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2, Vol. 24 ›› Issue (2): 16.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2.02.001
• 学科前缘 • 下一篇
姚姚1,唐文榜2,奚先1,王晓梅2
YAO Yao1, TANG Wenbang2, XI Xian1, WANG Xiaomei2
摘要:
溶洞型储层是我国西部碳酸盐岩发育地区主要的储层类型。系统介绍了作者多年来在识别碳酸盐 岩溶洞型储层方面所开展的一些基础研究,以及由此得到的一些识别方法,包括溶洞型储层的数值模拟、 波场特征分析、溶洞型储层可识别性的新认识、振幅特征的利用、储层反演方法的改进和频率差异分析技 术等。
[1] 姚姚,奚先.随机介质模型正演模拟及其地震波场分析[J].石油物探,2002,41(1):31-36. [2] Yao Yao,Xi Xian. Review on reflected seismic wave in random media[J]. 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2004,1(2):147-152. [3] 姚姚.非平稳随机介质模型与洞缝型油气藏弹性波正演模拟[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37(专刊):168-171. [4] Yao Yao,Sa Liming,Wang Shangxu. Research on the seismic wave field of karst cavern reservoirs near deep carbonate weathered crusts[J]. Applied Geophysics,2005,2(2):94-102. [5] 撒利明,姚逢昌,狄帮让,等.缝洞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与识别方法[J].岩性油气藏,2011,23(1):23-28. [6] 撒利明,姚逢昌,狄帮让,等.缝洞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与识别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7] 吴俊峰,姚姚.碳酸盐岩特殊孔洞型构造地震响应特征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42(2):180-185. [8] 姚姚,唐文榜.深层碳酸盐岩岩溶风化壳洞缝型油气藏可检测性理论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38(6):623-629. [9] 姚姚.菲涅耳带与洞缝型油气藏地震波场[J].石油物探,2005,44(5):491-494. [10] 唐文榜,刘来祥,樊佳芳,等.地震可检测性分辩率研究[J].石油物探,2012,51(1):93-96. [11] 王晓梅,唐文榜,李学著,等.碳酸盐岩溶洞型储层反演方法[J].物探与化探,2005,29(1):44-46. [12] 孙海宁,王晓梅,刘来祥.AVO 技术在识别充填流体溶洞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8,32(4):397-400. [13] 唐文榜,刘来祥,樊佳芳,等.溶洞充填物判识的频率差异分析技术[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23(1):41-44. [14] 王者顺,王尚旭,唐文榜.塔河碳酸盐岩溶洞油藏的地震响应及频率差异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1):93-96. |
[1] | 周自强, 朱正平, 潘仁芳, 董於, 金吉能. 基于波形相控反演的致密砂岩储层模拟预测方法——以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南部古近系孔二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77-86. |
[2] | 张磊, 李莎, 罗波波, 吕伯强, 谢敏, 陈新平, 陈冬霞, 邓彩云. 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沙三段超压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57-70. |
[3] | 冯斌, 黄晓波, 何幼斌, 李华, 罗进雄, 李涛, 周晓光. 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源-汇系统重建[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84-95. |
[4] | 朱康乐, 高岗, 杨光达, 张东伟, 张莉莉, 朱毅秀, 李婧. 辽河坳陷清水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层烃源岩特征及油气成藏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46-157. |
[5] | 西智博, 廖建平, 高荣锦, 周晓龙, 雷文文. 辽河坳陷陈家断裂带北部构造演化解析及油气成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27-136. |
[6] | 方旭庆, 钟骑, 张建国, 李军亮, 孟涛, 姜在兴, 赵海波.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古近系沙三下亚段旋回地层学分析及地层划分[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9-30. |
[7] | 王亚, 刘宗宾, 路研, 王永平, 刘超. 基于SSOM的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及生产应用——以渤海湾盆地F油田古近系沙三中亚段湖底浊积水道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160-169. |
[8] | 牛成民, 惠冠洲, 杜晓峰, 官大勇, 王冰洁, 王启明, 张宏国. 辽中凹陷西斜坡古近系东三段湖底扇发育模式及大油田发现[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33-42. |
[9] | 翟咏荷, 何登发, 开百泽. 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晚二叠世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32-44. |
[10] | 李盛谦, 曾溅辉, 刘亚洲, 李淼, 焦盼盼.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孔雀亭地区古近系平湖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49-61. |
[11] | 胡望水, 高飞跃, 李明, 郭志杰, 王世超, 李相明, 李圣明, 揭琼.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油藏单元精细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92-99. |
[12] | 张振华, 张小军, 钟大康, 苟迎春, 张世铭.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南翼山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29-39. |
[13] | 曾旭, 卞从胜, 沈瑞, 周可佳, 刘伟, 周素彦, 汪晓鸾.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三段页岩油储层非线性渗流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40-50. |
[14] | 郑彬, 董翱, 张源智, 张毅, 苏珊, 张士超, 樊津津, 骆垠山.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流体压力建场过程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59-67. |
[15] | 完颜泽, 龙国徽, 杨巍, 柴京超, 马新民, 唐丽, 赵健, 李海鹏.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地区古近系油气成藏过程及其演化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94-1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