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7, Vol. 19 ›› Issue (2): 6266.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7.02.012
陈永波,雍学善,刘化清
CHEN Yongbo,YONG Xueshan,LIU Huaqing
摘要:
针对陕北中生界延长组岩性油气藏的主控因素, 依据黄土塬地区地震弯曲测线, 充分利用有效的地震信息对目的层开展地震储层横向预测, 在剖面上对渗透性砂岩展布的识别总结出5 种方法, 并且在平面上编制渗透性砂岩展布范围图, 为探井井位部署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通过后期完钻井检查, 其渗透性砂层厚度预测符合率达80%以上。
[ 1] 刘全新, 高建虎, 董雪华. 储层预测中的非线性反演方法[ J] .岩性油气藏, 2007, 19( 1) : 81- 85. [ 2] 宋国初, 罗绍伦主编. 陕甘宁盆地中生界陆相油田地质规律与勘探经验[M] .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8. |
[1] | 程静, 闫建平, 宋东江, 廖茂杰, 郭伟, 丁明海, 罗光东, 刘延梅. 川南长宁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低电阻率响应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31-39. |
[2] | 姚军, 乐幸福, 陈娟, 苏旺, 张永峰. 基于拟三维多属性反演的优质烃源岩分布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248-257. |
[3] | 蒋德鑫, 姜正龙, 张贺, 杨舒越. 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测井预测模型探讨——以陆丰凹陷文昌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109-117. |
[4] | 李小燕, 乔华伟, 张建魁, 马俊杰, 闫江涛, 李树同.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储层矿物含量与孔隙度的线性关系[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2): 66-74. |
[5] | 杨滔, 曾联波, 聂海宽, 冯动军, 包汉勇, 王濡岳. 湘中坳陷海陆过渡相页岩吸附能力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2): 105-114. |
[6] | 李亚哲, 王力宝, 郭华军, 单祥, 邹志文, 窦洋. 基于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的砂砾岩储层预测——以中拐-玛南地区上乌尔禾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2): 134-142. |
[7] | 陈宇豪, 王克亮, 李根, 逯春晶. 大粒径调剖颗粒封堵机理及深部运移性能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1): 159-164. |
[8] | 石小茜. 自然伽马反演模型重构方法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4): 95-100. |
[9] | 付德亮,周世新,马 瑜,李 靖,李源遽. 煤系有机质演化过程中 CO 2 对流体密度的影响[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2): 41-46. |
[10] | 付 广, 宿碧霖, 历 娜. 一种利用断层岩泥质含量判断断层侧向封闭性的方法及其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2): 101-106. |
[11] | 闫建平,温丹妮,司马立强,言 语,耿 斌 . 基于测井和录井信息相结合的泥页岩储层识别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4): 89-95. |
[12] | 王 朋,柳广弟,曹 喆,苏 惠,常俊合.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有效烃源岩识别及其控藏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2): 18-25. |
[13] | 王艳茹,刘洛夫,杨丽萍,李 薇,刘显阳,王 克. 鄂尔多斯盆地长7烃源岩有机碳测井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13, 25(4): 78-82. |
[14] | 马飞英,王永清,王林,章双龙,张强. 煤岩中水分含量对渗透率的影响[J]. 岩性油气藏, 2013, 25(3): 97-101. |
[15] | 陈钢花,杨叶.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确定黏土矿物含量的方法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1, 23(2): 109-113. |
|