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当期目录

《岩性油气藏》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有限公司
  • 甘肃省石油学会
  • 周  期:双月 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 国际刊号:ISSN 1673-8926
  • 国内刊号:CN 62-1195/TE
  • 编辑出版:《岩性油气藏》编辑部
  • 创刊时间:1989年

刊出日期:2023-09-01

  • 简明目录
  • 带摘要目录
目录

2023年 35卷 5 期 封面目录

2023, Vol.35(5): 0–0    摘要 ( 55 )    HTML( ) PDF (12818 KB)  ( 92 )

地质勘探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侏罗系八道湾组滩砂的发现及石油地质意义

刘国勇, 许多年, 胡婷婷, 潘树新, 潘拓, 王国栋, 马永平, 关新

2023, Vol.35(5): 1–10    摘要 ( 1041 )    HTML( ) PDF (8779 KB)  ( 149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01

分支河流体系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展望

张昌民, 张祥辉, 朱锐, 冯文杰, 尹太举, 尹艳树, Adrian J. HARTLEY

2023, Vol.35(5): 11–25    摘要 ( 945 )    HTML( ) PDF (7030 KB)  ( 190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02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柳树沟河沉积体系的发现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潘树新, 许多年, 唐勇, 曲永强, 王国栋, 董雪梅, 胡婷婷, 马永平

2023, Vol.35(5): 26–36    摘要 ( 863 )    HTML( ) PDF (10667 KB)  ( 104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03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沉积特征

杜江民, 崔子豪, 贾志伟, 张毅, 聂万才, 龙鹏宇, 刘泊远

2023, Vol.35(5): 37–48    摘要 ( 848 )    HTML( ) PDF (8783 KB)  ( 98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04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孔雀亭地区古近系平湖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李盛谦, 曾溅辉, 刘亚洲, 李淼, 焦盼盼

2023, Vol.35(5): 49–61    摘要 ( 817 )    HTML( ) PDF (16761 KB)  ( 79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05

四川盆地米仓山前缘旺苍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裂缝脉体发育特征及意义

魏全超, 李小佳, 李峰, 郝景宇, 邓双林, 吴娟, 邓宾, 王道军

2023, Vol.35(5): 62–70    摘要 ( 839 )    HTML( ) PDF (4496 KB)  ( 85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06

川东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页岩中黄铁矿形态及其对大洋缺氧事件的指示意义

温思宇, 张兵, 姚永君, 马恺, 王艳, 杨凯

2023, Vol.35(5): 71–80    摘要 ( 818 )    HTML( ) PDF (8325 KB)  ( 132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07

准噶尔盆地东部帐篷沟地区中新生代构造事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聂礼尚, 马静辉, 唐小飞, 杨智, 张婉金, 李鸿蕊

2023, Vol.35(5): 81–91    摘要 ( 838 )    HTML( ) PDF (9013 KB)  ( 59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08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油藏单元精细表征

胡望水, 高飞跃, 李明, 郭志杰, 王世超, 李相明, 李圣明, 揭琼

2023, Vol.35(5): 92–99    摘要 ( 853 )    HTML( ) PDF (3848 KB)  ( 333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09

渤海蓬莱19-3油田新近系明下段曲流河储层构型表征

徐中波, 汪利兵, 申春生, 陈铭阳, 甘立琴

2023, Vol.35(5): 100–107    摘要 ( 866 )    HTML( ) PDF (4334 KB)  ( 104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10

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隐蔽圈闭发育模式及勘探方向

齐育楷, 郭景祥, 罗亮, 骆福嵩, 周学文, 姚威, 张坦, 林会喜

2023, Vol.35(5): 108–119    摘要 ( 712 )    HTML( ) PDF (15787 KB)  ( 101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11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石炭系羊虎沟组沉积特征

魏嘉怡, 王红伟, 刘刚, 李涵, 曹茜

2023, Vol.35(5): 120–130    摘要 ( 703 )    HTML( ) PDF (8784 KB)  ( 117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12

塔里木盆地顺北1号断裂带走滑分段特征与控储控藏作用

朱秀香, 赵锐, 赵腾

2023, Vol.35(5): 131–138    摘要 ( 691 )    HTML( ) PDF (4315 KB)  ( 67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13

川北地区二叠系大隆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郭谨豪, 胡国艺, 何坤, 米敬奎, 田连杰, 贺飞, 郭楚媛, 卢梦蝶

2023, Vol.35(5): 139–152    摘要 ( 674 )    HTML( ) PDF (6731 KB)  ( 101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14

石油工程与油气田开发

一种水侵气藏动态储量和水侵量计算新方法

岳世俊, 刘应如, 项燚伟, 王玉林, 陈汾君, 郑长龙, 景紫岩, 张婷静

2023, Vol.35(5): 153–160    摘要 ( 718 )    HTML( ) PDF (2598 KB)  ( 326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15

薄层超稠油驱泄复合开发蒸汽腔演变物理模拟实验

赵长虹, 孙新革, 卢迎波, 王丽, 胡鹏程, 邢向荣, 王桂庆

2023, Vol.35(5): 161–168    摘要 ( 707 )    HTML( ) PDF (4638 KB)  ( 97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16

目录

2023年 35卷 5 期 封面目录

2023, Vol.35(5): 0–0    摘要 ( 55 )    PDF (12818 KB) ( 92 )

地质勘探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侏罗系八道湾组滩砂的发现及石油地质意义

刘国勇, 许多年, 胡婷婷, 潘树新, 潘拓, 王国栋, 马永平, 关新

2023, Vol.35(5): 1–10    摘要 ( 1041 )    PDF (8779 KB) ( 149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01

滩砂是我国陆相盆地重要的储集类型之一。基于岩心测试、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侏罗系八道湾组滩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其分布规律、沉积模式和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 ①沙湾凹陷八道湾组滩砂由滩脊和滩槽构成,滩脊富砂,以砂砾岩、含砾砂岩和砂岩为主,发育块状层理、浪成交错层理和局部软沉积变形层理,垂向上呈多期滩脊叠加特征;滩槽贫砂,以薄层粉砂岩沉积为主,垂向上呈反粒序特征;单期滩脊一般由3个沉积序列构成,各序列的粒度概率曲线均呈三段式。②研究区滩脊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强振幅透镜状的反射特征,地层切片显示滩脊沿湖岸线成排成带分布,规模大。滩砂分布于西环带两大三角洲扇体间的凹进区,沿湖岸线呈条带状展布,滩脊和滩槽相间分布,单个滩脊面积较小,但数量多,最多可达12道,成群成带出现,滩脊砂体群面积可达145 km2。③研究区八道湾组底部脊槽状滩砂勘探开发潜力大,砂体厚度大、物性好、分布面积广,滩槽可作为侧向遮挡层,可形成较好储层和圈闭,二叠系风城组碱湖优质烃源岩提供油气来源,不整合面和断裂为有利油气输导体系。

分支河流体系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展望

张昌民, 张祥辉, 朱锐, 冯文杰, 尹太举, 尹艳树, Adrian J. HARTLEY

2023, Vol.35(5): 11–25    摘要 ( 945 )    PDF (7030 KB) ( 190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02

通过文献调研和地质分析,系统总结了分支河流体系(DFS)理论的研究进展、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 ①当前DFS理论研究的五大重点分别是通过实例分析挖掘其科学内涵,探讨应用价值,解决概念争论;明确DFS是一个多种河道共生的沉积体系,不能理解为一种新的河道类型;河道网络和河型转换是DFS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建立和完善DFS的沉积模式;建立DFS储层预测模型。②开展DFS研究对促进陆相盆地沉积储层学科的理论创新和挖掘陆相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③当前DFS研究主攻方向是建立沉积储层数据库,构建沉积模式和识别标志,形成河网体系和河型演变定量预测模型,实现不同建模方法的融合归一;未来DFS研究应当将沉积学与地貌学、地理学、现代地球信息科学技术相结合,应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实现对沉积体系的定量表征和储层定量预测。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柳树沟河沉积体系的发现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潘树新, 许多年, 唐勇, 曲永强, 王国栋, 董雪梅, 胡婷婷, 马永平

2023, Vol.35(5): 26–36    摘要 ( 863 )    PDF (10667 KB) ( 104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03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与玛湖凹陷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及成藏背景。基于对沙湾凹陷岩相古地理格局及源-汇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在凹陷中央发育有一个来自西北方向的远源大型沉积体系,即柳树沟河水系,并围绕该水系对沙湾凹陷的沉积演化特征及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①沙湾凹陷柳树沟河水系起源于扎伊尔山,流经中拐凸起后,在沙湾凹陷中央形成了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的曲流河点砂坝、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等储集体是油气规模勘探的有利目标。②柳树沟河水系自二叠纪到侏罗纪继承性发育,先后经历了二叠纪水进、三叠纪早期水退与中—晚期水进及侏罗纪湖盆水体震荡发育的过程,形成了中、下二叠统规模烃源岩,二叠系—上三叠统大型三角洲扇体、侏罗系多期河道叠置的储集体以及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晚期区域性盖层,构成了纵向上多套生-储-盖优势组合;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和断裂体系构建了沙湾凹陷油气运移、调整的有利输导体系。③柳树沟河水系的发现改变了沙湾凹陷没有大型远源水系、仅发育近源扇三角洲的传统认识;凹陷中央及斜坡低部位是寻找石油天然气规模储层的新领域。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沉积特征

杜江民, 崔子豪, 贾志伟, 张毅, 聂万才, 龙鹏宇, 刘泊远

2023, Vol.35(5): 37–48    摘要 ( 848 )    PDF (8783 KB) ( 98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04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勘探潜力巨大。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和地球化学测试,结合地球物理技术,对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 ①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属于整体海侵、晚期海退沉积背景下的向东倾斜的碳酸盐岩台地相,发育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等亚相,可根据成分细分为云坪、灰坪和台内滩、云灰坪、灰云坪等微相。②研究区平面上沉积环境呈典型条带状展布,西部地区沉积水体盐度偏高,具有局限台地特征;东部地区沉积水体盐度偏低,具有开阔台地特征。③研究区的局限台地与开阔台地内部的低洼区域,高密度富Mg海水汇聚,为白云岩发育的有利区。④局限/开阔云坪相、台内滩和含膏云坪微相主要发育各种白云岩储层,连片发育白云岩的西、北部地区是潜在的油气勘探接替领域。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孔雀亭地区古近系平湖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李盛谦, 曾溅辉, 刘亚洲, 李淼, 焦盼盼

2023, Vol.35(5): 49–61    摘要 ( 817 )    PDF (16761 KB) ( 79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05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孔雀亭地区勘探程度高,油气资源丰富。根据薄片、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资料,分析了孔雀亭地区平湖组成岩作用及其对孔隙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①东海盆地孔雀亭地区平湖组主要为三角洲-海湾沉积环境,平下段下部和上部主要为潮坪沉积环境,平中段和平上段由潮坪沉积环境过渡为三角洲沉积环境。②孔雀亭地区平湖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储层砂岩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高,为低孔低渗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0.44%,平均渗透率为25.65 mD。③研究区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降低了储层物性,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岩石具有抗压实作用,保护了原生粒间孔,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④研究区储层主要处于晚成岩A2期,在3 000~3 500 m和4 000~4 400 m处形成了2个次生孔隙发育带,相对优质的储集性有利于油气的聚集成藏。

四川盆地米仓山前缘旺苍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裂缝脉体发育特征及意义

魏全超, 李小佳, 李峰, 郝景宇, 邓双林, 吴娟, 邓宾, 王道军

2023, Vol.35(5): 62–70    摘要 ( 839 )    PDF (4496 KB) ( 85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06

通过薄片观察、流体包裹体分析、岩石地球化学测试以及盆地数值模拟等,对四川盆地米仓山前缘旺苍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脉体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判别了沉积期的流体活动期次和流体性质。研究结果表明: ①旺苍地区筇竹寺组发育2期方解石脉体和1期石英脉体,石英脉体的形成晚于方解石脉体,第一期方解石脉体形成于早志留世,成脉流体主要为层内地层水,受少量大气淡水和海水影响,与液态烃类流体一起充注,均一温度为83.1~136.2℃,盐度为0.4%~12.2%;第二期方解石脉体形成于早侏罗世,成脉流体为层内地层水,与液态烃类和高密度气相甲烷混合充注,均一温度为140.2~185.4℃,盐度为5.7%~17.3%;石英脉体形成于早白垩世,成脉流体为筇竹寺组硅质流体,与高密度气相甲烷一起充注,均一温度为162.1℃,盐度为13.8%。②研究区筇竹寺组方解石脉体样品的δ18OPDB值为-14.95‰~-9.17‰,绝大部分方解石脉体实测δ18OPDB值均小于早寒武世全球海水的平均值,其负偏移特征受控于成脉流体温度和δ18O丰度。方解石脉体和围岩中稀土元素富集,二者均具有Eu正异常和Ce无异常,流体来源于层内地层水。③研究区筇竹寺组受外源流体影响较小,节理和裂缝发育,并不沟通上下地层,有利于山前带筇竹寺组页岩气的聚集与封闭保存。

川东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页岩中黄铁矿形态及其对大洋缺氧事件的指示意义

温思宇, 张兵, 姚永君, 马恺, 王艳, 杨凯

2023, Vol.35(5): 71–80    摘要 ( 818 )    PDF (8325 KB) ( 132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07

通过川东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页岩样品镜下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主微量元素测试等,对川东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页岩中黄铁矿特征及缺氧事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①川东地区吴家坪组页岩中矿物成分较为复杂,富含黏土矿物,黄铁矿发育,岩相主要划分为钙质硅质混合页岩、硅质页岩、黏土质页岩; ②氧化-还原环境敏感参数U/Th,Ni/Co及V/Cr值指示研究区吴家坪组页岩的沉积环境整体为贫氧环境,并且在纵向上自下而上呈现由氧化环境向缺氧环境过渡的特征; ③研究区页岩中草莓状黄铁矿的粒径为5.18~10.75 μm,且在纵向上自下而上呈现逐渐变小的特征,这种粒径上的变化特征可视为其对二叠纪晚期大洋缺氧事件的响应; ④由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所导致的缺氧事件涉及茅口组沉积晚期—吴家坪组沉积期—大隆/长兴组沉积期,自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开始,CO2不断溶于水体,浮游生物大量增长,水中含氧量持续下降,至大隆/长兴组沉积时期川东地区水体已完全处于缺氧甚至硫化环境。

准噶尔盆地东部帐篷沟地区中新生代构造事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聂礼尚, 马静辉, 唐小飞, 杨智, 张婉金, 李鸿蕊

2023, Vol.35(5): 81–91    摘要 ( 838 )    PDF (9013 KB) ( 59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08

以野外露头、钻井、地震资料等为基础,通过区域性不整合面识别、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及埋藏生烃史恢复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东部帐篷沟地区中新生代主要构造事件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①帐篷沟地区中新生界存在4期区域性不整合,分别为侏罗系八道湾组与三叠系小泉沟群不整合(J1b/T2-3xq)、白垩系吐谷鲁群与侏罗系石树沟群不整合(K1tg/J2-3sh)、新近系沙湾组与白垩系吐谷鲁群不整合(N1s/K1tg)、第四系与新近系沙湾组不整合(Q/N1s),分别对应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挤压隆升、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挤压隆升、晚白垩世—古新世隆升掀斜和中新世至现今持续隆升剥蚀4期构造抬升事件;各期构造事件都具有明显的区域构造背景和褶皱、断裂等地质响应。②研究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的隆升使得烃源岩生烃速率下降,油气热演化程度降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挤压隆升事件产生的断裂成为油气输导的有效通道,与油气充注期匹配良好,是油气成藏的关键性构造事件;晚白垩世—古新世隆升、中新世至现今持续隆升对后期油藏多具有改造和破坏作用;克拉美丽断裂的形成对研究区的油气成藏具有控制作用。③研究区油源主要来自于中二叠统平地泉组,成藏模式为近源侧向运移自生自储型,油气在背斜翼部岩性遮挡区和构造高部位成藏,构造运动产生的断裂和不整合面控制油气的平面分布;断裂、不整合面附近的二叠系平地泉组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油藏单元精细表征

胡望水, 高飞跃, 李明, 郭志杰, 王世超, 李相明, 李圣明, 揭琼

2023, Vol.35(5): 92–99    摘要 ( 853 )    PDF (3848 KB) ( 333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09

依据岩心相、测井相、岩屑分析化验等资料,利用点-线-面的油藏单元表征方法,对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的微构造、主力层油藏单元类型及油水连通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①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主要发育构造型油藏单元和“断砂配置”型油藏单元。安11井区Es4上-Ⅰ砂组1小层、2小层、3小层和4小层的油藏单元数量分别为6个、5个,3个和2个;安22井区Es3中-Ⅱ砂组3小层和7小层的油藏单元均为5个,其他小层油藏单元数量不等。②安11井区Es4上-Ⅰ砂组油藏单元砂体连通程度和流体连通程度均较高;安22井区Es3中油藏单元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均较为复杂,油藏单元砂体连通程度较高、流体连通程度相对较低。③在实施油藏单元作为开发单元后,安11井区和安22井区各小层的单井日产原油量均有增加。通过油藏单元的精细表征,不仅能发现勘探开发中的滚动评价目标,而且可为开发过程中动态储量及经济可采储量的标定提供准确的油层厚度、油藏边界及油藏分布范围等。

渤海蓬莱19-3油田新近系明下段曲流河储层构型表征

徐中波, 汪利兵, 申春生, 陈铭阳, 甘立琴

2023, Vol.35(5): 100–107    摘要 ( 866 )    PDF (4334 KB) ( 104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10

开展复合砂体内部不同级次储层构型单元的精细表征对渤海蓬莱19-3油田明下段开发方案的优化至关重要。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并进行多地震属性的智能融合,实现了对蓬莱19-3油田三区明下段Ⅳ油组2小层曲流河储层五—三级构型单元的精细刻画。研究结果表明: ①蓬莱19-3油田目的层段可划分为单一曲流带、单一点坝砂体和单一侧积体不同级次储层构型单元。②地震属性中的最大振幅、反射强度和相对波阻抗对储层响应较为敏感,基于物性参数监督的神经网络多属性融合进一步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和可信度。③研究区发育南北向展布、中间窄两端宽的单一曲流带五级构型单元;单一点坝四级构型单元呈串珠状分布且互相切割改造;单一点坝内部侧积体呈正韵律,侧积层倾角为2°~5°。④采用多属性智能融合技术对研究区曲流河多级次构型单元进行刻画的结果显示,不同成因类型构型单元的几何形态、规模及其结构存在相关性,对调整井位、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隐蔽圈闭发育模式及勘探方向

齐育楷, 郭景祥, 罗亮, 骆福嵩, 周学文, 姚威, 张坦, 林会喜

2023, Vol.35(5): 108–119    摘要 ( 712 )    PDF (15787 KB) ( 101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11

通过对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典型隐蔽油气藏的解剖,梳理了其圈闭发育的构造、沉积学条件、圈闭发育类型和模式并指出有力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 ①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主要发育地层超覆圈闭、砂岩上倾尖灭岩性圈闭以及断裂-岩性复合圈闭3种类型的隐蔽圈闭。②新和地区及邻区发育北向物源叠加后期构造掀斜改造形成的砂岩上倾尖灭圈闭群以及古隆起控制下发育的规模扇三角洲地层超覆圈闭2种类型,其中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是下一步主要勘探目标。③研究区巴什基奇克组顶部发育湖侵体系域,湖侵泥岩分隔多方向物源体系,可形成规模岩性圈闭。三叠系烃源岩在新和地区已达至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双源供烃”体系为该地区隐蔽油气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气源,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石炭系羊虎沟组沉积特征

魏嘉怡, 王红伟, 刘刚, 李涵, 曹茜

2023, Vol.35(5): 120–130    摘要 ( 703 )    PDF (8784 KB) ( 117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12

根据钻井、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结合岩石矿物特征、古生物化石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炭系羊虎沟组沉积相特征和展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①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羊虎沟组岩性以泥岩、炭质泥岩、煤层为主,间夹泥质粉砂岩、砂岩,形成于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沉积期古气候为温暖潮湿气候。靖远组—羊虎沟组沉积期,湖盆水体盐度逐渐增大,古气候从早期的温湿气候向干热气候过渡,沉积环境由早期的氧化环境向中、晚期的氧化—还原环境过渡,相对古水深由小向大过渡,至羊虎沟组沉积晚期,发生快速水退。②研究区羊虎沟组以混合沉积为主,发育三角洲—障壁海岸—滨浅海等沉积体系,属于典型的海陆过渡相。韦州—石沟驿地区发育澙湖—障壁岛沉积相带,总体可分为两大区域性海进、海退旋回,下部海进旋回以海湾—潮坪沉积为主,上部海退旋回以三角洲沉积为主。③羊虎沟组沉积水体较浅,周边发育三角洲,内部障壁砂坝较发育,形成了有利沉积相带,垂向上靖远组—羊虎沟组为海湾—潮坪—障壁岛—澙湖—沼泽相的区域海进—海退沉积旋回。

塔里木盆地顺北1号断裂带走滑分段特征与控储控藏作用

朱秀香, 赵锐, 赵腾

2023, Vol.35(5): 131–138    摘要 ( 691 )    PDF (4315 KB) ( 67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13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沿走滑断裂带展布的特深层断控缝洞型油气藏具有明显的分段性。通过三维地震断裂精细解释,综合钻井、测井、试采等资料对顺北1号断裂带走滑分段特征及分段内部储集体结构差异性及成因进行了研究,优选出有利的储集体类型。研究结果表明: ①顺北1号断裂带由8个几何分段斜列叠置而成,每个几何分段形成一套独立的储集单元,单个储集单元的内部缝洞结构基本一致,但相邻储集单元的内部缝洞结构差异明显,且彼此间油气藏不连通。②几何分段的内部缝洞结构由走滑构造的活动强度控制,据此可以划分出内洞外缝结构、双重洞-缝结构与大型“均质”储集体等内部储集体结构类型,其中大型“均质”储集体发育多套缝洞体,缝洞尺寸大、数量多、内部连通性强,有利于油气富集。

川北地区二叠系大隆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郭谨豪, 胡国艺, 何坤, 米敬奎, 田连杰, 贺飞, 郭楚媛, 卢梦蝶

2023, Vol.35(5): 139–152    摘要 ( 674 )    PDF (6731 KB) ( 101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14

通过对川北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3条野外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从沉积背景、热液活动与上升流、古气候和古盐度、水体环境等4个方面分析了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并对有机质富集模式和勘探潜力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①川北地区二叠系大隆组烃源岩岩性主要为泥质、硅质泥灰岩,有效厚度为10~40 m,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TOC平均值为4.58%,以Ⅱ2型为主,生烃潜力大,平均热解生烃潜量为5.90 mg/g。盆地边缘广元地区长江沟剖面和西北乡剖面处于成熟阶段,Ro值分别为0.72%和1.06%,盆地东部大两乡剖面平均Tmax值为604℃,达过成熟阶段,广元—梁平海槽大隆组生气量达432.38×1012 m3,常规天然气资源量为1.70×1012 m3,页岩气资源量达万亿方级,是一套生气潜力较大的海相优质烃源岩。②研究区大隆组优质烃源岩形成于水体缺氧半局限循环的大陆边缘环境,经历了海槽发育雏形期和海槽发育扩展期2期水体环境的演变,其中,雏形期呈现缺氧—局部厌氧—缺氧的非硫化夹硫化环境,有机质不发育;扩展期为贫氧—缺氧—主体厌氧—缺氧环境,热液活动与上升流导致生物繁盛,火山喷发的酸性气体与半封闭水体环境共同造就了长时期大范围的厌氧硫化静海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与保存,在西北乡和长江沟等斜坡—陆棚区表现出较高的TOC值,弱滞留硫化环境中TOC值最大,中等滞留硫化环境次之,强滞留硫化环境中TOC值最小。③研究区大隆组页岩气和源于大隆组热解气的长兴组—飞仙关组优质气藏为主要勘探方向。

石油工程与油气田开发

一种水侵气藏动态储量和水侵量计算新方法

岳世俊, 刘应如, 项燚伟, 王玉林, 陈汾君, 郑长龙, 景紫岩, 张婷静

2023, Vol.35(5): 153–160    摘要 ( 718 )    PDF (2598 KB) ( 326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15

以均质径向地层边水气藏为例,基于水驱气藏的物质平衡理论,推导了地层平均含水饱和度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引入存水体积系数,建立了平均含水饱和度与气藏动态储量和水侵量的联系,计算气藏动态储量和水侵量;将该方法运用于柴达木盆地台南气田第四系涩北组第6小层,以视地质储量法验证了动态地质储量,以数值模拟法验证了水侵量的计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 ①均质径向地层边水气藏中,地层平均含水饱和度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呈线性正相关; ②通过平均饱和度计算气藏动态储量时,应选取开发中后期趋于稳定的数据,此时地层压降波及到储层边界,能反映全工区真实的动态储量,而早期数据计算的结果偏小; ③通过平均饱和度计算的柴达木盆地台南气田第四系涩北组第6小层的动态地质储量为80.1×108 m3,与视地质储量法计算的动态地质储量误差为1%,通过平均饱和度计算的水侵量与数值模拟法计算的水侵量误差约为10%。

薄层超稠油驱泄复合开发蒸汽腔演变物理模拟实验

赵长虹, 孙新革, 卢迎波, 王丽, 胡鹏程, 邢向荣, 王桂庆

2023, Vol.35(5): 161–168    摘要 ( 707 )    PDF (4638 KB) ( 97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30516

通过对新疆风城油田F井区侏罗系齐古组油藏开展二维、三维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其开发蒸汽腔的演变规律和开采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①在蒸汽超覆和采出点泄压牵引作用下,蒸汽腔前缘主体向水平段方向推进,蒸汽腔前缘形态由“壶嘴”形向“钟”形演化,最后变成“帽沿”形。蒸汽腔立体形态在直井周围先呈“孤岛”形,后连通成“廊桥”形,最后汇聚成一个大腔体。②根据蒸汽腔演变规律,将整个模拟实验过程划分为注采预热阶段、蒸汽腔形成阶段、蒸汽腔扩展阶段、蒸汽腔下降阶段,整个生产周期采出程度可达55.6%,油汽质量比为0.17,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③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揭示了驱泄复合开发前期蒸汽驱替、中后期重力泄油的驱油机理,表征了蒸汽腔的演变规律,为同类型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