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栏目浏览
学科前缘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1. 地震波反演的基本问题分析
王华忠,王雄文,王西文
岩性油气藏    2012, 24 (6): 1-9.   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2.06.001
摘要592)      PDF(pc) (481KB)(718)       收藏

Bayes 理论框架下的地震波全波形反演是油气勘探中的导引性技术,其基本思想在去噪音、反褶积、 地震数据规则化、一维波阻抗反演、AVA(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叠前偏移成像、速度分析及层析成像中占 据核心位置。但由于观测数据与反演模型参数之间的高度非线性性,导致在实际地震数据处理中地震波 全波形反演(FWI)的难度增大。据此,首先从概率论的观点说明了地震波反演的本质,指出在假设观测噪 音为高斯白噪的情况下,Bayes 估计可以在最小二乘意义下实现;接着分析了数据空间向参数空间映射的 数学物理含义,指出映射的非线性性强弱取决于数据和模型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更准确地说取决于介质 模型的复杂性和描述地震波物理传播过程的正算子的复杂性;最后在分析陆上和海上地震数据特点的基 础上,指出了地震波反演走向实用化的策略。通过以上分析,提出:①速度场的反演是利用特征波场的反 演(CWI),而不是全波形的反演;②合理地增加波场的相位信息在泛函中所占的比例;③尽量充分考虑初 始模型的先验信息。只有满足以上3 个条件,才能使地震波全波形反演逐步走向实用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地震储层学研究的“四步法”及其应用———以准噶尔盆地裂隙式喷发火成岩地震储层学研究为例
卫平生,潘建国,谭开俊,王伟锋,许多年,高斌
岩性油气藏    2012, 24 (6): 10-16.   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2.06.002
摘要465)      PDF(pc) (1268KB)(477)       收藏

石油地震地质学的“四步法”研究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开发的各个阶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以石油地震地质学研究的“四步法”为基础,结合储层研究的特点,阐述了地震储层学研究“四步法”的内 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地质研究是地震储层学研究的地质基础;地震岩石物理实验及 技术方法研究是地震储层学的实验基础和方法体系;储集体的表征与建模是地震储层学研究的核心;储 层综合评价与建模是地震储层学研究的成果体系。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夏72 井区裂隙式喷发火成岩地 震储层学研究的实例证实了“四步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所建立的储层特征模型和油藏三维模型有效指 导了该区的勘探开发,并对其他地区火成岩储层表征与建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各种速度分析与反演方法的对比研究
王华忠,冯波,李辉,王雄文,胡江涛
岩性油气藏    2012, 24 (5): 1-11.   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01
摘要491)      PDF(pc) (1078KB)(764)       收藏

速度估计与建模是勘探地震学的核心技术。速度估计问题是一个标准的反演问题。原则上,反演问 题应该在贝叶斯框架下进行,但是石油工业界根据生产实际形成了一套速度分析与建模的技术系列。针 对目前速度估计与速度建模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试图把各种速度估计方法都纳入贝叶斯估计框架下进 行审视。该框架的基本逻辑是建立2 种目标泛函:成像空间中的相关最佳泛函(或聚焦最佳泛函)和数据 空间中的逼近误差的方差最小泛函。在此目标泛函的基础上,利用梯度导引类的优化算法或Monte Carlo 类的全局寻优算法,甚至扫描(枚举)算法实现各种尺度下的速度估计及模型建立。在上述理论框架下,系 统地分析目前典型方法技术的共同特征,可以指出新的速度估计方法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地震波反演成像方法的理论分析与对比
任浩然,王华忠,黄光辉
岩性油气藏    2012, 24 (5): 12-18.   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2.05.002
摘要595)      PDF(pc) (564KB)(845)       收藏

全波形反演、旅行时层析、最小二乘偏移和偏移速度分析具有相同的反演框架,以Bayes 估计理论 为基础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对比,证明了全波形反演能够利用最多的地震信息,但多重因素的叠加 加大了其实用性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以特征波形反演为指导,对提取的地震波场的特征化信息进行了 地震反演,并对其反演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对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水平井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双侧向测井响应特性
刘迪仁,夏培,万文春,闫林辉,赵建武
岩性油气藏    2012, 24 (3): 1-4.   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2.03.001
摘要494)      PDF(pc) (316KB)(487)       收藏

由于水平井的测井环境完全不同于直井,因此直井中所建立的裂缝型储层的双侧向测井响应模型、解释方法以及特征规律不适用于水平井。 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水平井中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的双侧向测井响应与裂缝孔隙度、裂缝中流体电阻率、基岩电阻率、裂缝倾角以及泥浆侵入半径等的关系作了正演计算与分析,并总结了水平井中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的双侧向测井响应变化规律。 该研究成果对水平井中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的测井解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地震沉积学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砂体识别中的应用———以松辽盆地西斜坡和长垣地区为例
史忠生,王天琦,王建功,潘树新,杨荣军,王革
岩性油气藏    2012, 24 (3): 5-10.   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2.03.002
摘要599)      PDF(pc) (1184KB)(756)       收藏

以松辽盆地西斜坡月亮泡地区姚家组萨尔图油层和长垣安达地区青山口组高台子油层为例,针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砂体识别与岩性油气藏勘探问题,采用薄储层识别的频谱分解技术和楔状、非平卧地层储层识别的地层切片技术,很好地刻画了西斜坡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长垣地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和河口坝等砂体的展布,指导了这 2 个地区沉积微相研究及岩性油气藏勘探。 研究表明,地震沉积学相关技术是解决松辽盆地不同地质条件下砂体识别及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效技术手段。 该思路和方法也可借鉴到类似盆地、类似地质背景下的岩性油气藏勘探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溶洞型储层数值模拟波场分析与识别方法
姚姚,唐文榜,奚先,王晓梅
岩性油气藏    2012, 24 (2): 1-6.   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2.02.001
摘要417)      PDF(pc) (616KB)(528)       收藏

溶洞型储层是我国西部碳酸盐岩发育地区主要的储层类型。系统介绍了作者多年来在识别碳酸盐 岩溶洞型储层方面所开展的一些基础研究,以及由此得到的一些识别方法,包括溶洞型储层的数值模拟、 波场特征分析、溶洞型储层可识别性的新认识、振幅特征的利用、储层反演方法的改进和频率差异分析技 术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稠油储层核磁共振测井观测模式选择及其应用
刘迪仁,殷秋丽,袁继煌,陈建,谢伟彪
岩性油气藏    2012, 24 (2): 7-10.   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2.02.002
摘要403)      PDF(pc) (382KB)(555)       收藏

由于稠油具有黏度大、密度高等特点,采用常规储层的核磁共振测井观测模式很难得到理想结果。 基于核磁共振测井原理和稠油储层的特性,根据地区实验数据,估算了稠油储层的等待时间、回波间隔、 回波个数等核磁参数,并通过优选观测模式,获得了有效的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对利用该方法获得的新疆 JMS 地区的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进行稠油储层测井解释,取得了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三工河组下段地震相—沉积相分析
郭伟,李小刚,刘尚军,林社卿,严永新
岩性油气藏    2012, 24 (2): 11-15.   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2.02.003
摘要479)      PDF(pc) (541KB)(479)       收藏

为了探究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在地震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利用地震波振 幅、频率、连续性、内部结构以及外部形态等特征,在研究区目的层划分出6 种地震相类型。通过井-震结 合,将地震相转化为与之相对应的沉积相。结果表明:三工河组下段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浊积扇、半深湖等6 种沉积相(亚相)类型;同时该区发育5 个规模较大的沉积体,大 体上对应着北西、北东及南部3 个物源区。综合分析认为,三工河组下段整体上岩性圈闭发育条件较差, 局部发育的河口砂坝、滨浅湖滩坝、浊积扇等可以形成岩性圈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伸展褶皱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以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为例
张莹
岩性油气藏    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2.02.004
11. 石油地震地质学若干问题探讨
卫平生,李相博,雍学善,刘化清,陈启林,高建虎
岩性油气藏    2011, 23 (3): 1-6.   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1.03.001
摘要335)      PDF(pc) (325KB)(374)       收藏

针对当前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地震-地质一体化研究思路及石油地震地质学研究现状,该文重点对石油地震地质学的学科概念、分支学科及其界定、研究思路和方法及关键技术、理论和实验基础、研究尺度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六大科学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指出,随着地球物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利用石油地震地质学这门新兴交叉学科较为准确地发现油气藏并实现高效开发或许会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碎屑岩地震储层学的内涵及关键技术
王建功,卫平生,王天琦
岩性油气藏    2010, 22 (4): 1-7.   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0.04.001
摘要410)      PDF(pc) (372KB)(517)       收藏

地震储层学是石油地震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及地震沉积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碎屑岩地震储层学作为地震储层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上述分支学科的不断延续和发展。文中探讨了碎屑岩地震储层学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重点阐述了碎屑岩地震储层学的内涵、研究内容及对应的关键技术。初步分析认为,地震储层学主要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和开发地震资料,综合地质、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针对碎屑岩储层开展半定量、定量化三维几何形态的空间特征描述,研究尺度可至开发小层和单砂体,准确描述井间储层的非均质性以及定性、半定量预测储层的物性及流体特征。在此基础上刻画储层的几何形态,建立储层的地质模型和孔、渗、饱等物性和流体模型,除适用于勘探各阶段之外,同时也适用于开发早期、滚动勘探目标评价落实阶段及开发中后期方案的调整阶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火山岩地震储层学
谭开俊,卫平生,潘建国,张虎权
岩性油气藏    2010, 22 (4): 8-13.   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0.04.002
摘要434)      PDF(pc) (502KB)(402)       收藏

随着国内外火山岩油气藏的不断发现,有必要建立火山岩地震储层学来满足勘探开发的迫切需要。火山岩地震储层学是地震储层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盆地构造环境及火山岩储层的岩性和岩相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外观形态特征和所含流体特征等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实现火山岩的储层建模。地质、地震、测井等多学科协同研究是火山岩地震储层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岩矿测试分析技术、测井岩性识别技术、储层地震预测技术、流体预测技术、储层建模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是火山岩地震储层学研究的六大关键技术。火山岩地震储层学适用于油气勘探到开发的各个阶段。由于受现有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对火山岩优质薄储层仅能识别到10 m 左右,对储层物性、储层流体性质等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半定量化阶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分析
滕团余,潘建国,张虎权,刘建新
岩性油气藏    2010, 22 (4): 14-19.   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0.04.003
摘要527)      PDF(pc) (700KB)(591)       收藏

以碳酸盐岩地震储层学的理论方法为指导,针对碳酸盐岩储层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成藏条件复杂等特点,并以碳酸盐岩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为基础,在实际应用中形成了古地貌恢复、地震属性综合分析、三维地震相干体分析、频谱分解、叠前和叠后裂缝预测、岩石物理分析、三维可视化等一套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综合预测技术。该技术有效地指导了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勘探,大力推动了碳酸盐岩地震储层学的深入发展,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利用地震岩石物理模拟预测三湖地区生物气成藏单元
郑红军,曹正林,阎存凤,徐子远,孙松领
岩性油气藏    2010, 22 (4): 20-24.   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0.04.004
摘要413)      PDF(pc) (727KB)(439)       收藏

针对三湖地区第四系疏松砂泥岩薄互层,着重分析了该区生物气"有储层、谁控藏"的勘探难点,并认为,在有利于岩性气藏发育的八大斜坡区寻找低饱和度岩性气藏,关键在于定量预测气藏成藏单元及其主控因素的非均质性。文中以地震资料为核心,以测井、地质、测试动态资料为约束条件,将二维地震道网格化,并通过变差函数分析、序贯指示随机模拟方法建立岩石物理三维随机模型,从而获得对含气异常较敏感的岩石物理属性体。分析该属性体产气、产水的阈值区间以建立气水识别模式,进而对岩石物理属性三维模型进行流体置换,得到网格化的气水单元分布模型及地震成藏单元,最终得到生物气藏可能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钻探结果表明:应用地震成藏学指导下的横波岩石物理模拟技术预测天然气藏三维分布,效果明显,适用性强,其创新思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火山岩地震储层学在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石炭系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尹路,潘建国,谭开俊,王彦君,王斌,许多年
岩性油气藏    2010, 22 (4): 25-30.   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0.04.005
摘要473)      PDF(pc) (950KB)(338)       收藏

以地震储层学理论为指导,围绕该区火山岩储层的主控因素,应用火山岩地震储层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针对性地选用三维岩性识别、三维可视化、高分辨率本征值相干、Emerge 多属性密度反演、多属性融合、FRACA 裂缝预测等多种技术,对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进行了精细刻画,推动了该区的油气勘探,生产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地震储层学与相关学科的比较
潘建国,卫平生,张虎权,谭开俊
岩性油气藏    2010, 22 (3): 1-4.   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0.03.001
摘要414)      PDF(pc) (237KB)(465)       收藏

为了进一步推动地震储层学的快速发展,有必要进一步阐述地震储层学的相关概念、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提出b的背景以及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地震储层学是一门刚刚处于萌芽阶段的地震地质交叉学科,是储层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适用于从勘探到开发各个阶段。地震储层学继承了地震地层学、地震沉积学的思想,又在此基础之上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更广的外延,即利用地震和地质资料对储层的岩性、空间几何形态、储集空间、物性、所合流体进行研究,半定量、定量化描述储层的三维空间特征,使井间的储层和储层非均质性以及储层的三维空间特征得到更精细、更准确的描述。随着地球物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地震储层学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地震储层学在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 以乌夏地区为例
许多年,潘建国,陈永波,黄林军,王 斌,王彦军
岩性油气藏    2010, 22 (3): 5-8.   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0.03.002
摘要439)      PDF(pc) (654KB)(393)       收藏

应用地震储层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二叠系火山岩进行了研究。首先,明确了此类火山岩(熔结角砾凝灰岩)是裂隙式火山喷发的产物,其分布主要受早期火山口和火山喷发前古地貌的控制,储集空间以气孔为主:其次.采用本征值相干分析和古地貌恢复技术明确了火山口及喷发前古地貌特征:最后,综合利用测井、物探技术,对火山岩的有利岩性进行预测,形成了裂隙式喷发火山岩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地震储层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关键技术
卫平生,潘建国,张虎权,谭开俊
岩性油气藏    2010, 22 (2): 1-6.   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0.02.001
摘要525)      PDF(pc) (478KB)(770)       收藏

地震储层学是在地质和地震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地震信息,结合地质、测井、钻井、测试、采油、分析化验等各种资料。研究储层的岩性特征、外观形态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所含流体特征等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实现储层建模的一门交叉前缘学科。地震储层学适用于油气勘探到开发的各个阶段。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地震学等是地震储层学的指导理论,地震、测井和地质的有机结合是根本方法。测井分析技术、储层地震预测、流体预测、储层建模和三维可视化是地震储层学的五大关键技术。地震储层学的最大优势在于把由井点建立的各种储层特征参数,在地震分辨率所能及的范围内扩展到三维空间,进而实现储层建模和三维可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火山岩油气储层地质学—— 思考与建议
朱如凯,毛治国,郭宏莉,王 君
岩性油气藏    2010, 22 (2): 7-13.   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0.02.002
摘要473)      PDF(pc) (521KB)(669)       收藏

中国含油气盆地火山岩中剩余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大,是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火山岩油气储层研究的核心是火山岩岩性、岩相分类和命名的规范化,以及火山岩储层形成演化机理、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等。其中,火山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是关键。火山岩油气储层地质学是研究火山岩储层发育的构造环境、成因类型、特性、形成、演化、几何形态、分布规律、储层研究方法和描述技术,以及储层评价和预测的综合性地质学科 火山岩油气储层地质学的提出有助于推动火山岩油气储层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推动火山岩油气储层研究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可指导勘探开发成功率的进一步提高 中国沉积盆地火山岩油气储层研究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火山岩岩性特征与分布、火山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与成岩演化序列、风化壳型与内幕型及裂缝型火山岩储层成因机理、火山岩储层评价预测技术、火山岩储层地质建模与开发储层评价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碳酸盐岩地震储层学
张虎权,卫平生,潘建国,孙 东,王宏斌
岩性油气藏    2010, 22 (2): 14-17.   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0.02.003
摘要486)      PDF(pc) (380KB)(825)       收藏

碳酸盐岩地震储层学是地震储层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该文对碳酸盐岩地震储层学的特殊性、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针对性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论述,并提出碳酸盐岩地震储层学是碳酸盐岩储层油气勘探与开发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将推动碳酸盐岩地区油气勘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碳酸盐岩地震储层学在塔中地区生物礁滩复合体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王宏斌,张虎权,卫平生,孙 东,王振卿,李 闯
岩性油气藏    2010, 22 (2): 18-23.   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0.02.004
摘要529)      PDF(pc) (796KB)(432)       收藏

该文以碳酸盐岩地震储层学的理论和技术为指导,以塔中I号断裂坡折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复合体为目标,结合缝洞储集体主控因素,针对性地选用印模法古地貌恢复技术、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地震相波形分类组合技术、多属性约束井一震联合孔隙度反演技术以及叠前各向异性裂缝检测技术.分层次、分类型、分级别对缝洞储集体进行刻画,满足了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生产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首页 | 前页| 后页 | 尾页 第1页 共1页 共22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