缝 输导体系进行垂向-侧向运移,遇砂体即充注成藏。
[1] 杨华,张文正.论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地质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化学,2005,34(2):147-154. [2] 张文正,杨华,李剑锋,等.论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强生排烃特征及机理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3):289-293. [3] 杨华,刘显阳,张才利,等.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低渗透岩性油藏主控因素及其分布规律[J].岩性油气藏,2007,19(3):1-6. [4] 张文正,杨华,傅锁堂,等.鄂尔多斯盆地长91湖相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机制探讨[J].中国科学(D 辑:地球科学),2007,37(增刊Ⅰ):33-38. [5] 张文正,杨华,李善鹏.鄂尔多斯盆地长91 湖相优质烃源岩成藏意义[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35(5):557-562. [6] 黄飞,辛茂安.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5735-1995 陆相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S].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7] 周进高,姚根顺,邓红婴,等.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勘探潜力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35(3):289-293. [8] 段毅,于文修,刘显阳,等.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石油运聚规律研究[J].地质学报,2009,83(6):855-860. [9] 王桂成,王羽君.鄂尔多斯盆地英旺油田长8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5):16-19. [10] 张莉.陕甘宁盆地储层裂缝特征及形成的构造应力场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03,22(2):21-24. [11] 赵文智,胡素云,汪泽成,等.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在上三叠统延长组石油聚集中的控制作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30(5):1-5. [12] 邸领军,张东阳,王宏科.鄂尔多斯盆地喜山期构造运动与油气成藏[J].石油学报,2003,24(2):34-37. [13] 梁晓伟,韩永林,王海红,等.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裂缝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岩性油气藏,2009,21(2):49-53. [14] 杨华,张文正,蔺宏斌,等.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10 油源及成藏条件分析[J].地球化学,2010,39(3):274-279. [15] 史建南,郑荣才,韩永林,等.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 油层组岩性油藏成藏机理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9,21(3):129-133. [16] 姚泾利,王克,宋江海,等.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石油运聚规律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7,19(3):32-37. [17] 付广,李晓伟.源外上生下储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预测———以松辽盆地尚家地区泉二段为例[J].岩性油气藏,2009,21(1):1-5. |
[1] | 赵军, 李勇, 文晓峰, 徐文远, 焦世祥. 基于斑马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预测页岩地层压力[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2-22. |
[2] | 余琪祥, 罗宇, 段铁军, 李勇, 宋在超, 韦庆亮. 准噶尔盆地环东道海子凹陷侏罗系煤层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45-55. |
[3] | 崔传智, 李静, 吴忠维. 扩散吸附作用下CO2非混相驱微观渗流特征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81-188. |
[4] | 白玉彬, 李梦瑶, 朱涛, 赵靖舟, 任海姣, 吴伟涛, 吴和源. 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页岩油“甜点”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10-121. |
[5] | 洪智宾, 吴嘉, 方朋, 余进洋, 伍正宇, 于佳琦. 纳米限域下页岩中可溶有机质的非均质性及页岩油赋存状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60-168. |
[6] | 陈康, 戴隽成, 魏玮, 刘伟方, 闫媛媛, 郗诚, 吕龑, 杨广广. 致密砂岩AVO属性的贝叶斯岩相划分方法——以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1-121. |
[7] | 王子昕, 柳广弟, 袁光杰, 杨恒林, 付利, 王元, 陈刚, 张恒.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烃源岩特征及控藏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33-144. |
[8] | 杨学锋, 赵圣贤, 刘勇, 刘绍军, 夏自强, 徐飞, 范存辉, 李雨桐. 四川盆地宁西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99-110. |
[9] | 闫建平, 来思俣, 郭伟, 石学文, 廖茂杰, 唐洪明, 胡钦红, 黄毅. 页岩气井地质工程套管变形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4. |
[10] | 张晓丽, 王小娟, 张航, 陈沁, 关旭, 赵正望, 王昌勇, 谈曜杰. 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87-98. |
[11] | 徐田录, 吴承美, 张金凤, 曹爱琼, 张腾.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天然裂缝特征与压裂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35-43. |
[12] | 包汉勇, 赵帅, 张莉, 刘皓天. 川东红星地区中上二叠统页岩气勘探成果及方向展望[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2-24. |
[13] | 申有义, 王凯峰, 唐书恒, 张松航, 郗兆栋, 杨晓东. 沁水盆地榆社—武乡区块二叠系煤系页岩储层地质建模及“甜点”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98-108. |
[14] | 邹连松, 徐文礼, 梁西文, 刘皓天, 周坤, 霍飞, 周林, 文华国. 川东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泥页岩沉积特征及物质来源[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22-135. |
[15] | 朱彪, 邹妞妞, 张大权, 杜威, 陈祎. 黔北凤冈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47-1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